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習題庫 閱讀(8.33K)

問題詳情:

閱讀*、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閱讀*、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爲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①湯鑊②,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爲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節選自《漢書·蘇武傳》)

注:①斧鋮:古時用以殺死犯人的斧子。②湯鑊:指把人投入開水鍋中煮死。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1)故患有所不闢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2.翻譯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孟子善於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類比說理,使抽象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請結合語段(*)內容舉例說明。

4.語段(乙)能否作爲語段(*)的論據?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回答】

1.(1)同“避”,躲避;(2)這樣的思想,指捨生取義。

【解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彙,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闢”通“避”,躲避;“是心”是古今異義詞,“這樣的思想”的意思。

2.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

【解析】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積累,尤其是重點篇目,要做到熟記。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檢視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如使(假如,假使)、欲(想,想要)、甚(超過)、於(比)、凡(凡是,一切)、可以(可以用來)、得生(保全生命)、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3.語段(一)開頭用“魚”和“熊掌”類比“生”與“義”,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引出應當“捨生取義”的觀點。取意淺近,既使道理易於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解析】考查對寫作手法(論*方法)的理解。類比論*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屬*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論兩者在其他屬*上也有相同或相似。這種論*方法透過客體事物與主體事物相同特點的比較,把客體事物的*質類推到主體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體事物具有客體事物同樣的*質,從而達到*論點的目的。*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以“魚”和“熊掌”來類比“生”和“義”,既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同時又有力地論*了中心論點。從表達上看,既使深刻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又富有文學**。據此理解分析作答。

4.能。語段(乙)中蘇武在面對李陵的勸降時寧願死去也不願投降,體現了語段(一)捨生取義的觀點。

【解析】考查論點(觀點)與論據的關係。論點(觀點)一定要能統率材料,而論據材料一定要能*論點。材料與觀點必須統一。論據與論點是*與被*的關係,因此論據與論點之間應有內在聯繫、有契合點才行,否則就不能*論點。*文的中心論點是“捨生取義”;乙文敘寫的故事是:在面對李陵的勸降時,蘇武寧願死去也不願投降,這正是“捨生取義”的表現。所以,語段(乙)是能作爲語段(*)的論據的。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