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文學經典之“道”觀文學經典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概念,其經典作品的確立是一個動態...

習題庫 閱讀(2.9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文學經典之“道”觀文學經典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概念,其經典作品的確立是一個動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文學經典之“道”觀

文學經典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概念,其經典作品的確立是一個動態衍變的歷程,然而透視經典生成和變化的歷史痕跡,不難發現總有一些潛在的內核在這種變化中化爲一種準則與範式,這就是文學經典之“道”,猶如自然之道,萬物之母。正因爲有了文學經典之“道”的潛移默化、導向與規範,所以至今很多經典能夠穿越時空依舊存在。*文學經典之“道”,實際就是內化於*人心中的儒、道*根源。

傳統的儒家之仁義、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學思想,使*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業的理想與抱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理念使*文學史上出現了很多愛國題材的作品,並一直被譽爲經典,如屈原的《離騷》、岳飛的《滿*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又如講述英雄*起義的《水滸傳》,其內核也都是塑造、歌頌忠君愛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報效朝廷的思想最終都是以儒家思想爲旨歸。

傳統道家主張的“無爲而無不爲”、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使*文人遠離廟堂而退隱山林,迴歸自然,這爲*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園。入世之不得,壯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處,獲得精神的寄託與愉悅。這就導致*文人注重對自然山水風光的描寫,從而出現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王安石的《石鐘山記》等,然而這些對自然的優美描寫之中卻也隱含了歸隱之鬱郁不得志的無奈與苦悶。

無論是儒家源於好學、行仁和人羣的*;還是道家重個體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遙自在、無拘無礙、心靈與大自然的*,都對歷來的文人在建構審美人格境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對審美人格理想與境界的追求,逐漸成爲文學經典審美理想與境界的追求,透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文學經典這種審美意識成爲沉澱在個人心靈之中的無意識,甚至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傳統的無意識。這些審美意識的積澱,對*文學作品的立意、構思、用語、用情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文學經典作品的創作、接受與評判,意義非凡。這種審美意識成爲一個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結,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與完美的人格,表現積極樂觀的精神與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對情感的審美與追求,包含了對人倫之情與對自然之情的理解與追求。這種尺度就是歷史文化的水平線,它自動履行起評定經典裁判的職責。這種尺度動態地平衡於歷史的發展過程之中。在*文學史上,只有那些在這種尺度之下建構起來的、所描繪的世界、所表現的情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得到讀者的認同併產生心理與情感共鳴的作品,最終纔可能成爲文學經典作品。

8.下列對“*文學經典之‘道’”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學經典之“道”,即文學經典的儒、道*根源。

B.很多文學經典能夠穿越時空依舊存在,是因爲有了文學經典之“道”的導向與規範。

C.文學經典之“道”就是自然之道,萬物之母。

D.文學經典之“道”,就是經典生成和變化過程中由潛在的內核變化成的一種準則與範式。

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傳統的哲學思想,使*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業的理想與抱負,也有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

B.《歸園田居》《小石潭記》《石鐘山記》等經典作品體現了傳統道家主張“無爲而無不爲”、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

C.*歷來的文人在建構審美人格境界上主要受儒家好學、行仁和人羣*思想的深厚影響。

D.*傳統道家思想,透過長期潛移默化沉澱爲文學經典的審美意識,這種審美意識成爲一個不可逾越的尺度。

10.下列選項不符合文中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注重對自然山水風光描寫的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成爲文學經典,體現了文學經典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概念。

B.文學經典的跌宕浮沉之中,潛在地左右着評判標準的歷史變動是不同的時代裏文人們所處的地位與際遇。

C.在*文學史上,最終成爲文學經典作品的是那些在審美意識尺度之下建構起來的、所描繪的世界、所表現的情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得到讀者的認同併產生心理與情感共鳴的作品。

D.*文學經典之“道”,具有歷史的、文化的、民族審美的特質。

【回答】

8.C

9.B

10.B

【解析】

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詞語、歸納和篩選資訊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然後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的副詞。經比較即可得知C項結合原文“這就是文學經典之‘道’,猶如自然之道,萬物之母”,是比喻的說法,理解不正確。

考點:理解文章重要詞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和篩選資訊的能力。這類試題出題者常常故意設定錯誤選項,往往偷換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這就要求考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速讀選項,找到選項所在的內容區間,以此圈定範圍,並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即可得知A項“傳統哲學思想”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兩者之間不是因果關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本來就屬於儒家的*哲學思想。見第二段。C.D兩項都是以偏賅全。C項從原文看, 構建審美人格的應是兩個並列的方面,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D項這種審美意識的形成也是儒道共同影響形成的,不能只說道家。見第四段。

考點:歸納和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題會出現的干擾項有以下類型:以偏概全,張冠李戴,胡亂猜測等等。學生要善於對文章內容進行辯*分析、比較、推斷。B項理解不正確。文學經典的評判標準是長期積澱而形成的,不會因爲時代、個人遭際的變化而變化。見第四段相關文字 。

考點:分析理解文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