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趍(同“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

習題庫 閱讀(1.4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趍(同“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趍(同“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於郢。見楚王,曰:“臣聞大王舉兵將攻宋,計必得宋而後攻之乎?亡其苦衆勞民頓兵挫銳負天下以不義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猶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爲不義,曷爲攻之?”墨子曰:“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宋。”王曰:“公輸,天下之巧士,作雲梯之械,設以攻宋,曷爲弗取?”墨子曰:“令公輸設攻,臣請守之。”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九攻而墨子九卻之,弗能入。於是乃偃兵,輟不攻宋。

《淮南子·修務訓》

儒書稱:“魯般、墨子之巧,刻木爲鳶 ,飛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爲鳶飛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爲鳶,以象鳶形,安能飛而不集乎?既能飛翔,安能至於三日?如審有機關,一飛遂翔,不可復下,則當言遂飛,不當言三日,猶世傳言曰:“魯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爲母作木車馬、木人御者,機關備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如木鳶機關備具,與木車馬等,則遂飛不集。機關爲須臾間,不能遠過三日,則木車等亦宜三日止於道路,無爲徑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實者矣!

《論衡·儒增》

魯般者,肅州燉煌人,莫詳年代,巧侔造化。於涼州造浮圖,作木鳶 ,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 。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詰之,妻具說其故。父後伺得鳶,擊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吳人以爲妖,遂殺之。般又爲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爲也。”齎物具千數謝之,般爲斷一手,其日吳中大雨。國初,土人尚祈禱其木仙。

《酉陽雜俎·貶誤》

(注)魯般,姓公輸,名般,又作“班”,今常稱其“魯班”。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墨子聞而悼之                  悼,哀悼

B.於是乃偃兵                    偃,停止

C.如審有機關                    審,確實

D.齎物具千數謝之                齎,贈送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飛之三日而不集                蟹六跪而二螯

C.言巧工爲母作木車馬            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於涼州造浮圖                  乃設九賓禮於庭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亡其苦衆 / 勞民頓兵挫銳 / 負天下 / 以不義之名而不得 / 咫尺之地猶且攻之乎

B.亡其苦衆 / 勞民頓兵挫銳 / 負天下以不義之名 / 而不得咫尺之地 / 猶且攻之乎

C.亡其苦衆勞民 / 頓兵挫銳 / 負天下以不義之名而不得 / 咫尺之地猶且攻之乎

D.亡其苦衆勞民 / 頓兵挫銳 / 負天下以不義之名 / 而不得咫尺之地 / 猶且攻之乎

4.下列句子分編四組,全都能夠體現魯班技藝高超的一組是(   )

①公輸,天下之巧士,作雲梯之械,設以攻宋,曷爲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卻之,弗能入

③刻木爲鳶,飛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爲母作木車馬、木人御者,機關備具

⑤機關爲須臾間,不能遠過三日           ⑥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5.對上面三段文言文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淮南子·修務訓》一段中,魯班雖然製造出攻城利器雲梯,但在與墨子的攻守模擬中完敗,說明人心向背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B.《論衡·儒增》一段,指出了儒書中對魯班的記述有浮誇不實之處,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論衡》作者的務實精神。

C.《酉陽雜俎·貶誤》一段,對魯班的記敘頗有神異**,雖然篇幅不長,但情節曲折,結構完整,語言生動。

D.三段文字雖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魯班,但體裁有別,敘議各有側重,文字風格不同,表達主旨各異。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必不得宋,又且爲不義,曷爲攻之?

(2)如木鳶機關備具,與木車馬等,則遂飛不集。

(3)般爲斷一手,其日吳中大雨。

7.《論衡•儒增》中引用“魯般巧,亡其母也”的傳言,目的是什麼?

【回答】

1.A

2.B

3.D

4.B

5.A

6.①果真(如果確實)得不到宋國,而且做不道義的事情,爲什麼還要攻打它呢?②如果木鸞機件、樞紐完全具備,和木車馬相同,就一直飛翔不會落下來。③魯般爲他們砍斷(木人)一隻手,那天吳中就下了大雨。

7.《論衡•儒增》中引用“魯般巧,亡其母也”的傳言,目的是闡明“必失實”,即傳言並不真實。

【分析】

1.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A項,墨子聞而悼之,意思是“墨子聽說以後很哀傷”。悼:悲痛,哀傷。

故選A。

2.本題考查文言文常見虛詞。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二要利用語法知識等幫助判斷。

A項,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不翻譯;

B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並列,和;

C項,都是介詞,替、給;

D項,都是介詞,在。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句子大意是:還是要使民衆勞苦、損兵折將、蒙受被天下指責爲不義的名聲、卻得不到尺寸之地,仍還進攻的呢?

其中,“苦衆勞民”是並列詞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項;“而”“猶且”通常用於句子開頭,前面斷開,排除C項。

故選D。

4.本題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分析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在翻譯的基礎上,理解每個句子的大意,找出側重點;然後結合題幹,具體分析是否符合題幹要求。

②講公輸般攻城,墨子防守,“弗能入”,不能說明魯班技藝高超,排除AC;⑤講述機關使用時間很短,不能說明魯班技藝高超,排除D。

故選B。

5.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瞭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資訊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

A項,“說明人心向背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錯,文中只是說了墨子和魯班模擬對戰,“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九攻而墨子九卻之,弗能入”,只能說明墨子技高一籌,從這一點看不出“人心向背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故選A。

6.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必”譯爲“倘若,果真(如果確實)”;“曷爲”,賓語前置,譯爲“爲什麼”;(2)“備具”譯爲“完全具備”;“等”譯爲“相同”;“集”本義爲“羣鳥停在樹上”,引申爲“停留,停落”;(3)“其”指示代詞,“那”;“大雨”名詞作動詞,“下大雨”。

7.本題考查對文章觀點與論據的關係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分清論點和論據,看看哪個論據*哪個論點。論點一般會放在文段的開頭或結尾,明確闡明作者對事件的態度。

本題結合原文“如木鳶機關備具,與木車馬等,則遂飛不集。機關爲須臾間,不能遠過三日,則木車等亦宜三日止於道路,無爲徑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實者矣!”,意思是“如果木老鷹機關完備,跟木車馬一樣,那麼就會飛上天不下來。實際上,機關只能在很短時間內起作用,不會超過三天,那麼木車馬一樣也該三天內在路上停下來,不會一去不回因此而丟失魯般的母親。看來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實情況”,由此可見,《論衡•儒增》中引用“魯般巧,亡其母也”的傳言,目的是闡明“必失實”,即傳言並不真實。

【點睛】

要掌握文言翻譯的原則、方法和步驟。從考試走向看,翻譯文言句子是考試的難點,也是重點。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達(通暢)、雅(有文采)。翻譯的方法:留(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保留不譯);換(用現代的詞去替代相應的古代的詞);補(補出文中省略了的語句,補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刪(把無實在意義的文言虛詞刪去);調(把文言文倒裝句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

參考譯文:

過去楚國要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以後很哀傷,就從魯國出發趕路十天十夜,腳上打起一層層的老繭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趕路,到達楚都郢城,馬上拜會楚王,說:“我聽說大王您要興兵攻打宋國,您是估計一定能攻佔宋國後才決定攻打的呢?還是要使民衆勞苦、損兵折將、蒙受被天下指責爲不義的名聲、卻得不到尺寸之地,仍還進攻的呢?”楚王說:“如果必定佔領不了宋國,又要蒙受不義之名聲,我爲什麼還要進攻呢?”墨子說:“我看大王您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國又必定是名譽受損的。”楚王又說:“公輸現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來製造雲梯這種器械來攻宋城,爲什麼不能取勝?”墨子回答說:“請讓公輸假設來攻城,我來防守,演習一下。”於是公輸般擺開器械來攻城,墨子也擺出守城的陣式和裝備,公輸般連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終攻不進城內。這樣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對宋的進攻。

《淮南子·修務訓》

儒者的書上稱讚魯般和墨子技藝高超,用木頭雕刻成老鷹,飛了三天不會落下來。說他們用木頭做成老鷹會飛,是可能的;說它飛了三天不下來,就是誇大。用木頭雕刻成老鷹,就因爲僅僅像老鷹的樣子,怎麼能飛上天就不下來了呢、既然會飛翔,怎麼能達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機關,飛上天就一直翱翔,不會再落下來,那麼該說終於能一直翱翔,不該說三天不落下來。像社會上流傳的話說:“魯般技藝高超,丟失了他的母親。”這是說巧工魯般爲他母親做木車馬、木車伕,機關完全齊備,那上面坐着他母親,車一跑就不回來了,魯般終於失去了他母親。如果木老鷹機關完備,跟木車馬一樣,那麼就會飛上天不下來。實際上,機關只能在很短時間內起作用,不會超過三天,那麼木車馬一樣也該三天內在路上停下來,不會一去不回因此而丟失魯般的母親。看來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實情況。

《論衡·儒增》

魯般,是肅州敦煌縣人,具體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藝巧奪天工。曾經在涼州修造佛寺,製作了木鷹,只要敲擊三下(木鷹上面的)木楔子,(木鷹就飛起來了)魯班就坐上它飛回家。不久之後,他的妻子就懷孕了,(魯班的)父母就盤問媳婦(是怎麼回事),妻子就原原本本的訴說了原因。這之後(有一次)魯班的父親乘機拿到了木鷹,敲擊了楔子十幾下,就坐着木鷹來到了吳國的都城,當地的人以爲是妖怪,就(把魯班的父親)殺掉了。魯班又製作了一隻木鷹乘坐(飛到了吳國都城),於是才找到父親的屍體。(他)怨恨吳國人殺了自己的父親,就在肅州城南製作了一個木頭仙人,(這個仙人)手指着東南方向,(於是)吳國大旱三年。算卦的人說:“(這大旱)是魯班造成的。”(吳國人)就拿了幾千禮物去跟魯班謝罪,於是魯班就爲他們砍掉了(木仙人)的一隻手臂,當天吳國就下起大雨。唐朝初年,當地人還在向那個木仙人祈禱。

《酉陽雜俎·貶誤》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