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陸子隆字興世,吳郡吳人也。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亂,於鄉里聚徒。是時張彪爲吳...

習題庫 閱讀(1.2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陸子隆字興世,吳郡吳人也。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亂,於鄉里聚徒。是時張彪爲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陸子隆字興世,吳郡吳人也。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亂,於鄉里聚徒。是時張彪爲吳郡太守,引爲將帥。彪徙鎮會稽,子隆隨之。及世祖討彪,彪將沈泰、吳寶真、申縉等皆降,而子隆力戰敗績。世祖義之,復使領其部曲。板爲中兵參*。世祖嗣位,子隆領*仗宿衛。天嘉元年,封益陽縣子,邑三百戶。二年,除明威將*、廬陵太守。時周迪據臨川反,東昌縣人修行師應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鋒甚盛。子隆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示之以弱及行師至腹背擊之行師大敗因乞降子隆許之送於京師四年,周迪引陳寶應復出臨川,子隆隨都督章昭達討迪。迪退走,因隨昭達逾東興嶺,討陳寶應。*至建安,寶應據建安之湖際以拒官*,子隆與昭達各據一營,昭達先與賊戰,不利,亡其鼓角,子隆聞之,率兵來救,大破賊徒,盡獲昭達所亡羽儀*仗。晉安平,子隆功最,遷假節、都督武州諸*事,將*如故。

華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頻遣使招誘,子隆不從,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敗於郢州,子隆出兵以襲其後,因與王師相會。進爵爲侯。尋遷荊州刺史。是時荊州新置,治於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綏集夷夏,甚得民和,當時號爲稱職。三年,吏民詣都上表,請立碑頌美功績,詔許之。太建元年,進號雲麾將*。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贈散騎常侍,諡曰威。子之武嗣。之武年十六,領其舊*。隨吳明徹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農太守。明徹於呂梁敗績,之武逃歸,爲人所害,時年二十二。子隆弟子才,亦有幹略,從子隆征討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興縣子,邑三百戶。太建十三年卒,時年四十二。

(節選自《陳書·列傳十六》,有刪減)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子隆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示之以弱/及行師至/腹背擊之/行師大敗/因乞降/子隆許之/送於京師/

B.子隆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示之以弱/及行師至/腹背擊之行師/大敗因乞降/子隆許之/送於京師/

A.子隆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示之以弱/及行師至/腹背擊之/行師大敗/因乞降子隆/許之/送於京師/

A.子隆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示之以弱/及行師至腹背/擊之行師大敗/因乞降/子隆許/之送於京師/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字,又稱爲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後,由於其同輩或屬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與本名含義有某種關係的別名,稱之爲“字”。

B.參*,官名“參謀*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事參謀,如《出師表》中的參*蔣琬,後來其範圍逐漸擴大,如文中的中兵參*。

C.夷夏,夷指*周邊少數民族;夏指華夏,一般指代*。夷夏是夷狄與華夏的並稱,在古代常用來指*境內的各族*。

D.卒,多義詞,文中指死亡。我國古代對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稱謂。如“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不祿,士曰卒,庶人曰死”。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陸子隆堅守節*,受到重用。侯景叛亂時,他在家鄉召集徒衆,後隨張彪鎮守會稽。世祖*張彪時,其餘部將都投降了,只有陸子隆奮力作戰。雖然失敗了,卻被世祖委以重任。

B.陸子隆足智多謀,戰功卓著。二年,周迪*時,修行師響應,攻擊子隆,遭遇埋伏,大敗;四年,子隆抓住戰機,大破陳寶應;華皎在郢州戰敗,子隆出兵擊其後背,亦勝。

C.陸子隆治理有方,深得民心。在治理荊州時,陸子隆積極修建城郭,安撫民衆,與百姓和睦相處,當地百姓認爲他很稱職。後來當地官吏和百姓上表請求爲他立碑,稱頌其功績。

D.陸子隆死後得到追贈,澤被後代。由於他生前功勞巨大,弟弟陸子才被任命爲南平太守,兒子陸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農太守。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華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頻遣使招誘,子隆不從。

(2)三年,吏民詣都上表,請立碑頌美功績,詔許之。

【回答】

15.A

16.D

17.D

18.(1)華皎*,因爲陸子隆所居之處正是他心腹之地,華皎非常憂慮,一再派遣使者招求引誘,陸子隆不順從。(得分點“以”“患”“招誘”三處每處1分,句子通順2分)(2)三年,官吏和民衆到京城上書朝廷,請求立碑頌揚讚美陸子隆的功績,皇帝下詔令許可立碑。(得分點:“詣”“頌美”“許”三處每處1分,句子通順2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子隆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示之以弱/及行師至/腹背擊之/行師大敗/因乞降/子隆許之/送於京師”,這句話是說“子隆設埋伏於城外,仍舊關閉城門,偃旗息鼓,示之以兵弱。等到行師兵到,腹背夾擊,行師大敗,因而請降,子隆允可,將他送至京師”;然後抓專有名詞,“子隆”“行師”“京師”。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6.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D項,《禮記·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選項中將“大夫”和“士”的稱呼顛倒了。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由於他生前功勞巨大,弟弟陸子才被任命爲南平太守,兒子陸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農太守”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文章最後說“子之武嗣。之武年十六,領其舊*。隨吳明徹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農太守”“子隆弟子才,亦有幹略,從子隆征討有功,除南平太守”,可見並非是因陸子隆生前功勞巨大。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D來源於文章最後,文章的表述是“子之武嗣。之武年十六,領其舊*。隨吳明徹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農太守”“子隆弟子才,亦有幹略,從子隆征討有功,除南平太守”,並非是他“澤被後代”。

1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以”,因爲;“患”,意動用法,以爲患,擔憂,憂慮;“招誘”,招求引誘。第二句中,“詣”,到;“頌美”頌揚讚美;“許”,許可。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