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2019·雲南一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爲了振興經濟,向城市輸送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蘇聯黨和政...

習題庫 閱讀(3.16W)

問題詳情:

(2019·雲南一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爲了振興經濟,向城市輸送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蘇聯黨和政...

(2019·雲南一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爲了振興經濟,向城市輸送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蘇聯黨和*發佈了一系列指示和決議,着手整頓農村普通教育。聯共*(1934年1月)規定從1937/38學年起把農村地區四年制小學畢業生全部招入五年級學習。1929-1937年農村新建學校26351所,佔新建學校的82%,接納學生6116000名。到第三個五年計劃末期,農村就學人數達到2700多萬名。*前平均每千所學校中有4所七年制學校和1所中學,而1955/56學年,差不多每3所學校就有1所七年制學校,每10所學校中就有1所中學。1955/56學年,全蘇55.6%的學校設在農村,比1914/15學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

——摘編自《蘇聯農村教育

的演變及其歷史成因》

材料二 近代,*一直處於戰亂狀態,*基本上對農村教育沒有投入。1951年,第一次全國初等教育及師範教育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了“力爭10年內基本普及小學教育”的目標,加強了對農村初級教育的普及與投入。1953年我國小學生人數已達到五千五百餘萬,與*歷史上小學生數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135%,1958年**、*發佈的《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別強調“教育爲無產階級的*服務”。在冒進的路線指導下,全國開展了縮短學制的改革。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很多學生被迫輟學,使得農村教育迅速滑落,學校規模急劇減少,小學生升學率由1952年的96%,驟減到1962年的42.6%。總體而言,這個時期我國處於百廢待興階段,全國普遍教育嚴重缺失,但黨和*始終將掃盲和構築小學教育多元體系作爲農村教育工作的核心,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摘編自《建國後30年中我國

農村教育政策的變遷》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在20世紀30-50年代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的目的,並概括其發展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教育的發展特點。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中蘇農村教育發展的共同因素。

【回答】

(1)目的:爲經濟建設(工業化)提供人才;配合農業集體化運動對農村進行社會改造;改變農村教育基礎薄弱和落後狀況等。(6分)

特點:計劃*;新建學校猛增,就學人數增加;城鄉學校佈局趨於合理,學制更加規範;農村學校增加高於城市等。(6分,任答三點)

(2)發展特點:逐步擴大對農村教育普及與投入;在挫折中不斷髮展,成果顯著。(4分)

共同因素: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基本國情;國家建設的需要;黨和*的關注與投入;*局勢與方針的變化。(4分,任答兩點)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爲了振興經濟,向城市輸送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着手整頓農村普通教育”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答。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聯共*(1934年1月)規定從1937/38學年起把農村地區四年制小學畢業生全部招入五年級學習”“1929-1937年農村新建學校26351所,佔新建學校的82%”“差不多每3所學校就有1所七年制學校,每10所學校中就有1所中學”“1955/56學年,全蘇55.6%的學校設在農村,比1914/15學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等分析概括得出。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加強了對農村初級教育的普及與投入”“黨和*始終將掃盲……,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等分析概括得出。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從基本國情、*政策和*局勢等方面作答。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綜合題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