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1)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

習題庫 閱讀(2.5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1)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

(1)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日‘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先進》)

(2)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三已之,無溫*。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論語·公冶長》)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棄而違之                                  棄:放棄

B.陳文子有馬十乘                            乘:匹

C.猶吾大夫崔子也                            猶:如同

D.子曰:“清矣。”                            清:廉潔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求也退,故進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皆以美於徐公

C.未知。焉得仁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D.之一邦

之二蟲又何知

3.下列對文段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於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B.從孔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許多話是根據具體情況而說的,因此我們對於孔子的話,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教條地照搬照用。

C.孔子認爲,令尹子文和陳文子,一個忠於君主,算是盡忠了;一個不與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們兩人還算不上仁。

D.在孔子看來,“忠”和“清”只是“仁”的一個方面,僅有忠和清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陳文子不能稱爲君子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譯文:

(2)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

(3)未知。焉得仁?

譯文:

【回答】

1.C     A項棄:拋下,捨棄。B項乘:一車四馬。D項清:清白。    

2.A     A項均爲句中語氣詞,錶停頓。B項介詞,把/動詞,認爲。C項疑問代詞,哪裏/語氣詞,啊,也可不譯。D項動詞,到/代詞,這。    

3.D     “令尹子文和陳文子不能稱爲君子”錯,根據文意可知,孔子僅僅認爲他們兩人不能稱爲“仁者”。    

4.(1)有父兄在世,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2)冉求做事畏縮,所以要促一促他;仲由勇氣過人,所以要

壓一壓他。

(3)不知道。這怎麼能算是仁呢?

【參考譯文】

(1)子路問道:“聽到就去做嗎?”孔子說:“有父兄在世,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冉有問道:“聽到就去做嗎?”孔子說:“聽到就去做。”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就去做嗎’,先生說‘有父兄在世’;冉求問‘聽到就去做嗎’,先生說‘聽到就去做’。我鬧不明白,大膽地問一問。”孔子說:“冉求做事畏縮,所以要促一促他;仲由勇氣過人,所以要壓一壓他。”

(2)子張問(孔子):“令尹子文幾次擔任宰相,沒表現出高興的臉*;幾次被罷免,也沒表現出怨恨的臉*。(每次免職時)一定把自己舊日的一切政令公務告訴新任的宰相。(這個

人)怎麼樣呢?”孔子說:“夠得上忠啊。”(子張)說:“夠得上仁了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麼能算是仁呢?”(子張又問:)“崔子殺了齊莊公,陳文子有四十匹馬,捨棄不要,離開齊國。到了另一國,就說:(這裏的執政者)好像我國的大夫崔子一樣。’又離開了。再到另一國,又說:“(這裏的執政者)好像我國的大夫崔子一樣。’又離開了。(那麼,這個

人)怎麼樣呢?”孔子說:“夠得上清白了。”(子張)問:“夠得上仁了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麼能算是仁呢?”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