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不需註釋的生命 ...

習題庫 閱讀(1.0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不需註釋的生命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不需註釋的生命     


                                     祝勇    ①曾經覺得,註釋是那般重要。記得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朋友在編輯一本美國著名漢學家有關*文化的專著時,將書後十幾萬字的註釋全部刪去,令我那麼的心疼。我對他說,作者在那些註釋裏面凝結的心血,並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沒有了註釋,書將不再完美。    ②紅塵素居,碌碌諸事中,有的時候,我們是那麼的需要一些註釋,不論是註釋自己,還是註釋周圍的人,註釋整個世界。孩提時我們總是纏着媽媽問十萬個爲什麼,就是在尋求着世界的註解。而當媽媽坐我們的睡榻旁,安詳地爲我們一一作了解答,我們才能心滿意足地,帶着一絲微笑睡去。    ③詩人以“離人心上秋”來註釋“愁”,以“黃雞紫蟹堪攜酒,紅樹青山好放船”來註釋“樂”,以“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解釋“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爲聞”來註釋“痛”,而我們在一個春天芳香的夜晚開始伏案寫下的日記,亦是對自己生命的註釋啊。    ④我們已經習慣於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註釋。我們汲取知識,是因爲我們需要聰慧的大腦;我們鍛鍊身體,是因爲世界等着我們去創造;我們種花蒔草,是因爲它們的枝脈可以染綠我們的心靈;我們夜夜做夢,是因爲我們瑰麗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⑤而每當做錯一件事情,我們又總是百般地想給對方一個解釋,透過對自己行爲的註解,來贏得一點點的諒解,以及內心的安寧。    ⑥可是啊,我親愛的朋友,有的時候,我們是不需要註釋的,不論是我們的思想,還是我們的行爲。沉默中,心有靈犀的人自能心領神會,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費盡口舌他仍會恍然不知。    ⑦相傳世尊一日在靈山會上,拈一枝金婆羅花示衆。時衆皆默然,不得其要領,只有迦葉尊者破顏而笑,於是佛祖便將其“*眼藏,涅檗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傳給了迦葉。禪宗《無門關》第六則記載的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麼的令人心動。而且目不識丁的六祖慧能一聽無盡藏比丘尼誦唸《大涅盤經》便知其中妙義的故事,亦是那樣傳神。禪宗講求“不立文字”、“以心傳心”,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需彼此註釋而“心有靈犀一點通”,該是一個多麼動人的境界啊!     ⑧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沒必要詮釋自己;管仲割席與友斷交,亦毋須多言一句。最欽佩古時話本里那些特立獨行、從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煙,夜黑風高,他們或殺身取義,或拔*助友,絕不多說一句,從來不爲自己的所作所爲加上一段長長的註解。待血跡擦乾,寶劍入鞘,是朋友,自會相視一笑。好漢武松可不上景陽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來有機會逃跑,可他寧肯將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貼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來……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會豎起拇指,由衷地叫一聲“好!”    ⑨言傳是必要的,可意會卻是更高的境界。當我們溫柔相對,讓我們什麼都別說,因爲一切的解釋,一切的評說,都有可能使我們之間的那汪意境褪*……                                           (節選自作家出版社《中華散文精粹》)16.文章開頭說:“曾經覺得,註釋是那般重要。”聯繫下文作者從哪些方面表明生命需要註釋?  (6分)


17.聯繫全文,說說第③段中作者引用詩句的用意是什麼?  ( 6分)


 


18.文章第⑦⑧兩段中列舉了迦葉尊者、俞伯牙、管寧、武松等人的例子,是爲了說明什麼道理?請簡要概括。(5分)


19.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文章第①段中“我”的“心疼”是源於我認爲一本完美的書是必須有凝結作者心血的註釋,可那位美國漢學家卻不懂得珍惜。   


B.禪宗講求的“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即是心有靈犀的人彼此間無需費盡口舌卻自能心領神會的境界。


C.文章第④段中用排比、比喻、擬人等手法從多角度形象生動地闡釋“我們已經習慣於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註釋”。


D.文章結尾劃線的句子與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有異曲同工之妙。


E. 全文從人們“慣於註釋生命”說到“不需註釋的生命”,旨在闡釋人生中固然常需“言傳”,而人與人之間的“意會”纔是更高的境界。

【回答】

16.前五段文字從以下幾個方面表明了生命需要註釋①透過註釋,使人瞭解自己、他人和世界;②詩人用詩句註釋情感;③我們用日記註釋成長;④做錯事時,透過解釋,贏得諒解及內心安寧。(答到其中三種即可得6分)


作者透過引用這些詩人的詩句,說明生命需要註釋;(2分)由此引出下文“我們習慣於給生命做註釋”;併爲後文生命不需要註釋做鋪墊(或:蓄勢,反襯,先揚後抑);


(2分)併爲文章增添詩情畫意,豐富文采。(2分)


作者列舉這些人物和事蹟是爲了說明人的思想和行動在心有靈犀的時候自能心領神會,是不需要註釋的。(3分)而對心律不同者即使你費盡口舌仍會恍然不知。(2分)


BE(A “必須”過於絕對 C 沒有比喻  D 兩句話意義完全不同)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