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

習題庫 閱讀(1.6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爲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諫書曰: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籍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爲皇帝,以斯爲丞相。夷郡縣城,銷其兵刃,示不復用。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爲王,功臣爲諸侯者,使後無戰攻之患。

節選自《李斯列傳》

13.下列加橫線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        拔:攻佔

B.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施:施行

C.是以太山不讓土壤。                  讓:拒絕,排斥

D.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                內:通“納”,讓……進入

14.下列加橫線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斯乃上諫書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皆以客之功               斧斤以時入山林

C.割膏腴之壤               樂毅之徒通其意

D.大抵爲其主遊間於秦耳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15.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

世人畫韓退之,小面而美髯,着紗帽,此乃*南韓熙載耳尚有當時所畫題志甚明熙載諡文靖*南人謂之韓文公因此遂謬以爲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豐中,以退之從享文宣王廟,郡縣所畫,皆是熙載。後世不復可辯,退之遂爲熙載矣。

16.翻譯下列句子

(1)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

(2)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回答】

3.B

14.D

15.此乃*南韓熙載耳/尚有當時所畫/題志甚明/熙載諡文靖/*南人謂之韓文公/因此遂謬以爲退之/退之肥而寡髯。

16.

(1)泰山不拒絕每塊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樣的高大;河海不捨棄細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樣的深廣。君王不摒卻千萬平民百姓的力量,所以能使他的德行聖明。

(2)現在大王卻要拋棄百姓來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來使其他諸侯成就功業,從而使天下有見識的智士退縮不敢向西前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B項,“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中“施”如解釋爲“施行”與整個語境不合,因爲“施”的對象是“功”,應解釋爲“延續”,這句話的意思是“使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功業延續到今天”。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透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比如本題的B項,可以聯繫該字所在的句子這一小語境來理解。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A項,前者爲連詞,譯爲“於是,就”;後者錶轉折的連詞,譯爲“竟然,卻”。B項,前者爲介詞,譯爲“憑藉”;後者爲介詞,譯爲“按照”。C項前者爲結構助詞“的”;後者爲指示代詞,譯爲“這”。D項兩個均爲代詞,譯爲“他們的”。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把握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應關注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後詞語的詞*。前後同則同。如果相比較的兩個文言句子中兩個虛詞前後的實詞的詞*或短語的屬*相同,那麼這兩個虛詞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前後異則異。如果在解題過程中,發現虛詞前後的實詞或短語的屬*不完全一致,那麼這組虛詞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靈活運用別的方法來輔助判定,比如聯想教材上類似的句子,或聯繫上下文將其翻譯出來,或用排除法等。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虛詞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時要特殊處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比如說是省略句,即虛詞前後的詞語有省略現象,這就需要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不要不補充完整就來判定。同樣,如果遇到賓語前置句式也要按賓語前置的規則來處理。還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虛詞前後的實詞有活用現象時要以活用後詞*爲準,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詞*爲判定依據。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類斷句題目在斷句時一定要遵守一個原則,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結合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以及這個句子的意思來思考斷句,尤其是要抓住關鍵詞(介詞、語氣助詞、連詞等等)。本題的這句話可以抓專有名詞,比如“*南韓熙載”“文靖”“韓文公”“退之”;然後可以抓句末語氣詞“耳”,特殊句式“此……耳”。參考譯文:世人畫的韓愈,面部小而且有漂亮的鬍子,戴着紗帽,其實這是*南的韓熙載。還有當時的畫可以作*,畫上的題記說得很清楚。韓熙載的諡號是文靖,*南人稱他爲韓文公,因此大家就將他誤以爲是韓愈。韓愈胖而且鬍鬚很少。元豐年間,用韓愈附祭文宣王廟,郡縣畫的韓愈像,都是韓熙載。後世不能再辨認,韓愈就成了韓熙載了。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是以”,因此;“讓”,拒絕;“卻”,摒卻;“明”,使……聖明。第二句中,“資”,幫助;“卻”,拒絕;“業”,使動用法,使……成就功業;“西向”,向西前來。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