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

習題庫 閱讀(2.98W)

問題詳情: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爲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爲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深爲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爲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鑑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鑑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鹹自矜持。唯一人在東牀坦腹食,獨若不聞。”鑑曰:“正此佳婿邪!”記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不樂在京師,初渡浙*,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並築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於會稽山*之蘭亭,羲之自爲序以申其志。

*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有一道士,養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爲寫《道德經》,當舉羣相送耳。”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爲樂。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爲其父誤颳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爲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雲:“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

時驃騎將*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先爲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輒灑掃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爲恨。

(《晉書·王羲之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徒導之從子也                  從:堂房親屬

B.之往觀焉                        之:到、去

C.然聞信至,鹹自矜持              信:信使、使者

D.使人耽之若是                    是:這樣

【小題2】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爲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爲世所重/皆此類也。

B.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爲其父誤颳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爲世/所重皆此類也。

C.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爲其父誤颳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爲世所重/皆此類也。

D.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爲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爲世/所重皆此類也。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導的堂侄子,年幼時並沒有顯出什麼特異之處,*後擅長隸書,

被稱爲古往今來的佼佼者。後來被太尉郗鑑相中,成爲郗家的乘龍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喜自然,曾與謝安、孫綽、李充等文人雅士相聚集,寫下著名的《蘭亭集序》。

C.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認爲世人學習書法如果象張芝這樣沉迷,也未必比張芝差。

D.驃騎將*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王羲之因爲與之感情上有隔閡,只去弔唁

了一次,就沒有再去,王述對此深爲怨恨。

【小題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嘗與同志宴集於會稽山*之蘭亭,羲之自爲序以申其志。

(2)*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

【回答】

【小題1】B

【小題2】C

【小題3】D

【小題4】(1)王羲之曾經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會稽山*的蘭亭宴飲*,並親自作(寫)序,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同志”、狀語後置、“申”各1分,整體2分)(2)王羲之生*愛(喜歡)鵝,會稽有一位孤老太太養了一隻鵝,善於鳴叫,他想購買卻未能得到,於是就帶着親友駕車前去觀看。(“好”“市”“命駕”各1分,整體2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B項 “之往觀焉” 中的“之”解釋爲“到、去”錯誤,在語法上是講不通的。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語境,“又山*有一道士,養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爲寫《道德經》,當舉羣相送耳。”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爲樂。”,後文有“羲之”,可以推測,“之”應該是代詞,羲之。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採取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後文有“羲之”,可以推測,“之”應該是代詞,羲之。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比如本題中的“市”就是名詞活用爲動詞,購買。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透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正確斷句爲:“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爲其父誤颳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爲世所重/皆此類也。”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本句的意思:還有一次,他到學生家去,看見人家的篚木矮桌潔淨光滑,就在上面寫起字來,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後來那位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些字給颳去了,他的學生懊悔了好幾天。他的書法在當時就很被世人看重,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於是據此理解斷句,同時抓住關鍵虛詞“之”“ 也”,還可以抓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門生”“羲之書”。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同時抓住關鍵虛詞“之”“ 也”,還可以抓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門生”“羲之書”再結合文意細細斷開。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小題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應爲“王述先前曾擔任會稽內使,因母親去世,居住在會稽郡境內”“恨”古代應該是“遺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是犯曲解文意的錯誤。

【小題4】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同志” 志同道合的好友、狀語後置“集於會稽山*之蘭亭”調整語序應該爲“於會稽山*之蘭亭集”、“申” 抒發;(2)“好” 喜歡;“市” 購買;“命駕”駕車。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例如題中的“同志”;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例如本題中的名詞“羲之”。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導的堂侄。王羲之小時候不善言談,人們看不出他有什麼超人之處(或:人們沒覺得他有什麼奇特之處)。長大後,他很善於辯論,並且以*情耿直而著稱。他特別擅長書法,是古今以來的第一人。人們稱讚他的書法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伯父王敦、王導都很看重他。陳留(今河南開封附近)人阮裕在當時享有盛*,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悅、王承視爲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鑑派門生來見王導,想在王家子弟中選位女婿。王導讓來人到東邊廂房裏去看王家子弟。門生回去後,對郗鑑說:“王家子弟個個不錯,可是一聽到有信使來,都顯得拘謹不自然,只有一個人坐在東牀上,坦腹而食,若無其事。”郗鑑說:“這正是我要選的佳婿。”一打聽,原來是王羲之。郗鑑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王羲之很喜歡服*頤養*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便有終老於此的志向。會稽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名士薈萃。謝安未做官時就住在這裏。還有孫綽、李充等人,皆以文章蓋世,他們都在這裏建有住宅,與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經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會稽山*的蘭亭宴飲*,並親自作序,來抒發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愛鵝,會稽有一位孤老太太養了一隻鵝,善於鳴叫,他想買而未能得到,於是就帶着親友駕車前去觀看。誰知老太太聽說他要來,竟把鵝烹煮了,準備招待他,他爲此難過了一整天。當時,山*有位道士,養了一羣鵝,王羲之去觀看時非常高興(喜歡),多次懇求道士要買他的鵝。道士對他說:“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經》,這羣鵝就全部送給你啦”王羲之高興地寫好後,用籠子把鵝裝好帶回去了,一路上樂不可支。還有一次,他到學生家去,看見人家的篚木矮桌潔淨光滑,就在上面寫起字來,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後來那位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些字給颳去了,他的學生懊悔了好幾天。他的書法在當時就很被世人看重,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稱;“我的書法和鍾瑤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和張芝的草書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經寫信給人說:“東漢張芝臨池學寫字,池水都變成黑*,如果天下人象他這樣沉迷於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當時驃騎將*王述少有聲譽,與王羲之齊名,但王羲之卻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會稽內史,因爲母親去世,居住在會稽郡境內,王羲之來接替他的職務,只到王述家去弔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門。王述每次聽到外面有號角聲,總以爲王羲之來看望自己,連忙灑掃以待。

這樣過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顧,王述深以爲遺憾。”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