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慣的...

習題庫 閱讀(2.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慣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儲存原有的風味,那就算得入於“化境”。十七世紀有人讚美這種造詣的翻譯,比爲原作的“投胎轉世”,軀殼換了一個,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換句話說,譯本對原作應該忠實得以至於讀起來不象譯本,因爲作品在原文裏決不會讀起來象經過翻譯似的。但是,一國文字和另一國文字之間必然有距離,譯者的理解和文風跟原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之間也不會沒有距離,而且譯者的體會和他自己的表達能力之間還時常有距離。從一種文字出發,積寸累尺地度越那許多距離,安穩到達另一種文字裏,這是很艱*的歷程。一路上顛頓風塵,遭遇風險,不免有所遺失或受些損傷。因此,譯文總有失真和走樣的地方,在意義或口吻上違背或不盡貼合原文。那就是“訛”,西洋諺語所謂“翻譯者即反逆者”。*古人也說翻譯的“翻”等於把繡花紡織品的正面翻過去的“翻”,展開了它的反面。

徹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實現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種程度的“訛”又是不能避免的毛病,於是“媒”或“誘”產生了新的意義。翻譯本來是要省人家的事,免得他們去學外文、讀原作的,卻一變而爲導誘一些人去學外文、讀原作。它挑動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們對原作無限嚮往,彷彿讓他們嚐到一點兒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沒有解饞過癮。他們總覺得讀翻譯象隔霧賞花,不比讀原作那麼情景真切。

這樣說來,好譯本的作用是消滅自己;它把我們向原作過渡,而我們讀到了原作,馬上擲開了譯本。勇於自信的翻譯家也許認爲讀了他的譯本就無需再讀原作,但是一般人能夠欣賞貨真價實的原作以後,常常薄情地拋棄了翻譯家*勤製造的代用品。倒是壞翻譯會發生一種消滅原作的效力。拙劣晦*的譯文無形中替作品拒絕讀者;他對譯本看不下去,就連原作也不想看了。這類翻譯不是居間,而是離間,摧滅了讀者進一步和原作直接聯繫的可能*,掃盡讀者的興趣,同時也破壞原作的名譽。

林紓的翻譯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經是文學史上公認的事實。他引導他們去跟原作發生直接關係。能讀原文以後,再來看錯誤的譯本,有時不失爲一種消遣。有人說,譯本愈糟糕愈有趣。我們對照着原本,看翻譯者如何異想天開,把胡猜亂測來填補理解上的空白,無中生有,指鹿爲馬,簡直像一位“超現實主義”的詩人。但是,我對林譯的興味絕非想找些岔子,以資笑柄談助,而林紓譯本里不忠實或“訛”的地方也並不完全由於他的助手們語文程度低淺、不夠理解原文。

一個能寫作或自信能寫作的人從事文學翻譯,難保不像林紓那樣的手癢,他根據自己的寫作標準,要充當原作者的“諍友”,自以爲有點鐵成金或以石玫玉的義務和權利,把翻譯變成借體寄生的、東鱗西爪的寫作。正確認識翻譯的*質,嚴肅執行翻譯的任務,能寫作的翻譯者就會有克己功夫,抑止不適當的寫作衝動,也許還會鄙視林紓的經不起引誘。

(節選自錢鍾書《舊文四篇:林紓的翻譯》)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即春風化人,軀殼換了一個,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B. 兩種文字之間的距離、譯者跟原作者的距離、譯者表達能力等因素都會使譯文走樣。

C. 文學翻譯中因爲“訛”的不可避免,要想達到徹底和全部的“化”境就很難以實現。

D. 翻譯本圖省事,卻變爲導誘一些人去學外文、讀原作,與目的相去甚遠,這就是“誘”。

5.下列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爲了論*文學翻譯的“化”和“訛”的關係,援引古今中外論據,又非常形象。

B. 圍繞着翻譯的“化”、“訛”、“媒”、“誘”四個方面,文章逐層遞進進行論述。

C. 文章把好的翻譯和壞的翻譯進行對比論*,透過對比,二者之高下、優劣不言自明。

D. 文章對林紓翻譯西方小說的功過得失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論*,給後來者提供借鑑。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林譯小說的“訛”,主要表現在把翻譯變成了譯者自己借體寄生的東鱗西爪的寫作。

B. 文學翻譯的所謂“媒”,就是透過譯本作爲媒人讓讀者去閱讀原著,促進文化交流。

C. 真正的翻譯家,應該忠實於原著而又不囿於原著,剋制自己,避免如林紓似的手癢。

D. 壞的翻譯那是糟蹋原著,因爲譯本的不堪卒讀,進而連累原著,居間反而成了離間。

【回答】

4.C

5.A

6.C

【解析】

4.試題分析:A項,“春風化人”錯,爲化境。B項,“與原作品的距離”,而非“原作者”。D項,“與目的相去甚遠”錯,不管是“媒”還是“誘”,翻譯的目的都是促進文化交流。

5.試題分析:“深入細緻的分析論*”與原文不符。

6.試題分析:“忠實於原著而又不囿於原著,剋制自己,避免如林紓似的手癢”表述自相矛盾。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覈,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範圍、強拉因果等。考覈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此題B項曲解文意。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