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終*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士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

習題庫 閱讀(1.3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終*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士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終*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士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甚奇之,與交結。*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爲謁者給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爲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爲《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顓之可 也。湯以致其法,不能詘其義,有詔下*問狀,*詰偃,偃窮詘,服罪當死。初,*從濟南當詣博士, 步入關,關吏予*繻注。*問:“以此何爲?”吏曰:“爲復傳,還當以合符。”*曰:''大丈夫西遊,終不 復傳還。”棄繻而去。*爲謁者,使行郡國,建節東出關,關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繙生也。”*行郡國,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上甚說。當發使匈奴,*自請曰:“*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食祿 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石前行。駕下不勻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 者,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凶於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詔問畫吉凶之狀,上奇*對,擢爲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使南越,說其王,欲令 入朝,比內諸侯。*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 內屬。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一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屬, 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終*列傳》)

[注]繻:古時用帛製成的出入關卡的憑*。

27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少好學/以辯博能屬丈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 見*

B.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 召見*

C.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

D.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 /見*

27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矯制,指假託帝王的命令,出於歹意假託帝王命令行事者纔會獲罪。

B.《春秋》,我國儒家經典著作,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C.匈奴,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遊牧民族,其最高首領被稱作“單于”。

D.和親,指與敵議和,用婚姻關係來維護雙方的友好關係。

27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終*受命審問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獨斷專行,對張湯的*劾還巧言狡辯,終*受命審 理此案,駁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詞窮,接受法律的審判。

B.終*前往京城謁見,躊躇滿志。終*去京城謁見博士,過關時拒絕接受憑*,認爲自己 不需憑它作回來的憑*,最終終*被任命爲謁者,奉使巡視郡國。

C.終*力爭出使匈奴,欲建功業。當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表示,自己過去沒有什麼功勞,現在願意出使匈奴,當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終*請纓前往南越,爲國捐軀。終*爭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務,成功地說服了南越王歸 附,結果因爲南越發生了內亂,二十多歲的終*爲國捐軀。

27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爲謁者給事中。

(2)*行郡國,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上甚說。

【回答】

276.A

277.A

278.C

279.(1)終*辭別太守赴京,到長安上書言事。皇帝認爲終*的文辭與衆不同,就任命他爲謁者給事中。

(2)終*巡視郡國,遇見適宜的事情就上書報告朝廷。出使回來後向皇帝彙報,皇帝聽了很高興。

【解析】

27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少好學/以辯博能屬丈聞於郡中/年*/選爲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的意思是:年輕時愛好學習,因爲善辯博聞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歲時,被選舉爲博士弟子。選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報到時,太守聽說終*才能出衆,就召見了他。其中,“以辯博能屬丈聞於郡中”主謂賓俱全,中間不應斷開,排除B;“年*”是時間狀語,此處應斷開,排除D;“博土弟子”爲官職名,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故選A。

277.此題考覈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覈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A項,“出於歹意假託帝王的命令行事者纔會獲罪”錯誤,從文中資訊“偃以爲《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顓之可 也”可知,徐偃是根據《春秋》的道義,才假託帝王的命令行事,所以並不是出於“歹意”。A錯誤。

故選A。

27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乾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後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資訊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C項,“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與原文不符,原文沒有“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的資訊。故選C。

27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後,應先回歸文字,然後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採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揖”,辭別;“異”,認爲……不同;“拜”,授予官職。第二句中,“便宜”, 適宜的事情;“聞”,使皇上聽見;“說”,通“悅”,高興。

【點睛】

參考譯文:

終*,字子云,濟南郡人。年輕時愛好學習,因爲善辯博聞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歲時,被選舉爲博士弟子。選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報到時,太守聽說終*才能出衆,就召見了他。認爲他很奇異,就和他結爲好友。終*辭別太守赴京,到長安上書言事。皇帝認爲終*的文辭與衆不同,就任命他爲謁者給事中。元鼎年間,博士徐偃奉命出使巡視郡國的風俗教化。徐偃假託朝廷命令行事,讓膠東國、魯國鑄鐵曬鹽,回京後,彙報了所做的事,調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徐偃假託朝廷命令行事,是國家的大害,依照法律應該處死。徐偃認爲根據《春秋》的道義,大夫出了疆界,遇有能夠安定社稷、撫慰萬民的事情,可以專斷處理。張湯只能根據法律判定徐偃的罪名,卻不能駁倒他用來辯護的《春秋》的道義,皇帝下詔命終*審問案情,終*詰問徐偃,徐偃詞窮理屈,服罪而死。當初,終*從濟南赴京城謁見博士時,步行透過函谷關,守關的官吏交給終*一塊用帛製成的憑*。終*問:“用這幹什麼?”官吏回答說:“回來時作憑*,經過這裏拿它合符。”終*說:“大丈夫西遊,終不需憑它作回來的憑*。”扔下帛制的憑*走了。終*被任命爲謁者後,奉使巡視郡國,執持符節出函谷關東巡,守關的官吏記得他,說:“這位使者就是以前拋棄帛制符信的儒生。”終*巡視郡國,遇見適宜的事情就上書報告朝廷。出使回來後向皇帝彙報,皇帝聽了很高興。當時朝廷派使者出使匈奴,終*自己請求出使說:“我連使草倒伏的功勞都沒有,得以列爲宿衛之臣,拿了五年俸祿。邊境不時有戰亂的*報,我應該披堅*執銳器,面對矢石箭雨,開路前行。可是我不熟悉衝鋒陷陣的事,現在聽說準備派使者出使匈奴,我願意竭盡精力激勵氣勢,輔助賢明的使者,在匈奴單于面前籌劃吉凶。我年紀輕才能低下,不能在外任官捍衛邊境,不足以獨當一面,私下感到煩悶難禁。”皇帝下詔詢問終*要求出使匈奴籌劃吉凶的內容,皇帝認爲終*的回答非同一般,提拔他爲諫大夫。南越與漢朝和親,於是皇帝派終*出使南越,遊說南越王,讓他入京朝見,待遇比照內地的諸侯王。終*自告奮勇說:“希望陛下給我一條長纓,我一定縛住南越王把他帶到宮中。”終*就前往南越遊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了並同意終*的話,率領全部南越人歸附漢朝。皇帝非常高興賜給南越大臣印綬,讓南越統一使用漢朝的法令制度,來改變南越人的風俗習慣,令使者終*留下來安定撫慰南越。南越丞相呂嘉不願意歸附漢朝,發兵攻打南越王和漢朝使者終*等人,他們全都被殺死了。終*死的時候才二十多歲,所以世人都叫他“終童”。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