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

習題庫 閱讀(5.09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爲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衆,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對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深:深度   B.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

C.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名:名稱    D.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悲:感嘆

12.下列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其孰能譏之乎

B.夫夷以近,則遊者衆;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C.於是餘有嘆焉              然力足以至焉

D.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13.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

A.高餘冠之岌岌兮  B.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C.凌萬頃之茫然     D.客有吹洞簫者

14.下列對選段有關內容的賞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遊褒禪山記》以小見大,借遊山說明治學的道理:一是反對半途而廢,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對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主張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選擇上,略寫前洞,較詳細地寫了後洞特點及遊後洞的所見所感,這是爲了配合說理的需要,這種安排頗具匠心。

C.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讚揚,但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也可惋惜。

D.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辨*關係,體現了作者樸素的辯*觀點。[來源:8

15.把閱讀材料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譯:

(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譯: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譯:

【回答】

11.C

12.D

13.B

14.C

15.(1)但我也後悔自己跟隨他們而不能夠盡情享受遊覽的樂趣;(2)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險阻、僻遠的地方;(3)這就是求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採取的緣故啊。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意義的理解能力,需要結合語境,把握語句大意作一分析、判斷。C項,名:動詞,識其本名。這裏要注意,名,是古實詞中應掌握的120個之一,有兩種意思,一是名詞用法,二是動詞用法,這裏結合語境,應爲動詞用法,把握這個句子意思,應解釋爲:“知道其本名”等意思。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考查文言實詞字意,一看語法結構,二看與上下文的關聯。本題解答可以採用第一種辦法,從結構上辨析,各選項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本題中,注意把握該句話的意思:後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則不難得出*。

12.

試題分析:理解虛詞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兩個途徑,一看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虛詞前後詞語的詞*。比如本題是要求選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故可以看虛詞的位置和前後詞的詞*是否一樣。A項,其,前一個是代詞,自己,後一個是難道,表反問;B項,以,前一個表並列,而且,後一個表修飾;C項,焉,前一個是句末語氣詞,後一個是代詞,那裏;D項,之,前後兩個都是主謂之間,取獨。

【考點定位】

【名師點睛】如何辨析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分析。1.語境推斷法。閱讀文言文離不開具體的語境,常見的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詞*詞義變化較爲複雜,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必須結合具體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題;2.全句關照法。許多文言虛詞的意義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語法或語氣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對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準確理解它;3.代入檢驗法。因爲高考虛詞的考查多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課內的例句多是一些較典型的用法,應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了課內例句中虛詞的用法,將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檢驗,如果語意通暢,就是準確的;4.句位分析法。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此題中,考查的“以”用法容易模糊,要注意結合語境細緻分析,另外,“焉”這個詞也應考慮其幾種用法,注意結合語句加以分析。

13.

試題分析:此題要求分析句式類型,需要逐項分析即可。A項,高餘冠之岌岌兮,是定語後置句,“岌岌”是形容詞,作定語;B項,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是狀語後置句,“於其址”就是“在這個地址上”;C項,凌萬頃之茫然,是定語後置句,“茫然”形容詞作定語,置後;D項,客有吹洞簫者,是定語後置句,“者”字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注意留心語言標誌,特殊句式都有語言標誌。此題涉及到定語後置和狀語後置,應注意分析這兩類句式的特徵。定語後置,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或名詞*短語的成分,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放在中心語之前,而在古代漢語中,有時爲了強調和突出定語,要把它放到中心語的後面,一般有五種形式。1.定語放在中心語後,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語+後置定語+者”的格式;2.在中心語和後置定語之間加上“之”,組成“中心語+之+後置定語”的格式;3.在中心語和後置定語之間加“之”,再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語+之+後置定語+者”的格式;4.在中心語和後置定語之間加“而”,再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語+而+後置定語+者”的格式;5.數量詞用作定語,大多放在中心語的後面,格式爲“中心語+數(量)詞。而狀語後置,是指文言文中處於謂語後面作補語的部分,在理解和翻譯這類句子時要以狀語來看待。有三種情況:1.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3.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本題中,C項,“凌萬頃之茫然”,是定語後置句,但一般同學不易判斷。

14.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C項,“但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也可惋惜。”這一說法於文無據。

【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假設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類題最好的方法,即假設這些選項的內容都是正確的,用來加深理解原文,然後再用代入法,一一與原文比照驗正,就會發現與原文內容不符的選項,排除即可。正確解答這類題,需仔細閱讀全文,比較準確全面地把握文章大意,從人物的言行、事件的敘述中,在領悟、分析、綜合的基礎上,概括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要注意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詞語,解答需審讀題目,明確要求,抓住題眼,綜合歸類,做出*。本題中的四個選項,只有C項說法,文字中不能讀出來,所以符合題幹要求。

15.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注意以下字的解釋:(1)其:自己;極:盡興;(2)非常:不尋常,不一般;觀:景象;(3)所以:……的原因;學者:求學的人。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本題可以參考文言文翻譯題的做法。文言文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具體而言,一要審語境,注意貫通上下文,把握文段基本意思,二要審語句,找出語句中的關鍵詞和句式,如(3)句: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同時,注意把握個別詞的意思,比如:(1)中的“其”字,是個虛詞,但這裏卻要解釋爲“自己”。

【文言文翻譯】

褒禪山也稱爲華山。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裏築室居住,死後又葬在那裏;因爲這個緣故,後人就稱此山爲褒禪山,現在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離那禪院東邊五里,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爲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剝蝕、損壞近乎磨滅,只有從勉強能認得出的地方還可以辨識出“花山”的字樣.現在將“華”讀爲“華實”的“華”,大概是(因字同而產生的)讀音上的錯誤。

由此向下的那個山洞平坦而空闊,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涌出,在這裏遊覽、題記的人很多,(這就)叫做“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裏,有個洞穴,一派幽深的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打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遊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盡頭——這是人們所說的“後洞”,我與四個人打着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夥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於是,只好都跟他退出來,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遊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洞內更深的地方,大概來到的遊人就更少了,當(決定從洞內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照明.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遊洞的樂趣。

於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爲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援,也不能到達.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遊山的收穫。

我對於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後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