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爲郎。昭帝時,以功次...

習題庫 閱讀(1.8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爲郎。昭帝時,以功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爲郎。昭帝時,以功次補武安長。失官,年三十餘矣,乃學《春秋》涉大義,讀兵法明習,前將*韓增奏以爲*司空令,本始中,從*擊匈奴。*罷,復爲郎。

是時,西域諸國新輯①,漢方善遇,欲以安之。奉世以衛候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至伊脩城,莎車與旁國共攻殺漢所置莎車王萬年,並殺漢使者奚充國。莎車遣使揚言北道諸國已屬匈奴矣,於是攻劫南道,與歃盟畔漢。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爲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遂以節諭告諸國王,因發其兵,南北道合萬五千人進擊莎車,攻拔其城。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諸國悉平,威振西域。上以奉世爲光祿大夫、水衡都尉。

永光二年秋,隴西羌人旁種反,詔奉世等人入議。是時,四方饑饉,朝廷方以爲憂,而遭羌變。奉世曰:“羌虜近在境內背畔,不以時誅,亡以威制遠蠻。臣願帥師討之。”

於是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到隴西,分屯三處。奉世具上地形部衆多少之計,願益三萬六千人乃足以決事。書奏,天子大爲發兵六萬餘人。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明年二月,奉世還京師,更爲左將*。光祿勳如故。其後錄功拜爵,上賜奉世爵關內侯,食邑五百戶,黃金六十斤。

後歲餘,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後十年,爲折衝宿將,功名次趙充國。

(節選自《漢書·馮奉世傳》,有刪改)

注:①輯:和睦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爲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

B.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爲/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

C.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爲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

D.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爲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秋》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相傳《春秋》一書出於孔子之手。

B.永光二年,是用年號紀年法來紀年,即用帝王即位的年號來紀年,如《蘭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

C.拜爵,即授予爵位。“爵”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卒,專用於指大夫或相當於大夫及其以上的進階官員的死,其它意爲“死”的詞還有崩、薨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莎車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攻殺了漢朝任命的莎車王,背叛漢朝,馮奉世當機立斷,在莎車力量強大起來之前平定了這場叛亂。

B.永光二年秋天,隴西郡羌族旁支反叛,儘管當時朝廷正爲天下饑荒而憂慮,馮奉世還是建議朝廷出兵平定叛亂。

C.馮奉世親自率兵去*羌族叛兵,到隴西郡,分別屯兵三處,僅憑藉一萬二千兵馬,便於當年十一月直接大敗賊兵。

D.馮奉世任武將官職前後有十年,是殺敵報國的老將,曾被封爲左將*、關內侯。

4.把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諸國悉平,威振西域。

(2)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

【回答】

1.D

2.A

3.C

4.(1)莎車王自殺,就將他的首級傳到長安。諸國都平定下來,馮奉世的威名震動了西域。

(2)羌族賊兵大敗,被斬殺首級的有幾千人,餘下的都逃出邊境。

【分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本句找出句中名詞代詞“奉世”“副”“嚴昌”“莎車”“日”“勢”“西域”,虛詞“與”“其”“以爲”“之”“則”“爲”,

AB項,“計”意思是“商議”,“奉世與其副嚴昌”作其主語,意思是“馮奉世和他的副手嚴昌商議”,意思*,結構完整,其後斷開,排除AB兩項;

C項,“制”的意思是“控制”,“其勢”作其主語,意思是“這樣形勢就難以控制”,意思*,結構完整,前後斷開,排除C項;

再結合本句意思:馮奉世和他的副手嚴昌商議,認爲如果不火速攻擊,莎車國就會日益強大,這樣形勢就難以控制,一定會危及整個西域。句子可以斷開爲: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爲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故選D。

2.此題考覈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覈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A項,“《春秋》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說法錯誤,《春秋》爲編年體史書。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C項,“僅憑藉一萬二千兵馬”說法錯誤,相關資訊在文章倒數第二段,根據原文,馮奉世還上書請求增兵三萬六千人,后皇帝給他增加了六萬多人*到隴西郡才大敗賊兵。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詣”,到;“傳其首詣長安”,就將他的首級傳到長安;“悉”,全,都;“振”,震動;“威振西域”,馮奉世的威名震動了西域。(2)中“破”,指敗;“斬首數千級”,被動句,被斬殺首級的有幾千人;“走”,逃跑;“餘皆走出塞”,餘下的都逃出邊境。

【點睛】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郡潞縣人,後來遷徙到杜陵。武帝末年,馮奉世因爲是良家子弟而被選任作郎官。昭帝時,因爲功勞大小而補任武安縣長官。被免去官職時,年紀已經三十多歲了,這纔開始學習《春秋》,研究其中大義,研讀兵法,明白其中的道理,前將*韓增上奏任命他做*司空令。本始年間,隨*隊攻打匈奴。戰爭結束後,又做了郎官。

這時,西域諸國剛剛與漢朝和好,漢朝正準備善待他們,想趁機安撫這些國家。馮奉世以衛候的身份持節護送大宛等國的賓客回國。到伊脩城,莎車國人和其他一些國家一起攻殺了漢朝所任命的莎車王萬年,還殺了漢朝使者奚充國。莎車國派使者揚言說北道諸國已經歸屬匈奴了,當時就攻擊劫掠南道諸國,並與他們歃血爲盟背叛漢朝,馮奉世和他的副手嚴昌商議,認爲如果不火速攻擊,莎車國就會日益強大,這樣形勢就難以控制,一定會危及整個西域。於是以使節通告諸位國王,從而發動了他們的*隊,南北道一共一萬五千人進攻莎車國,攻佔了它的城池。莎車王自殺,就將他的首級傳到長安。諸國都平定下來,馮奉世的威名震動了西域。皇上任命馮世奉爲光祿大夫、水衡都尉。

永光二年秋天,隴西郡羌族的旁支反叛,皇帝下詔召見馮奉世等人入朝商議對策。當時,連年莊稼收成不好,朝廷正在爲此憂慮,卻又遇到羌族叛變。馮奉世說:“羌族賊兵近在國境以內背叛,假如不及時誅滅,就沒有辦法制服遠方的蠻夷。我願意率領*隊*他們。”

(皇帝)當即派遣馮奉世率領一萬二千兵馬出發,到隴西郡,分別屯兵三處。馮奉世向皇帝詳細上報地形和需要多少部隊的計劃,請求增兵三萬六千人才足以解決戰事。書信上奏,皇帝發兵六萬多人。十月,*隊都*到隴西郡。十一月,一齊進攻。羌族賊兵大敗,被斬殺首級者數千個,餘下的都逃出邊境。第二年二月,馮奉世回到京師,改任左將*,光祿勳的職位不變。之後記功封爵,皇帝賜馮奉世關內侯的爵位,食邑五百戶,黃金六十斤。

之後一年多,馮奉世病故。他任武將官職前後有十年,爲殺敵衛國的老將,功名次於趙充國。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