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爲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爲吏,父數怒之,不...

習題庫 閱讀(2.3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爲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爲吏,父數怒之,不...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爲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爲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緓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靈帝末,*解,大將*何進聞而闢之。州郡以進權戚,不敢違意,遂迫脅玄,不得已而詣之。進爲設几杖,禮待甚優。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一宿逃去。時大將*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爲左中郎將皆不就。公車徵爲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時袁紹與曹*相拒於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絰赴會千餘人。

(節選自《後漢書·鄭玄傳》)

13.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爲左中郎將/皆不就/

B.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爲左中郎將/皆不就/

C.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爲左中郎將/皆不就/

D.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爲左中郎將/皆不就/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學,*古代的國立大學,漢代於京城設立太學,爲*官學、最高學府。

B.徵辟,漢代選官制度,即徵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徵召稱“徵”,皇帝徵召稱“闢”。

C.公車,官車,漢代爲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書言事及徵召等事,經由此處受理。

D.縗絰,分別指古代用麻布製成的喪服和喪帶,指整套喪服,後引申爲“服喪”。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玄愛好學習,執着求學。他先後到當地的學校、太學學習,向京兆第五元先、東郡張恭祖學習;後入關,透過涿郡盧植介紹,以扶風郡馬融爲師。

B.鄭玄不喜做官,勤於研究。他年輕時即不願做官爲吏;周圍許多人因黨錮之禍受拘禁,他暗暗修習儒家經籍,並有所創建,促進了古文經學的興盛。

C.鄭玄不慕權貴,淡泊名利。大將*何進徵召,他住一晚即逃歸;大將*袁紹舉薦,他未就任;公車署徵召,他推辭有病;去世前,留遺囑要求薄葬。

D.鄭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東萊時,他的學徒已有幾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歲去世,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參加喪會的有千餘人。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休見而嘆曰:“康*吾室,*吾矛,以伐我乎!”

(2)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

【回答】

13.D

14.B

15.B

16.(1)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拿起了我的長矛,來*我啊!”(“室”,內室,房屋,家;“*”,持,拿着;“以”,來;“伐”,*。以上各1分,句意1分。)

(2)袁紹的賓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辯,見鄭玄是儒者,並不認爲他是學識淵博通達之人。(“多”,有很多;“玄儒者”,判斷結構,鄭玄是儒者;“通人”,學識淵博通達之人;許:稱許、稱讚。以上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結合語意斷句。A項,“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中間斷;C項,“舉玄茂才”和“表爲左中郎將”中間斷;B項兩處皆錯。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斷句。文言斷句注重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比如本句中的“方”“是時”。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B項表述錯誤,皇帝徵召稱“徵”,官府徵召稱“闢”。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名師點睛】徵辟應該是徵闢,是*漢代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徵聘和公府、州郡闢除兩種方式,皇帝徵召稱“徵”,官府徵召稱“闢”。徵君就是指皇帝所看重要將其徵爲己用的人 (如西漢時期,文人司馬相如由於很有名望,被漢武帝直接任命爲*官員)1.徵君往往是社會上有名望的名士之家;2.徵君享有特殊權利,就是被徵用還是不被徵用由徵君自己選擇,皇帝不逼迫;3.徵君被授予的官職通常是:博士(顧問,皇帝的諮詢人員)或者給予實職。而被朝廷大員所看中的人員想要當官要透過實習等才能稱爲正式官員。“闢除”,又作“辟舉”、“闢署”、“辟召”等。是漢代進階官員自行任用屬吏的一種制度。漢代闢除官吏有兩種,即*的公府闢除和地方的州郡闢除。公府闢除主要是指由三公以及太傅、大將*府所進行的任用屬吏的情況,而其中以丞相之權爲最大。公府闢除後,經過試用,對有才能者或舉薦或察舉,使之出補*官職或外長州郡,所以公府的屬吏雖位卑而權重,出仕升遷一般都比較迅速。此外九卿及其他*官長雖然也可自行闢除,但與公府相比,則遠非時人所重。漢代的地方州郡長官亦具有闢除之權。早在西漢初年,郡守即可以自除掾屬,甚至連職位的設定都可以酌加變更;州的闢除出現於西漢後期;東漢以後,刺史成爲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闢除之權則變得相當之大。他們自闢佐吏,並透過推薦或察舉,使之進入*任職,或爲地方長官。不論是公府闢除,還是州郡闢除,一般來說,對被闢除者的資歷都不加限制,只看才學,爲官爲民者皆有,而且去留自便,是當時比較自由得仕宦途徑。闢除之後,主官即當加以重用,否則,有氣節之士可以辭去,對於不*者也不能加以強迫,否則在輿論上要受到非議。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B項 “周圍許多人因黨錮之禍受拘禁”錯,“禁錮”意爲“封建時代統治集團禁止異己的人做官或不許他們參加*活動”。且他也受到了禁錮。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對照,即可發現錯誤。

16.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 “室”,內室,房屋,家;“*”,持,拿着;“以”,來;“伐”,*。;(2) “多”,有很多;“玄儒者”,判斷結構,鄭玄是儒者;“通人”,學識淵博通達之人;許:稱許、稱讚。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同時還要注意特殊句式。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鄭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年輕時任鄉嗇夫,辭官回家後,便常常到當地的學校去學習,不願意做官吏,他的父親多次爲此惱怒,也不能阻止他。後來就到太學跟隨老師學習,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爲師,又隨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由於在崤山以東地區沒有值得求問的人了,鄭玄便西行進入關中,透過涿郡盧植的介紹,尊奉扶風郡馬融爲師。鄭玄獨自遊學,十多年後纔回到鄉里。家庭貧困,便在東萊郡租種別人的田地,跟隨他的學徒已有數百甚至上千人。等到發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於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當時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經學,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玄卻針對這三本書都提出了辯駁。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起了我的長矛,來*我啊!”起初,光武帝中興漢朝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這些人爲古文、今文經學爭辯不休,後來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劉緓,加上鄭玄與何休的對答,文言翻譯與考據都通達精深,從此古文經學便徹底興盛起來了。靈帝末年,限制黨籍人士活動的禁令被解除後,大將*何進聽說了鄭玄的賢名便派人前去徵召他。州郡長官因爲何進是極有權勢的外戚,不敢違抗他的意旨,於是便迫脅鄭玄,鄭玄迫於無奈而去拜訪他。何進爲他準備了坐幾和手杖,對他的禮遇很是優厚。鄭玄不接受何進所賜予的朝服,而是頭戴幅巾去見何進。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當時大將*袁紹在冀州統領*隊,派遣使者邀請鄭玄,以盛大的規模招待賓客,鄭玄最後到達,袁紹便延請他就上座。袁紹的賓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辯,見到鄭玄是儒者,並不認爲他是學識淵博通達之人,競相提出種種不經的說法,各家紛紛起身向他發難。鄭玄依照儒家經籍進行申辯對答,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並且都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於是便舉薦鄭玄爲“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公車署徵召他任大司農,賜給他一輛四馬安車,所經過地方的郡縣都派長吏接送。到朝廷後,鄭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這時袁紹正和曹*兩*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紹讓他的兒子袁譚派遣使者逼迫鄭玄隨從*隊。鄭玄迫於無奈,帶病來到元城縣,病情危重而無法繼續行進,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留下遺囑要求薄葬。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披麻戴孝參加喪會的有一千多人。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