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錢鍾書散文》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18W)
《錢鍾書散文》經典語錄

本書目前國內唯一的錢先生散文的選本。分論人生、書平、論學、書人、序跋、雜說六輯,收入錢先生的散文九十六篇,其中首錄了錢先生的早期集外作品三十二篇


經典語錄

豬是否能快樂的像人,我們不知道;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我們是常看見的。

“憂鬱是詩歌裏最合理合法的情調。”

“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詞易好。”

偏激二字,本來相連;我們別有所激,見解當然會另有所偏。

在認識過程裏,不解決問題比不提出問題總還進了一步。當然,否認有問題也不失爲解決問題的一種痛快方式

只要把窗幕拉過一邊,你就知道外面有什麼東西在招呼着你。決定要不要開窗子

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

一個藝術家總在某些社會條件下創作,也總在某種文藝風氣裏創作。這個風氣影響到他對題材、體裁、風格的去取,給與他以機會,同時也限制了他的範圍。就是抗拒或背棄這個風氣的人也受到它負面的支配,因爲他不得不另出手眼來逃避或矯正他所厭惡的風氣。正像列許登堡所說,模仿有正有負,“反其道以行也是一種模仿”(Grade das Gegentheil tun ist eine Nachahmung )。

小品”和“極品”的分疆,不在題材或內容而在格調(style)或形式了,這種“小品”文的格調,——我名之曰家常體(familiar style),因爲它不衫不履得妙,跟“極品”文的蟒袍玉帶踱着方步的,迥乎不同——由來遠矣!其形成殆在魏晉之世乎?漢朝的文章是駢體的逐漸完成,只有司馬遷是站在線外的,不過他的散文,並不是“家常體”,要到唐人復古的時候,纔有人去師法他;在魏晉六朝,駢文已成正統文字,卻又橫生出一種文體來,不駢不散,亦駢亦散,不文不白,亦文亦白,不爲聲律對偶所拘,亦不有意求擺脫聲律對偶,一種最自在,最蕭閒的文體,即我所謂家常體

苦痛比快樂更能產生詩歌。

李漁《笠翁偶寄》卷二《賓白》講自己寫劇本,說來更淋漓盡致:“予生憂患之中,處落魄之境,自幼至長,自長至老,總無一刻舒眉。惟於制曲填詞之頃,非但鬱藉以舒,慍爲之解,且嘗僭作兩間最樂之人。……未有真境之所爲能出幻境縱橫之上者。我欲做官,則頃刻之間便臻榮貴。……我欲作人間才子,即爲杜甫、李白之後身。我欲娶絕代佳人,即作王嬙、西施之原配。”

明清批評家把《水滸》、《儒林外史》等白話小說和《史記》掛鉤;我們自己學生時代就看到提倡“*文學改良”的學者煞費心機寫了上溯古代的《*白話文學史》,又看到白話散文家在講《新聞學源流》時,遠追明代“公安”、“竟陵”兩派。這種事後追認先驅的事例,彷彿野孩子認父母,暴發戶造家譜,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誥贈三代祖宗,在文學史上數見不鮮。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