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習題庫 閱讀(3.3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之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建光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與爲盟。三年春,亮率衆南征,其秋悉平。*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俊大舉。十二年春,亮悉大衆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無私焉。相持百餘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於*。及*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遺命葬漢中定*山,因山爲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無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乃卒,如其所言。

評曰:諸葛亮之爲相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簫之亞匹矣。然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三國志·蜀書》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先主於永安病篤                    篤:(病)重

B.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          申:實現

C.亮自表後主曰                      表:表明,表白

D.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                案:察看,考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是以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            不足爲外人道也

B.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吳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C.乃治戎講武,以俊大舉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D.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又有美於此者進之

3.聯繫全文看,下列對原文最後一段議論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對於諸葛亮表現出來的卓越的*才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B.作者告訴人們,要治理好國家,管理者就應當做到律令嚴明、賞罰公平。

C.客觀地指出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點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D.委婉含蓄地規勸後世君王,要吸取“連年動衆”的歷史教訓。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之也。

   (2)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回答】

1.C(表:上表,上奏章。動詞)

2.B(B且:暫且,姑且。 A爲:作爲/是。   C乃:於是/是,就是。  D於:在,表處所/比,表比較)

3.D(作者沒有“規勸”和“吸取歷史教訓”的意思)

4.(諸葛亮)  身高八尺,經常把自己同管仲、樂毅  相比,當時人都不贊同

竭盡忠心,有益於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一定賞賜;違犯法令,怠慢職事的人即使是他的親戚也一定懲罰。

譯文:諸葛亮字孔明,琅琊國陽都縣人,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身高八尺,經常把自己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都有不贊同,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州徐庶與諸葛亮是好朋友,認爲確實如此。

當時先主屯兵新野。徐庶會見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對先主說:“諸葛孔明這人,是一條臥龍,將*願意見他嗎?”先主說:“您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此人只登門求見,不可委屈招來。將*應該屈駕拜訪他。”於是先主到諸葛亮家拜訪,共去了三次,方纔見到。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後事託付給他。建興元年,後主封諸葛亮爲武鄉侯,開建丞相府,設定官屬,以處理政事。政事不論大小,都取決於諸葛亮,南中幾郡同時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爲新遭國喪,所以還不便發兵征討,而是姑且先遣使訪問吳國,並締結和親。於是蜀與吳成爲盟國。三年春,諸葛亮率*南征,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亂。大量*用物資都由南中供給,國家因而富饒。於是練兵講武,準備大舉北伐。建興十二年春天,諸葛亮統率全部大*,由斜谷開出,用流馬運輸,佔據武功縣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在渭水之南對壘。諸葛亮經常擔憂*糧供應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實現,因此分兵屯田,爲長期駐兵打下基礎,耕墾的蜀兵摻雜在渭水的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居,*隊從不擾民以利己。就這樣相持了一百多天。這年八月,諸葛亮病重,死在*中,當時五十四歲。*退之後,宣王仔細觀察他安營築壘的處所,說:“真是天下奇才!”根據諸葛亮的遺命,他被安葬在漢中定*山,利用山作墳,墓坑剛夠容納棺材,以平時穿的衣服放殮,不須陪葬器物。起初,諸葛亮自己上表給後主說:“我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畝頃,子弟的衣食,自有富餘。至於我在外任官,沒有別的用度,隨身衣食,都仰賴公家,不另外經營產業,以增加絲毫財富。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內有剩餘的絹帛,外有贏餘的錢財,以免辜負陛下。”他死之後,的確正像他所說的那樣。

評語:諸葛亮作丞相的時候,安撫百姓,明示法度,精簡官職,因進制宜,以誠待人,秉公辦事。竭盡忠心,有益於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一定賞賜;違犯法令,怠慢職事的人即使是他的親戚也一定懲罰。……善再小也無不獎賞,惡再細也無不貶斥。全國的人都既畏懼他而又愛戴他,刑法政令雖然嚴峻,卻沒有人怨恨,這是由於他用心公平而且勸戒分明。真可說是精通*的良才,差不多可以同管仲、簫何匹敵了。不過連年興師動衆,未能成功,大概隨機應變的*事謀略不是他的特長吧!

知識點:文言文閱讀 單元測試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