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伏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也。湛*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爲博士弟子五遷...

習題庫 閱讀(2.7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伏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也。湛*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爲博士弟子五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伏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也。湛*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爲博士弟子五遷至王莽時爲繡衣執法使督大奸遷後隊屬正。更始立,以爲平原太守。時倉卒兵起,天下驚擾,而湛獨晏然,教授不廢。謂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國君徹膳;今民皆飢,奈何獨飽?”乃共食粗糲,悉分奉祿以賑鄉里,來客者百餘家。時門下督素有氣力,謀欲爲湛起兵,湛惡其惑衆,即收斬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於是吏人信向,郡內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光式即位,知湛名儒舊臣,欲令幹任內職,徵拜尚書,使典定舊制。時,大司徒*禹西征關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爲司直,行大司徒事。車駕每出征伐,常留鎮守,總攝羣司。建式三年,遂代*禹爲大司徒,封陽都侯。時,彭寵反於漁陽,帝欲自徵之,湛上疏諫曰:“今京師空匱,資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邊外:且漁陽之地,過接北狄,黠虜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過縣邑,尤爲睏乏。種麥之家,多在城郭, 聞官兵將至,當已收之矣。大*遠涉二千餘里,士馬罷勞,轉糧限阻,今兗、豫、青、翼,*之都,而寇賊從橫,未及從化。漁陽以東,本備邊塞,地接外虜,貢稅微薄。安平之時,尚資內郡,況今荒耗,豈足先圖?而陛下捨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恐懼,誠臣之所惑也。復願遠覽文王重兵博謀,近思征伐前後之宜,顧問有司,使極愚誠,採其所長,擇之聖慮,以中土爲憂念。”帝覽其奏,竟不親征。時,賊徐異卿等萬餘人據富平,連攻之不下,唯雲:“願降司徒伏公。”帝知湛爲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異卿等即日歸降,護送洛陽。其冬,車駕徵張步,留湛居守。時,蒸祭高廟,而河南尹、司隸校尉於廟中爭論,湛不舉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戶,遣就國。十三年夏,徵,教尚書,齋擇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見中暑,病卒。賜祕器,帝親吊祠,遣使者送喪修冢。

(節選自《漢書.伏湛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湛*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爲博土/弟子五遷/至王莽時爲繡衣執法/使督大奸/遷後隊屬正

B.湛*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爲博土/弟子五遷/至王莽時爲繡衣執法/使督大奸/遷後隊屬正

C.湛*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爲博士弟子/五遷/至王莽時爲繡衣執法/使督大奸/遷後隊屬正

D.湛*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爲博士弟子/五遷/至王莽時爲繡衣執法/使督大奸/遷後隊屬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徇首,指傳首示衆,以達到*告民衆的目的,在古代,被徇首者多爲犯人。

B.尚書,*古代官名,戰國時亦作“掌書”,明清兩代是**的最高長官。

C.*,古代華夏族建國於黃河流域一帶,以爲居天下之中,故稱*,文中指中原地區。

D.策免,帝王以策書免官,漢代皇帝任免官吏,書於竹簡,稱爲策書。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伏湛心念蒼生,爲政衆信郡安。他任平原太守期間,與百姓同甘共苦,官民信任並歸向他,郡內得以安定,平原郡得以保全,伏湛起了重要作用。

B.伏湛深受重視,並被委以重任。光武帝徵召他做尚書、司直等重要職務,皇帝每每出外征戰,常留京鎮守,總管各部門,後來,他代替*禹做大司徒,封爵陽都候。

C.伏湛招降異卿,勸阻皇帝親征。賊人徐異卿等佔據富平,連續被攻打不投降,只願意向伏湛投降。皇帝欲親自征討叛亂的彭寵,伏湛上疏勸阻,皇帝最終沒有親征。

D.伏湛宦海沉浮,身後深享哀榮。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 也曾被免官。在擔任尚書令時,在被光武帝召見的宴會上中暑而死,光武帝親臨弔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乃共食粗糲,悉分奉祿以賑鄉里,來客者百餘家。

(2)安平之時,尚資內郡,況今荒耗,豈足先圖?

【回答】

1.C

2.B

3.D

4.(1)於是大家一道吃粗糧,把俸祿全都救濟鄉鄰,來他家做客的一百多家。

(2)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內地郡縣(供給),何況現在遭災減產、民用空處。哪值得先圖謀攻取?

【分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時,我們就重視文言文的誦讀,目的就在於能透過熟讀培養文言文學習的語感。而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於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誦讀就顯得尤爲重要。碰到斷句題,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力求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個選項斷句的不同處,一般有兩處,然後再結合一些技巧,比如語法知識、人名地名、藉助虛詞、對稱結構等,排除選項。

本題句意爲:伏湛生*孝順友愛,年輕時繼承父親的學業,教授幾百人,成帝時,靠父親的功績做博士弟子,五次升遷後,到王莽時做繡衣執法,受命督察大奸,升任後隊屬正。

根據句意斷句。“孝友”即“孝順友愛”,要一起作“*”的賓語,排除AD;“博士弟子”是官職名,要連在一起,排除B。

故選C。

2.本題考覈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多考覈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B項,“明清兩代是**的最高長官”表述錯誤。應該是**各部的最高長官。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

D項,“在擔任尚書令時,在被光武帝召見的宴會上中暑而死”表述錯誤,據原文“徵,敕尚書,齋擇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見中暑,病卒”可知,“中暑而死”時,還未擔任尚書令,未上任。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本題中的得分點:①“粗糲”,粗糧;“悉”,全部;“賑”,救濟;“客”,做客吃飯。②“資”,依靠;“荒耗”,荒蕪消耗;“圖”,圖謀。

【點睛】

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後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前因後果、誰說了什麼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爲高考作爲選拔*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乾的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爲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複覈的過程。

參考譯文:

伏湛字惠公,他是琅琊東武人。伏湛生*孝順友愛,年輕時繼承父親的學業,教授幾百人,成帝時,靠父親的功績做博士弟子,五次升遷後,到王葬時做繡衣執法,受奇督察大好,升任後隊屬正。劉玄登位,任用他做平原太守。當時突然兵亂興起,天下驚慌騷動,而伏湛獨自很安逸,教學不停止。他對妻子兒女說:“如果一季糧食沒有收成,國君吃不下飯:如今百姓都館,怎麼能獨自飽餐呢?”於是大家一道吃粗糧,把俸祿全分送鄉鄰,來他家作客的一百多家。當時他家有個管事的一向有力氣,商量想爲伏湛起兵,伏湛恨他盜感大家,立即抓住殺了他,把人頭在城中求辦,來曉諭百姓,從此官民信任並歸向他,郡內得以安定。平原一郡,是伏湛保全的。光式帝登位,知遭伏湛是名儒老臣,想讓他主管機要,召拜尚書,派他主管修訂舊有制度。當時大司徒*禹西征關中,光式帝認爲伏湛才能勝任宰相,拜任他做司直,行大司徒事。光武帝車駕每每出外征戰,他常留京鎮守,總管各部門,建武三年,終於代替*禹做大司徒,封陽都候。當時彭寬在漁陽反叛,光武帝想親自征討他,伏湛上疏勸說道:“如今京城空虛,費用不足,沒有能使近處降服卻先對付邊塞之外:況且漁陽的地方,緊挨北狄,狡猾的敵人受困逼,必定求助北狄的幫助。另外現在所經過的縣鎮,尤其窮困。種田的人家,大多在城市,聽說官兵要來,應當已經把糧食收藏好了。大部隊遠行二千多裏,人馬疲勞,達糧艱難。現在宛州、豫州、青州、翼州,是中原的城市,但盜賊橫行,沒有來得及聽從教化。漁陽以東,本是邊塞,土地連接塞外敵人,賦稅很少。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內地郡縣,何況現在荒蕪消耗,哪值得先圍謀攻取?而陛下捨近求遠,避易就難,四方驚疑奇怪,百姓害怕,這的確是臣感到疑惑的。還是希望隆下向遠處觀察文王重視用兵廣泛謀劃,往近處考慮征伐前後的事宜,詢問有關官吏,讓他們獻出全部計策,採納其中好的,由陛下來考慮選擇,以中原的利益爲憂念。”光武帝看了他的奏章,終於沒有親自出徵。當時賊人徐異卿等一萬多人佔據富平,連續攻打他不投降,只說:“願意向司徒伏公投降。”光武帝知道伏湛被青州、徐州人信服,派他到平原,徐異卿等人當天歸降,被護送去洛陽。這年冬天,光式帝征伐張步,留伏湛鎮守京城。當時在高廟舉行蒸祭,而河南尹、司隸校尉在廟中爭論,伏湛沒有報告光式帝,因罪被免官。建武六年,改封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戶,派他去封地。十三年夏,朝廷徵召伏湛,光式帝命令尚書選拜官的日子,還沒來得及到任,因爲皇上宴會召見時他中暑,病重去世。賜給棺材,光武帝親臨弔唁祭莫,派使者送葬修墳。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