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小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爲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

習題庫 閱讀(2.7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小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爲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小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爲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爲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爲令,衆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爲‘非我莫能爲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14.對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明於治亂,嫺於辭令                  嫺:熟練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

C.人窮則反本                          反:同“返”,追溯

D.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間:離間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爲楚懷王左徒           父母宗族,皆爲戮沒

B.博聞強志,明於治亂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C.王怒而疏屈平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D.夫天者,人之始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16.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B.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C.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D.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17.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屈原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與楚王商議國事,應酬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B.上官大夫與屈原處於同等的官位,但上官大夫因想爭得楚王的寵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C.屈原草擬憲令之後,上官大夫就想奪取過來(邀功),但屈原不給,於是上官大夫很生氣,並從此疏遠了屈原。

D.“離騷”,就是遭到憂愁的意思,屈原內心憂愁苦悶,所以寫下了《離騷》

1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爲現代漢語。

(1)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回答】

14.B

15.D

16.C

17.C

18.(1)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矇蔽了聰明才智。

(2)誠信而被懷疑,忠誠而被毀謗,能沒有怨恨嗎

【解析】

14.

試題分析:實詞題目近些年考覈有難度加大的趨勢,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B項,“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應解釋爲“誇耀”。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透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比如本題的B項,可以聯繫“每一令出”這一語境分析其意思。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題幹要求選出“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D項,兩個“者”都與後面的“也”構成判斷句。A項,第一個“爲”,動詞,是,擔任;第二個“爲”,被。B項,第一個“於”,引出動作對象;第二個“於”,到。C項,第一個“而”,表順承;第二個“而”,表並列。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此類題目的答題思路如下:1.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2.具體辨析時,可在瞭解18個虛詞基本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虛實意識、結構意識、句位意識、呼應意識、語氣意識。比如本題中的“者”後面都有一個“也”,故用法相同。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應先回歸語段,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屈原在朝堂上可以和楚王共商國事,輔佐楚王發出正確的詔令;外交接待賓客,出使諸侯也能從容應對,楚王對屈原非常信任“;然後再尋找斷句的標誌,本句應抓對稱的句式,“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和“出則接遇賓客”。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斷句的時候,要在通讀全文,瞭解大意的基礎上,利用以下方法:1.虛詞標誌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於、至若”等虛詞;句尾標誌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虛詞。2.實詞標誌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言”爲標誌,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後找賓語。3.修辭標誌法:爲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覆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爲依據,其準確*更高。4.名物標誌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5.結構標誌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見後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如有些關聯詞常常能承前啓後,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於是、是以、向使”等。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意的能力。C項“於是上官大夫很生氣,並從此疏遠了屈原”有誤;疏遠屈原的是“楚王”,文章第二段裏的句子說“王怒而疏屈平”。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⑵人物的事蹟張冠李戴;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⑷人物*格陳述不恰當;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⑹強加因果關係。第二段明確說明“王怒而疏屈平”,並不是上官大夫疏遠屈原。

1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翻譯的能力。第一句中,“疾”,痛心;“聽之不聰”,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讒諂”,讒言和諂媚之辭。第二句中,“而”,錶轉折,卻;“見”,表被動;“被”,表被動。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文翻譯題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賦分點:1.譯準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2.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3.譯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係(並列轉折因果等複句關係)。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