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遊褒禪山記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

習題庫 閱讀(1.65W)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遊褒禪山記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遊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爲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衆,——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雖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沒有活用現象的一句是(3分 )(  )

A.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B.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此餘之所得也”一句,總括了作者的遊覽體會,不屬於“所得”的一項是( 3分 ) (  )

  A、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對這段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作者認爲要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認爲只要盡了“吾志”,即使不能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也是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

  C、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讚揚,但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也可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遊覽的人多,但這些人看不到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5分)

(2)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5分)

【回答】

10.(3分)B(“側”是名詞作狀語,“明”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幽暗昏惑”是形容詞用作名詞。)

11.(3分)D  寫悲古書不存在,以致後世傳錯了。

12.(3分)C  “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也可惋惜”錯,作者沒有說古人不深刻。

13.(10分,每題5分)(1)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遊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

(2)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遊洞的樂趣。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