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項梁至定陶,再破秦*,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宋義諫項梁日:“戰勝而將...

習題庫 閱讀(1.4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項梁至定陶,再破秦*,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宋義諫項梁日:“戰勝而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項梁至定陶,再破秦*,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宋義諫項梁日:“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項梁弗聽。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臣論武信君*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大破之定陶,項梁死。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

高陵君顯見楚王日:“宋義論武信君之*必敗,*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王乃置宋義爲上將*,項羽爲次將,范增爲末將。諸將皆屬宋義,號爲卿子冠*。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必矣。”宋義曰:“不然。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日:“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強秦攻趙,必舉。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後項羽斬宋義頭,出令*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乃相與共立羽爲假上將*。使人殺宋義子。懷王因使項羽爲上將*。

項羽殺卿子冠*,威震楚國,名聞諸侯。將救鉅鹿。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與秦*遇,九戰,大破之,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救鉅鹿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項羽始爲諸侯上將*,諸侯皆屬焉。

(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人人惴恐

B.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人人惴恐

C.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人人惴恐

D.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人人惴恐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甬道”指兩旁有牆的馳道或通道,文中章邯專門修築甬道爲王離、涉間的*隊輸送糧草。

B.“社稷”舊時指國家。“社”爲穀神,“稷”爲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C.“冠*”謂列於諸*之首,後來也指將*名號。文中“卿子冠*”是上將*宋義的尊號。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時以車爲屏藩,使轅相對爲門,稱“轅門”。後來用它指代*營之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義能夠審時度勢。宋義曾預料項梁兵敗,路遇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勸其慢行以免及禍。

B.項梁剛愎自用。他沒有聽從宋義的勸諫,結果在定陶一戰中被秦將章邯打敗,戰死沙場。

C.項羽英勇無畏。鉅鹿之戰中他率將士破釜沉舟、燒燬*營以示誓死決戰,最終大敗秦*。

D.項羽心*手辣。他假託君命擅殺宋義:鉅鹿之戰俘虜秦將王離、涉間,並將其活活燒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及課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

(2)吾聞秦*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必矣。

【回答】

1.C

2.B

3.D

4.(1)打了勝仗,將領就驕傲,士卒就怠惰,這樣的*隊一定要吃敗仗。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擔憂啊!(2)我聽說秦*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從外面攻打,趙*在裏面接應,打垮秦*是確定無疑的。

【解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

畫線部分所在段落寫的是鉅鹿之戰,上文說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各*有十幾座營壘,但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畫線部分說的是交戰的具體情形,“諸將”是後句的主語而非前句賓語,前面“及楚擊秦”句意完整,應斷句,排除BD;“無不以一當十”的主語是“楚兵”,要連在一起,排除A。這段話翻譯爲:到楚*攻擊秦*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人人戰慄膽寒。

故選C。

2.此題考覈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覈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

B項,“社”爲穀神,“稷”爲土神,錯誤。應該是“社”爲土神,“稷”爲穀神。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D項,“鉅鹿之戰俘虜秦將王離、涉間,並將其活活燒死”不當。選項對應資訊在原文最後一段,原文爲“與秦*遇,九戰,大破之,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意思是“與秦*遭遇,交戰多次,大敗秦*,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涉間沒有被抓,而是自殺。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1)中,惰:怠惰、懈怠;少:稍微、有些;日:一天天地,名詞 作狀語;益:增加、加多.畏:害怕,擔憂。

(2)中,聞:聽說;圍:包圍;疾:趕快;擊:攻打;破:打敗。

【點睛】

參考譯文:     項梁到定陶,兩次打敗秦*,項羽等又殺了李由,更加輕視秦*,顯露出驕傲的神態。宋義規諫項梁說:“打了勝仗,將領驕傲,士卒怠惰,這樣的*隊一定會失敗。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擔憂啊!”項梁不聽。宋義出使齊國。在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問道:“你是要去見武信君吧?依我看,武信君的*隊必定要失敗。您要是慢點兒走就可以免於身死,如果走快了就會趕上災難。”秦朝果然發動了全部兵力來增援章邯,攻擊楚*,在定陶大敗楚*,項梁戰死。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鉅鹿,自己的*隊駐紮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     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求見楚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隊必定失敗,果然敗了。在*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徵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懷王任命宋義爲上將*;項羽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從外面攻打,趙*在裏面接應,打垮秦*是確定無疑的。”宋義說:“並非如此。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爲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着大雨,士卒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他卻久久停留不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用秦*的疲憊’.憑着強大的秦國攻打趙國,必定是秦國攻佔趙國。趙國被攻佔,秦國就更加強大,還利用什麼秦國的疲憊?上將*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爲相,謀取私利,這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項羽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爲代理上將*。項羽派人追到齊國殺了宋義的兒子。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威震楚國,名揚諸侯。援救鉅鹿。項羽就率領全部*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營全部燒燬,只帶上三天的乾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與秦*遭遇,交戰多次,大敗秦*,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這時,楚*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各*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攻擊秦*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人人戰慄膽寒。項羽在打敗秦*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門時,一個個都跪着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擡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