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學記(節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習題庫 閱讀(1.4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學記(節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

學記(節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①,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②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③逆其師,燕闢④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難,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遵道。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屍⑤則弗臣也;當其爲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注:①孫:通“遜”,順。順應,合乎規律。②扞格:堅固不易攻破。③燕朋:不正派的朋友。燕,玩,戲。④燕闢:談不正經的話。闢,邪僻。⑤屍:祭主,扮作死者受祭的活人。

10.對下列句子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    喻:曉喻,啓發誘導

B.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    庸:歸功

C.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節目:堅硬樹木的關節處

D.及其久也,相說以解        說:通“悅”,喜悅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     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

B.雖詔於天子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爲此也

C.叩之以小者則明           焉用亡鄭以陪鄰

D.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然微以自文於君親,君親其謂予何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學記》闡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和任務,施教的原則和方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係以及尊師重道的思想。

B.作者認爲首先要尊師,然後才能重道,因爲道是由老師傳授的。而要尊師,首先應從國君做起。君王能尊師重道,百姓才能專心求學。

C.本文在論述中採用了比喻的論*方法。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用琢磨璞玉,使之成爲貴重的玉器,比喻人若不經過學習,就會一無所知。

D.本文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認爲教師應懂得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才能幫助他們克服缺點。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發揮其優點並克服其缺點。

13.用“/”給文中的劃線句子斷句。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屍則弗臣也

14.把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2)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①,相觀而善之謂摩。

【回答】

10.C

11.A

12.C

13.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師/則弗臣也/當其爲屍/則弗臣也。

14.(1)對學生誘導而不牽拉;勸勉而不強制;指導學習的門徑,而不把*直接告訴學生。

(2)在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止,叫做預防;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徵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互相取長補短,叫做觀摩。

【解析】

10.

試題分析:C項“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的“節目”,結合“先後”“易”可知,應該是難的,前面說了就像砍木頭一樣,應該譯爲堅硬的節疤。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覈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覈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C“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的“節目”,結合“先後”“易”可知,應該是難的,前面說了就像砍木頭一樣,應該譯爲堅硬的節疤。還要注意近幾年文言實詞錯誤選項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1.

試題分析:A項表示連詞,轉折關係。B項前句“於”表示被動;後句“於”,對於。C項“以”分別譯爲用;來。D項“其”分別譯爲代詞;不譯。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虛詞的考覈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覈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B前句“於”表示被動;後句“於”,對於。此外還需要注意是否合語境,感**等。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鍊,不能成材。強調學習的重要*。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如本題C項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鍊,不能成材。強調學習的重要*。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屍⑤則弗臣也”,這句理解句意斷句。聯繫起來,句意: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屍,則弗臣也;當其爲師,則弗臣也。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

14.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道”譯爲對學生誘導,“牽”譯爲牽拉,“強”譯爲勸勉,“抑”譯爲強制,“達”譯爲直接告訴;第二句“發”譯爲發生,“豫”譯爲預防,“當”譯爲適當,“陵”譯爲超越,“摩”譯爲觀摩。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固定用法在翻譯的時候要體現,古今異義詞要注意體現。句首主語省略的要補充。

【參考譯文】

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爲玉器;人不學習,就不會瞳得道理。因此古代君王建立國家統治百姓,都把教育學習放在首要位置。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深遠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導之後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後才能反求於自己;知道困惑之後自己才能努力向上。所以說:  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

大學教育的方法,在學生不正當的念頭發生之前,教師就用禮來教育,約束禁止,這就是預備、防備的意思;當他能接受教育時,就加以教導,這就叫做合乎時宜;依據學生的程度,不跨越進度,不超出其接受能力來教導,這就叫做循序漸進;學生互相觀摩而學習他人的長處,這就叫做切磋琢磨。這四個方面,是教育興盛的原因。如果邪惡的念頭已經發生,然後再去禁止,那麼就會遭到牴觸,教育也就難以勝任;如果學習時機耽誤了纔去學習,那麼即使勤奮刻苦,也難有成就;如果東學一點西學一些,卻不循序漸進地學習,就會使教學混亂而使學生不知怎麼學;如果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在—起研討,就會學識淺薄而見識不廣;如果與不好的朋友交往,就會違背師長的教訓;如果有邪惡的行爲,就會荒廢學業。這六項,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君子只有知道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又明白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後纔可以爲人師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於曉諭。只有加以引導而不是強迫別人服從,是嚴格而不是壓制,是善於啓發而不是滿堂灌。誘導而不強迫,那麼師生關係就會*;嚴格而不強迫,那麼學習起來就會感到輕鬆容易;啓發而不是滿堂灌,那麼學生就會勤于思考。能做到師生關係融洽,學習輕鬆容易,學生勤于思考,就可以說是善於教育誘導人了。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屍,則弗臣也;當其爲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得,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