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戮力而攻秦,將*戰河北,臣戰河南...

習題庫 閱讀(2.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戮力而攻秦,將*戰河北,臣戰河南...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戮力而攻秦,將*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爲人不忍。若入前爲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莊則入爲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中無以爲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爲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爲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1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竊爲大王不取也            竊:通“切“,意思是迫切。

B.刑人如恐不勝              勝:盡

C.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詞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

D.項王按劍而跽曰            跽:長跪,兩膝着地,上身挺直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特點不相同的一組是(     )

A.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                     父母宗族,皆爲戮沒

B.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C.大王來何*                               沛公安在

D.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項王默然不應

13.下列對選段內容的分析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項羽胸無城府、優柔寡斷、剛愎自用。文中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但項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張殺死劉邦的。

B.司馬遷的筆下,樊噲絕不僅是一個其忠可嘉、其勇可賈的勇士,而且是一個機*幹練、能言善辯的智者。

C.范增多次使眼*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項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D.劉邦老謀深算、隨機應變。文中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到達鴻門向謝罪項羽,認爲自己不居功,兩人有了隔閡是因爲小人從中作梗,討好項羽的同時還除了內患。

1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臣與將*戮力而攻秦,將*戰河北,臣戰河南。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回答】

11.A   

12.D   

13.C

14.(1)我和將*一起合力攻打秦*,將*你與秦*戰於黃河北岸,我則與秦*戰於黃河南岸。

(2)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課內實詞。A.竊爲大王不取也。“竊”,私下裏。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透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如本題題幹是“下列各句中加點詞不是古今異義詞的是”已經指出考查的知識點,難度降低。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句式。A.“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爲……所”被動句; “父母宗族,皆爲戮沒”,“爲”表被動。B.“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表判斷,兩句都是判斷句。C.“大王來何*”,“*何”,“沛公安在”,“在安”,兩句都是賓語前置句。D.“若亡鄭而有益於君”狀語後置句;“項王默然不應”不是狀語後置句。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概念:所謂倒裝句,是比照現代漢語習慣說的,與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子,我們稱之爲倒裝句。分類: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即謂語前置)(一)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爲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爲語言表達的需要。例如:不仁哉!梁惠王也 。譯文:“梁惠王不仁!”(二)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格式: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餘、吾、爾、自、之、是」+動(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形成賓語前置的情況。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動?如A.何爲其然也  B.而今安在哉(3)“之”“是”提賓。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范增多次使眼*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項羽表明自己的忠心”理解錯誤,根據語境“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爲人不忍。若入前爲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可以推斷出范增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目的是讓項羽決心殺死劉邦。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如本題可以聯繫語境“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爲人不忍。若入前爲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可以推斷出范增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目的是讓項羽決心殺死劉邦。

14.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戮力”合力;“將*戰河北,臣戰河南”,都是狀語後置句。第二句中,“舉”,全,盡;“刑”,處罰、懲罰;“勝”,意思與“舉”相近,“全、都”。同時要關注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將*”“秦”“河北”“河南”“秦王”“天下”。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將*”“秦”“河北”“河南”“秦王”“天下”。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