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老臣的《拱橋》一文,完成後面小題。拱橋是一個人,不是一座橋。聽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

習題庫 閱讀(2.13W)

問題詳情:

閱讀老臣的《拱橋》一文,完成後面小題。拱橋是一個人,不是一座橋。聽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

閱讀老臣的《拱橋》一文,完成後面小題。

拱橋是一個人,不是一座橋。

聽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蝦,還有課本上的趙州橋。

我認識他時,他的腰已經很彎,人也很老。那時,他已在村莊東邊一座老舊的石屋裏當了許多年的校長。其實,校長、老師也就是他一個人。

他的臉上有許多褶皺,一說話就滿臉開花。胡茬子佈滿兩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總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紀律,他從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說:“把手伸出來吧,手背兒。”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將下巴挨近那顫抖着的小小面積的手背兒,來回蹭那麼幾下,讓你覺得颳了刺蝟一般的癢痛。因此,我們對他寬寬的下巴充滿畏懼。

我那時讀三年級,很搗蛋的,有次捱了扎,便對同班的二青說:“校長的下巴要是腳後跟兒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腳後跟兒同校長的下巴比起來,的確有本質的不同,光溜溜的,沒有鋼針一樣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聽了,先是嘎嘎笑了兩聲,然後就當了叛徒,把我出賣給校長。校長便把我找去,用渾濁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說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寬闊的臉,敬畏地點點頭。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發出“嚓嚓”的響,說:“怕就別搗亂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兒,他對我們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彎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橋。

山裏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臨溝。我和其他十來個學生,上學放學是要過溝的。那條四五丈寬的溝,冬天乾涸,雨天卻氣勢洶洶,濁流滾滾。溝上沒有橋,水雖僅齊校長的膝蓋,但對十來歲的孩子可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了。

我攀“拱橋”只一次,是在怨校長下巴不是腳後跟兒不久。

洪水把我們隔在這岸,校長便從那岸過來,在水中蹚來蹚去。沒人能替他,一個學校三個年級一個老師,校長是最年長的,我和二青則是第二、第三年長的。我是不好意思讓他背的,一是覺着着有關腳後跟兒的比喻對不起他,二是覺着自己大了不能讓人背,尤其是讓一個老人背。八個同學給背過對岸,只剩下我了,再沒辦法去解。校長已垂着彎背,嘩啦嘩啦蹚水過來了。他渾身透溼,喘氣的聲音像是在拉風箱。

“來吧。”他蹲下來,袒給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絕,說,“我敢過。”但這是吹牛,水渾渾的,浪頭一個攆着一個,看着都讓人暈眩,何況那水要淹沒我的肚臍眼兒呢?

“來吧,孩子。”他又說說。拱形的脊背一動不動,靜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該怎麼辦呢?

“別不好意思,爺爺背孫子嘛。該上課了,快來。咱爺兒倆得趕緊過去,同學們在等呢。”他不容拒絕地說道。

我閉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橋”。身體被浮載起來,晃晃悠悠,邁下水去。浪聲灌滿雙耳,我卻趴得緊緊的,與那面脊背緊緊箍在一起。

臨上岸時,校長趔趄一下,但我並沒有掉下拱橋,因他寬大的手緊緊板着我。“這不過來了嗎?”他說。是的,過來了,我從橋上滑下,落在堅實的大地上,站着。

校長卻沒有站着,而是癱坐在地,大張着缺牙的嘴倒氣,苦笑着臉,說:“老了,老了,我揹你們爹媽時,可不是這副模樣。”他的模樣,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橋。

喘吁了一會兒,他站起來,我們擁着他走向老舊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說:“校長揹你過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來說人是貶義,我討厭他說校長“爬”,便*踹了他一腳。

那年秋天,我轉學了,校長也走了,他實在再也教不動書了。小學校便黃了數年,直到蓋起希望小學。已當了鄉長的二青說:“蓋座拱橋吧!”於是,通往學校的溝上就有了座石橋……

許多年過去,我過的橋比小時走的路還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橋。那座寬厚、踏實、溫熱的血肉拱橋,讓我一生都走不到頭。

(有刪改)

1.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寫出“拱橋”在文中蘊含的三層含義。

2.校長怎樣懲罰犯錯的男生?爲什麼要這樣懲罰?

3.文章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寫校長的“老”,試舉兩例簡要說明。

4.從敘事安排角度來看,文章劃線句中“爬”這個動作,是否顯得突兀?爲什麼?

5.這座“拱橋”具有怎樣的特點?如何理解這座橋“讓我一生都走不到頭”?

【回答】

1.“拱橋”的三層含義:①校長年老,脊背彎曲,形如拱橋;②校長背學生過河,彷彿一座血肉拱橋;③校長教書育人,是孩子成長的橋樑。

2.①他用長滿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 ②這樣做既有所懲罰又不太重。

3.①肖像(外貌)描寫。“他的臉上有許多褶皺,一說話就滿臉開花”用滿臉皺紋直接描繪校長的老態。②語言描寫。“老了,老了,我揹你們爹媽時,可不是這副模樣”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嘆突出他的年老力衰。③動作描寫。“趔趄”“癱坐”“爬”背學生過河的動作十分吃力勉強突出了校長的年老力衰。

4.①不突兀。②因爲前有伏筆,如“身體被浮載起來,晃晃悠悠”。或:(他)“癱坐在地,大張着缺牙的嘴倒氣”。

5.①這座“拱橋”有“寬厚、踏實、溫熱”的特點。②校長對教育的奉獻精神、對學生的關愛,讓“我”永難忘懷、終生受益。

【分析】

1.本題考查學生從文中篩選有效資訊的能力。這類題目應明確資訊篩選的方向,即挑選的範圍和標準,其次要對原文語句進行加工概括,用凝練準確的語言來作答。可以從原文以下語句來概括。“我認識他時,他的腰已經很彎,人也很老”,“比如,下雨天,他的彎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橋”,還要注意文中隱藏的含義:校長教書育人,是孩子成長的橋樑。

點睛: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及篩選有效資訊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要統觀全文,注意提示*語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題目首先要在審題後確定*範圍,提取*時要精讀相應語段,找到關鍵語句,然後根據這些語句將最關鍵的核心的扣題的語句提取出來做答。

2.本題考查的是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資訊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可以從第四段“將下巴挨近那顫抖着的小小面積的手背兒,來回蹭那麼幾下”處概括總結,這樣的懲罰並不太重,也能表示對犯錯的懲戒。

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瞭解內容,概括人物*格從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對人物評價的詞語,也可以自己結合相關的語句進行概括,學會結合原文從原文中找到依據。可以從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中找出具體的句子,體會校長的年老力衰。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照應的能力。分析文章內容的前後呼應,這是屬於文章的結構問題,文章的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有時爲了文章的情節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讀文章的時候,要仔細地閱讀。“身體被浮載起來,晃晃悠悠”,說明“爬”的動作符合當時的情形。

5.本題考查文章結尾的作用。文章結尾往往有照應開頭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有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那座寬厚、踏實、溫熱的血肉拱橋”說明了拱橋的特點,讓“我”永難忘懷、終生受益的是校長對“我”的關愛。

知識點:小說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