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師說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

習題庫 閱讀(1.2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師說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師 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1.下列句子中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疑難問題             B.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低於

C.君子不齒          不屑與之同列          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盛大

12.下列各句中與“師不必賢於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不拘於時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恥學於師

13.下面的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爲了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師說”,就是談談從師求學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論點,並以教師的職能、作用總論從師的重要*以及有道者爲師的道理,是全篇論*的中心,下文都緊扣這一論題展開議論和批判。

C.第二段以對比的方法借古諷今,鍼砭時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師道的錯誤態度和恥於從師的惡劣風氣,從正面論*“爲學必從師”的中心論點。

D.本文論述了教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重要*,闡明瞭能者爲師的道理,抨擊了時俗輕視師道的不良風氣,爲開展古文運動掃除了思想障礙。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2)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回答】

11.D

12.D

13.C

14.(1)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 (2)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能)低於聖人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習爲羞恥。

【解析】

11.

試題分析:D“盛”,高,大。這是考覈課本中實詞的題目,高考文言翻譯的大量要點都出自課本中的重點詞,對課本中的重點詞語一定要加強記憶。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比較多,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係來推斷實詞的含義。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透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12.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各句中與‘師不必賢於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句式,A項判斷句;B項,被動句;C項,賓語前置句;D項與例句均爲狀語後置句。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概念:所謂倒裝句,是比照現代漢語習慣說的,與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子,我們稱之爲倒裝句。分類: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即謂語前置)(一)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爲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爲語言表達的需要。例如:不仁哉!梁惠王也 。譯文:“梁惠王不仁!”(二)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格式: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餘、吾、爾、自、之、是」+動(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形成賓語前置的情況。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動?(3)“之”“是”提賓。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從正面論*‘爲學必從師’的中心論點”錯,“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應該是“從反面論*”。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14.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或”,不定代詞,有的人;“師”,名詞作動詞,從師學習;“小學”古今異義詞,小的方面的學問。第二句中,“衆人”,古今異義詞,一般人;“下”,低於;“恥”,意動用法,認爲……是羞恥的。同時要關注句中的名詞,比如“小學”“今”“衆人”“聖人”。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小學”“今”“衆人”“聖人”。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小學”古今異義詞,小的方面的學問。“衆人”,古今異義詞,一般人;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