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方慶,雍州成陽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於丹陽,爲*左冠族。其祖隨褒北徙入關,...

習題庫 閱讀(1.4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方慶,雍州成陽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於丹陽,爲*左冠族。其祖隨褒北徙入關,...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

王方慶,雍州成陽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於丹陽,爲*左冠族。其祖隨褒北徙入關,始家咸陽焉。父弘直,爲漢王元昌友,畋獵無度,乃上書切諫。元昌覽書而遽止。

方慶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參*。嘗就記室任希古受《史記》《漢書》。希古遷爲太子舍人,方慶隨之卒業。永淳中,累遷太僕少卿。則天臨朝,拜廣州都督。廣州地際南海,每歲有崑崙(古指馬來人)乘舶以珍物與*交市。舊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貨,崑崙懷刃殺之。方慶在任數載,秋毫不犯。又管內諸州首領,舊多貪縱,百姓有詣府稱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領參餉。未嘗鞫問。方慶乃集止府僚,絕其交往,首領縱暴者悉繩之,由是境內清肅。當時議者以爲有唐以來,治廣州者無出方慶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邊道大總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凱還,欲以是月詣闕獻俘。內史王及善以爲將*入城,例有*樂,而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請備而不奏。方慶奏曰:“臣按禮經,但有忌日,而無忌月。晉穆帝納後,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於時持疑不定,下太常,禮官荀訥議稱:‘禮只有忌日,無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時、忌歲,益無理據。’當時從訥所議。*樂是*容,與常不等,臣謂振作於事無嫌。”則天從之。則天嘗幸萬安山玉泉寺,以山徑危懸,欲御腰輿而上。方慶諫曰:“今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比於樓船,安危不等。陛下萬人父母,奈何踐此畏塗?伏望停輿駐蹕。”則天納其言而止。

方慶博學好著述,所撰雜書凡二百餘卷。尤精《三禮》,好事者多詢訪之。每所酬答,鹹有典據,故時人編次,名曰《禮雜答問》。聚書甚多不減祕*至於圖畫亦多異本諸子莫能守其業卒後尋亦散亡。

(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有刪節)

13.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褒北徙入關,始家咸陽焉     家:安家

B.舊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貨       冒:*

C.欲以是月詣闕獻俘           詣:前往

D.比於樓船                   比:等同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每歲有崑崙乘舶以珍物與*交市    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

B.臣謂振作於事無嫌                  天下可運於掌

C.當時從訥所議                      某所,而母立於茲

D.以山徑危懸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聚書甚/多不減/祕*至於圖畫/亦多異本/諸子莫能守其業/卒後尋亦散亡。

B.聚書甚多/不減祕*/至於圖畫/亦多異本/諸子莫能守其業/卒後尋亦散亡。

C.聚書甚多不減/祕*至於圖畫/亦多異本/諸子莫能守其業/卒後尋/亦散亡。

D.聚書甚/多不減祕*/至於圖畫亦多異本/諸子莫能守/其業卒後/尋亦散亡。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方慶家世顯赫,其祖隨王褒入關;其父王弘直,秉*耿直,敢於勸諫;王方慶年少有爲,十六歲時就被任命爲越王府參*。

B.武則天臨朝當政時,王方慶官拜廣州都督,他在任數載,爲官清廉,對下屬要求嚴格,政績卓異。得到時人的高度讚賞。

C.王方慶學問淵博,他議政或諫言,總能引經據典,如對在皇帝忌月上報戰功時究竟能不能奏樂,他據引典籍堅持要奏*樂。

D.王方慶正直敢言,武則天曾臨幸萬安山玉泉寺,因山路危險,她想讓人用轎把她擡上山,王方慶反對,認爲皇上不能畏懼險難。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嘗就記室任希古受《史記》《漢書》。希古遷爲太子舍人,方慶隨之卒業。

(2)方慶乃集止府僚,絕其交往,首領縱暴者悉繩之,由是境內清肅。

【回答】

13.D

14.D

15.B

16.D

17.

(1)(王方慶)曾經跟隨記室任希古學習《史記》《漢書》。任希古升遷做了太子舍人,王方慶也因此終止了學業。(落實“嘗”“就”“受”“卒”等詞語的翻譯,語句通順。)

(2)王方慶就約束府僚,斷絕他們與各州首領的私人交往,放縱殘暴的首領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內清明整肅。(落實“乃”“集止”“繩”“清肅”等詞語的翻譯,語句通 順。)

【解析】

13.

試題分析:D.“比於樓船”的大意理解是“和大船相比”,可見“比”的正確理解是“相比、比較”。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14.

試題分析:A項“與”分別爲“介詞,和”與“連詞,和”;B項“於”分別爲“介同,對於”與“介詞,在”;C項“所”分別爲“放在動詞或動短語前,組成名同*短語。表示‘……的’”和“名詞,處所”;D項“以”都是“連詞,因爲”。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15.

試題分析:文言斷句應先確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他家藏書很多,不比祕*的少,至於圖畫,也多異本。但他 的子孫沒能守住他的家業,他死後不久書畫也大多散失”。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16.

試題分析:D“王方慶反對,認爲皇上不能畏懼險難”與原文不符,原文爲“奈何踐此畏塗?伏望停 輿駐蹕”。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7.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本題涉及的考點有“嘗”曾經;“就”跟隨;“受”學習;“卒”終止;“乃”於是,就;“集止”約束;“繩”制裁;“清肅”清明整肅。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文言翻譯】王方慶,是雍州咸陽人。他的祖先從琅琊向南遷移,遷居到丹陽,是*左名門望族。他 的祖父隨王褒向北遷移入關,纔在咸陽安家。他的父親王弘直,是漢王元昌的朋友,漢王 打獵無節制,(王弘直)就上書提意見,情意懇切。元昌看了,便馬上停止,不再打獵。

王方慶十六歲,就被任命爲越王府參*。曾經跟隨記室任希古學習《史記》《漢書》。任 希古升遷做了太子舍人,王方慶也因此終止了學業。唐高宗永淳年中,王方慶連續升任至 太僕少卿。武則天臨朝當政時,王方慶官拜廣州都督。廣州在南海之濱,每年有馬來人乘 船運珍珠之類貨物和*做買賣。舊都督路元睿*他們的貨物,馬來人帶着*具(把 他)殺了。王方慶在任幾年,秋毫不犯。另外他所管轄之內的各州首領,過去多貪婪放縱, 百姓有到官府訴冤的,府中官員因爲事先接受了首領的賄賂,也未曾追查。王方慶就約束 府僚,斷絕他們與各州首領的私人交往,放縱殘暴的首領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內 清明整肅。當時人們認爲唐以來治理廣州的官員沒有誰能超出王方慶的。

神功元年七月,清邊道大總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凱旋,想在這個月上朝廷獻俘。內 史王及善認爲將*入城,按例應有*樂,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備*樂而不 奏C王方慶上奏道:“臣查了禮經,只有忌日,沒有忌月。晉穆帝納皇后,在九月九日,這是 晉康帝的忌日,在獻俘的時間上猶豫不決,就把它交給太常討論,禮官荀訥議道:‘禮只有 忌日,無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時、忌歲,這就更加沒有理據了。’當時皇上聽從荀訥的意 見。*樂是*容,與常樂不能等同看待,臣認爲奏*樂只有振作士氣而對事情沒有什麼犯 嫌的。”武則天聽從了他的意見。武則天曾到萬安山玉泉寺,因爲山路危險,準備用轎擡上 去。王方慶提意見道:•‘今山路危險,石路曲狹,向上看駭目,向下視寒心,把這與樓船相 比,安危不同。陛下是萬人的父母,怎麼能走這可怕的險道呢?伏望陛下停止這一行動。” 武則天採納了他的意見而止步。

王方慶博學多才,樂於著述,所撰寫的各種書有二百餘卷。他尤其精通《三禮》,講究 禮節的人大多向他討教。他每有酬謝應答,都有典可據,所以當時人們把他所講的“禮”匯 編在一起,取名爲《禮雜答問》。他家藏書很多,不比祕*的少,至於圖畫,也多異本。但他 的子孫沒能守住他的家業,他死後不久書畫也大多散失。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