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詩意地棲居”,這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從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中演繹出來的...

習題庫 閱讀(2.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詩意地棲居”,這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從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中演繹出來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詩意地棲居”,這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從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中演繹出來的哲學命題,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與自然關係後所產生的美好理想。這一理想表明:自然環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對“詩意棲居”的追尋,既是人類重新尋求生存根基、重建價值信念的過程,也昭示着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的理想狀態。

然而,現實的生態狀況一度隔斷了朝向理想的通路,爲生命“詩意棲居”提供前提和基礎的自然界正在承受不能承受曲破壞。人,從一開始使打量着、好奇地注視着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人類的生存衝動構成了已有社會歷史的恆久原動力,推動人類不斷汲取自然資源、按照自身意志改變着大自然的本來面貌。伴隨着這種改變,農業、工業等迅速發展起來。人,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賜予”的一切。

儘管遠古時代的主要命題都圍繞着“生存”“汲取”展開,但古聖先賢也意識到了自然界對人類的重要,並萌發出了許多生態智慧。那是“詩意棲居”原初的樸素表達,中西哲人都曾對此有所闡發。

*古代哲人的生態智慧最爲深邃,集中體現爲視字宙與人自身爲一體的、*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易》包含着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如強烈的憂患意識,反對浪費和破壞資源、倡導把天地萬物與人類道德緊密聯繫等思想,都反映出先民在實踐過程中自覺地把自然納入視域進行考量。例如,《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表達。

儒家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比較豐富的理論,如孟子強調“天”與“人”相通的特*,要求人“盡其心者,知其*也;知其*,則知天矣。”宋代張載的“民胞物與”思想直接表達了人對待自然應該有的態度。道家創始人老子強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類遵循自然規律、保持自然的樸質本*,也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傳統文化中固有的生態思想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基礎,與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詩意”情懷。

西方古代哲學中也有豐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現爲整體*的思想。古希臘哲學家往往把整個自然界視爲具有無限發展潛能的生命體,認爲它是由許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的*共生的整體,其根基、源頭或爲“水”,或爲“氣”。這些整體*觀點雖然樸素,但也顯示出了生態思想的萌芽。他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判斷具有一定的生態文明之義。正如恩格斯所說,“在希臘人那裏——正因爲他們還沒有進步到對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還被當作一個整體而從總的方面來觀察。”

詩意讓棲居更美好,人如果沒有了詩意,大地就會遭到蹂躪,不再是家園;精神就會變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如何重返“詩意棲居”?我們棲居的大地是否還能提供詩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爲我們的黨和*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態智慧,讀懂了自然的真、人*的善、*的美,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互相融合,對我國和世界的環境給出了科學的解決構想。我們期待着終有一天,在美麗*裏,你我詩意地棲居。

                                     (選自2013年1月9日《光明日報》)

1.下列對於“詩意地棲居”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意地棲居”既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人類的一種美好的理想,這種理想把自然環境看作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礎。

B.“詩意地棲居”需要人類重新尋求生存根基,重新確立價值信念,從而實現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的理想。

C.“詩意地棲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但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爲了生存,就開始對自然界進行瘋狂掠奪,致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隔斷了朝向理想的道路。

D.“詩意地棲居”曾被古聖先賢所意識到,*古代哲人視宇宙萬物與人自身爲一體的、*共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對“詩意棲居”的一種闡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類一開始就關注着自然界,不斷地汲取自然資源,改變大自然的本來面貌,從而滿足自己的慾望。

B.《周易》中包含的生態倫理思想很豐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體現了*古代哲人的生態智慧,對人類很有啓示意義。

C.儒家和道家儘管其社會思想觀點不同,但在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看待方面卻有其一致的地方,其中都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D.西方古代哲學中也有豐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們把整個自然界視爲*共生的整體,認爲自然界的根基、源頭或爲“水”,或爲“氣”。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比較豐富的理論,孟子強調的“天”與“人”相通的特*只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

B.正因爲*傳統文化中固有的生態思想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基礎,所以纔有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詩意”情懷。

C.古希臘哲學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許多緊密相連的部分構成的*共生的整體,這種樸素的觀點雖然顯示出生態思想的萌芽,有其進步意義,但也有其侷限*。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態智慧,把握自然規律,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互相融合,付諸實踐,人類就有希望在這個世界上“詩意地棲居”。

【回答】

【*】

1.C

2.D

3.B

【解析】

1.

試題分析: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幹、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對應的原文“人類不斷汲取自然資源、按照自身意志改變着大自然的本來面貌”“現實的生態狀況一度隔斷了朝向理想的通路”選項“瘋狂掠奪”用語過重,“隔斷”與原文“一度隔斷”不符。混淆範圍。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2.

試題分析:選項D對應的原文“古希臘哲學家往往把整個自然界視爲具有無限發展潛能的生命體,認爲它是由許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的*共生的整體,其根基、源頭或爲‘水’,或爲‘氣’”。選項把它歸爲古代西方哲學的觀點,張冠李戴。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3.

試題分析:選項B對應的原文“*傳統文化中固有的生態思想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基礎,與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詩意’情懷” ,“堅實的哲學基礎”和“士大夫所追求的‘詩意’情懷”是並列關係,不是因果關係,選項強拉因果。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