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史丹字君仲,魯國人也,徙杜陵。自元帝爲太子時,丹以父高任爲中庶子,侍從十餘年。...

習題庫 閱讀(1.5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史丹字君仲,魯國人也,徙杜陵。自元帝爲太子時,丹以父高任爲中庶子,侍從十餘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史丹字君仲,魯國人也,徙杜陵。自元帝爲太子時,丹以父高任爲中庶子,侍從十餘年。元帝即位,爲駙馬都尉侍中,出常驂乘①,甚有寵。上以丹舊臣,皇考外屬,親信之,詔丹護太子家。是時,傅昭儀子定陶恭王有材藝,子母俱愛幸,而太子頗有酒*之失,母王皇后無寵。

建昭之後,元帝被疾,不親政事,留好②音樂。後宮及左右習知音者莫能爲,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數稱其材。丹進曰:“凡所謂材者,敏而好學,溫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③於絲竹鼓鼙之間,則是陳惠、李微④高於匡衡,可相國也。”於是上嘿然而笑。其後,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與太子游學相長大。上望見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廟爲民父母者乎!”上以責謂丹。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上以爲然,意乃解。

竟寧元年,上寢疾,傅昭儀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進見。丹以親密臣得侍視疾,候上間獨寢時,丹直入臥內,頓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長立,積十餘年,名號繫於百姓,天下莫不歸心臣子。見定陶王雅素愛幸,今者道路流言,爲國生意,以爲太子有動搖之議。審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爭,不奉詔。臣願先賜死以示羣臣!”天子素仁,不忍見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卻,頓首曰:“愚臣妾聞,罪當死!”上因納,丹噓唏而起。太子由是遂爲嗣矣。

丹爲人足知,愷弟愛人,貌若儻蕩不備,然心甚謹密,故尤得信於上。爲將*前後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賜策曰:“左將*寢病不衰,願歸治疾,朕愍以官職之事久留將*,使躬不瘳。宜專精神,務近醫*,以輔不衰。”丹歸第數月薨,諡曰頃侯。

(節選自《漢書·史丹傳》)

【注】①驂乘:陪乘。②留好:留意,愛好。③器人:選擇人材。④陳惠、李微:當時宮中的音樂家。

10.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

B.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

C.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

D.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

11.對以下文學常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頓首,磕頭,一種跪拜禮,以頭叩地即擡起而不停留;常用語書簡表奏結尾,表示致敬。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脫帽。冠禮是古代成年男子滿20歲時舉行的象徵*和成熟的儀式,備受重視,笄禮是年滿16歲的少女所舉行的象徵可以婚配的儀式,在冠禮、笄禮之後男子就可以冠發,女子可以梳髻。

C.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D.諡號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評判*質的稱號。

12.下列是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元帝當太子時起,史丹由於父親史高的緣故被任命爲中庶子,隨從左右十多年。後來,元帝還命令史丹護衛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樂,定陶恭王與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愛,多次稱讚他的才能。在這種情況下,史丹認同定陶恭王可以扶助國家。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夠與他見面。史丹趁皇上獨自休息時,叩地拜伏,陳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頭,使太子終於成爲繼承人。

D.史丹雖然表面上倜儻不羈,但內心做事謹慎,擔任左將*前後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還鄉時,皇帝賜予策書來褒獎、安慰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廟爲民父母者乎!”上以責謂丹。

(2)翻譯: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齊彭殤爲妄作。

(3)翻譯: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翻譯: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回答】

10.D

11.B

12.B

13.(1)皇上極不滿意地說:“哪裏會有一個人不慈和仁愛卻可以奉祀宗廟,作百姓父母的呢?”皇上把責備的話告訴史丹。(“恨”,“安”,“以”)

(2)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

(3)*水總是像這樣不停地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斯,盈虛,卒,消長)

(4)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各自的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我也不拿取。(且夫,苟,雖)

【解析】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做此題時一是要注意文句的連貫*,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體*。二要注意每句表達時的主語。正確的斷句“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抓住虛詞“曰”主語“臣”即可斷句。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抓住虛詞“曰”主語“臣”即可斷句。斷句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B項中“笄禮是年滿16歲的少女所舉行的象徵可以婚配的儀式”這一說法錯,笄禮是年滿15歲的少女所舉行的象徵可以婚配的儀式。。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名師點睛】笄禮,即漢民族女孩*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冠(笄)之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B““”表述錯誤,由原文第三節 “皇太子以嫡長立,積十餘年,名號繫於百姓,天下莫不歸心臣子。見定陶王雅素愛幸,今者道路流言,爲國生意,以爲太子有動搖之議。審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爭,不奉詔。臣願先賜死以示羣臣!”可知,在這種情況下,史丹極力勸諫,褒揚太子。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錯誤。

13.

試題分析: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1.“恨”,“安”,“以”;12.“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13.“斯”“盈虛”“卒”“消長”;14.“且夫”“苟”“雖”。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史丹字君仲,原爲魯國人,後來遷居杜陵。從元帝當太子時起,史丹由於父親史高的緣故被任命爲中庶子,隨從左右十多年。元帝即位後,史丹任駙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車右邊陪乘,很受寵幸。皇上因爲史丹是原來的臣下,亡父的外家親屬,親近信任他,命史丹護衛太子一家。當時,傅昭儀的兒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寵幸,而太子稍微有酒*方面的過失,母親王皇后不受寵愛。

建昭年間,元帝患病,不能親理朝政,只是貪戀音樂。後宮嬪妃和左右侍從熟悉瞭解音樂的人沒有誰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辦到,皇上屢次稱讚他的才能。史丹進諫說:“凡是被稱爲有才能的人,應當聰敏而又喜好學習,溫習舊業,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如果以絲竹鼓鼙的才能來衡量人,那麼這是陳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國家了。”於是皇上嘿嘿地笑了。在這之後,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弔唁。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學一起長大*。皇上從遠處看見太子,感觸地想起哀王,悲傷得不能控制自己。太子已經來到駕前,並不哀傷。皇上極不滿意地說:“哪裏會有一個人不慈和仁愛卻可以奉祀宗廟,作百姓父母的呢?”皇上把責備的話告訴史丹。史丹叩頭謝罪說:“我看見陛下哀傷痛悼中山王,到了損傷身體的地步。先前太子應當進宮見駕時,我私下告誡囑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觸悲傷。過錯只在我身上,應當處死。”皇上認爲他的話是對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寧元年,皇上的病勢日漸沉重,傅昭儀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夠進宮見駕。史丹由於是親近臣子能夠進宮侍候,探視疾病,等到皇上獨自躺着休息時,史丹徑直闖入寢室,頭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說:“皇太子以嫡長子而被立,至今達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沒有不從心裏歸附他自託爲臣子的。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愛寵幸,現在路上流播謠言,爲國家起了懷疑之心,認爲太子有不穩固的議論。如果確實是這樣,公卿大臣以下一定會以死抗爭,不接受詔令。我願意先受賜而死來給衆位大臣看!”皇帝向來仁愛,不忍心看見史丹流淚悲泣,言辭又懇切到了極點,皇上心裏大爲感動,喟然長嘆。史丹馬上退後,叩頭說:“愚昧的臣下胡亂聽信謠言,按罪應當處死!”皇上於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史丹唏噓着站起來。太子因此終於成爲繼承人。

史丹爲人足智多謀,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儻不羈,然而內心卻非常謹慎,所以尤其能夠被皇上信任。擔任將*前後共十六年,永始年間病重請求告老退職,皇上賜予策書說:“左將*逐漸病重而不衰損,希望歸家治療疾病,我很哀憐,用官府職任的事務長久地留住將*,致使身體沒有痊癒。應當使精力心神專一,務必親近醫生*物,來扶助身體,使它不衰竭。”史丹回到家裏幾個月後去世,被諡爲頃侯。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