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潘光旦:寂寞鴻儒,強國優種1922年,梁啓超在清華開了一門課《*歷史研究法》,...

習題庫 閱讀(3.1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潘光旦:寂寞鴻儒,強國優種1922年,梁啓超在清華開了一門課《*歷史研究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

潘光旦:寂寞鴻儒,強國優種

1922年,梁啓超在清華開了一門課《*歷史研究法》,學期末,潘光旦向老師交了一篇讀書報告,梁啓超看後,寫了這樣一段批語:“善爲精密觀察,持此法以治百學,蔑(沒有)不濟(成功)矣。”

這篇報告就是22歲的潘光旦寫的《馮小青考》,今天這已是*現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馮小青是明代才女,但卻紅顏薄命,她的死因後人衆說紛紜。潘光旦藉助西方*科學的原理,對馮的死因作了分析,得出了馮小青是死於她病態的“自戀”。這在對“*”諱莫如深的*社會裏,可謂驚世駭俗。《馮小青考》是潘光旦藉助近現代科學理論對*傳統文化進行剖析的一次實踐,也是近現代國人對這個古老民族人*深處最初的科學探索和思考。

或許是爲這個民族前途的憂慮,也或許是個人遭遇的感慨,潘光旦在美國選擇了生物學、遺傳學,並專攻了從生物進化論和遺傳學推演出來的優生學,他同時廣泛涉獵心理學、文學、哲學等領域。

在潘光旦看來,優生學是研究人類品*的遺傳與文化選擇的利弊的,以求達到比較優良的人類繁殖方法,可以謀人類之進步。

1926年潘光旦回到上海開始了教書,他在國內創設了優生學課程,主編了《優生月刊》。教書之外,他關注着社會,爲*找尋出路。他認爲*民族在根本上有大危險,*不缺人,缺的是心理健全、身體健康、資質聰穎的社會分子。一個民族要想富強就要優生,不是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質量高低的問題。他認爲,生育孩子不僅是一個家族的使命,更是社會的安危所繫。

深厚的文化根底,使他的思想超越了一般的社會學範疇,而且洋溢着重人道的社會理想。他撰寫了大量的著作,爲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典範之作。他透過家族的興衰,揭示遺傳和環境對造*的優良品*的重要。他透過對美國、西班牙、古羅馬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比較研究,探尋一個民族興盛衰亡的緣由。更重要的是他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揭示了造成國人特*中所體現出的“私、愚、病、貧、亂”的民族病態的根源,指出要想民族振興,民族衛生、民族健康和優生優育是最重要的出路。

潘光旦從優生學的理論出發,對*國民*進行了深入透徹的解析——“*民族有許多弱點,其中最叫人失望的是利己心的畸形發展和利他心的薄弱。”

他在學術上有一種很博大的氣魄,他不願意人們稱*爲“老大之*”,他說:“如果‘老’字指的是歷史、文化、語言文字,那還可以,假若是指民族,我就不敢苟同了。”他的心中同樣有着一個少年*,只是這個少年*發育還不很健全!

可以說潘光旦是在近百年*裏,最早在科學的基礎上提出“優生優育”的學者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的欺辱使*面臨着亡國滅種的憂患,有識之士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救國保種的道路。潘光旦先生逝世20週年時,費孝通曾說潘先生一生的學術,最基本的目的是“強國優種”,從德智體三個方面開展研究,希望能提高*人的根本素質。

潘光旦主張教育應當培養出“士”的情志,平時牢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危難中體現“見危授命”、“士可殺不可辱”的志節。針對我們民族的弱點,潘先生還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生育節制,生得優,而且都留得住;增益民族身心品*中剛勁的成分等。

潘光旦認爲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不在*、經濟、社會的種種安排,而在教育。我們“畢竟是*人,將來是要爲自己的國家做些事的。讀洋書與去國外,只是爲達此目的而進行的一個手段”。他主張大力提倡通才教育,革除把科學偶像化的教育,重新認識科學的真正*能:存疑而不武斷,寬容而不排斥,通達而不蔽錮。此外,潘光旦還旗幟鮮明地提出“人文學科必須東山再起”的觀點。

潘光旦是學行合一的一代鴻儒,他不僅讀書和做學問,而且還要使自己的學問和行動能夠直接有益於國家、有益於民族、有益於社會。

(節選自《*那些範兒》,有刪改)

相關連結

①盧溝橋烽火燃起,作爲教務長的他來到校園,日本兵還沒到,卻看見同胞在翻箱倒櫃搬拿東西,一片狼藉,如同自毀巢穴,他悲從中來,放聲痛哭。(引自潘光旦《圖南日記》)。

②拿學術沽名釣譽的出風頭的那些學者不寂寞,我說真實的學者是寂寞的,因爲知音者稀。你看潘先生生前,有多少人能夠了解他呢?他生前寂寞極了。(*銳齡訪談錄)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馮小青考》是潘光旦對人*深處進行的一次科學探索和思考,他藉助近現代科學理論對馮小青的死因進行了分析,認爲她死於自己病態的“自戀”。

B.優生學是研究人類品*的遺傳與文化利弊的選擇的,以達到比較優良的人類繁殖方法,因而潘光旦的思想超越了家族使命和社會學範疇。

C.潘光旦不願意*被稱爲“老大之*”,原因是*雖然歷史文化悠久,但依然是一個少年*,而且這個少年*發育還不很健全。

D.潘光旦認爲解決社會問題的基本途徑在於教育,需重新認識科學的真正*能。認爲欲振興民族,民族衛生、民族健康和優生優育是最重要的出路。

E.作者認爲拿學術沽名釣譽的出風頭的學者不寂寞,而潘光旦不拿學術沽名釣譽出風頭,他生前朋友稀少,沒有多少人瞭解他,所以寂寞。

12.開頭段寫梁啓超對潘光旦的《馮小青考》的批語有什麼作用?

13.潘光旦提出“優生優育”“強國優種”這一觀點的背景是什麼?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

14.文章最後一段說“潘光旦是學行合一的一代鴻儒”,其“學行合一”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

【回答】

11.答D給3分,答A給2分,答C給1分;答B E不給分。

12.①內容上,表達了對潘光旦的治學方法的高度讚賞;(2分)強調突出潘光旦年輕有爲,才華出衆,終有成就。(2分)②結構上起總領全文的作用。(2分)

13.(6分)①國人現狀:*缺少心理健全、身體健康、資質聰穎的社會分子。(2分)

②民族弱點:國人特*中所體現出的“私、愚、病、貧、亂”的民族病態或利己心的畸形發展和利他心的薄弱或危難中缺乏“見危授命”“士可殺不可辱”的志節或民族身心品*中缺乏剛勁的成分。(2分,任意1點給2分)

③歷史與現實: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尤其是日本帝國的欺辱使*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危險。(2分)

14.(8分)①他在美國選擇了生物學、遺傳學,並專攻了優生學,在國內創設了優生學課程,主編了《優生月刊》。

②教書之外,他關注社會,爲*找尋出路。撰寫了大量的著作,揭示遺傳和環境對造*的優良品*的重要,探尋一個民族興盛衰亡的緣由。

③他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在科學的基礎上提出“優生優育”“強國優種”觀點,主張通才教育,從德智體三個方面提高*人的根本素質。

④他認爲*人讀洋書與去國外,只是爲將來替自己的國家做些事的一個手段。他的回國和盧溝橋事變後的悲從中來,放聲痛哭,體現了一個學者的愛國情懷。

(每點2分。如答有關“馮小青考”的內容則不給分,只答純學術上的觀點酌情給1分)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題,應根據對文字內容的把握,將選項分別帶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取捨,B原文是“文化選擇的利弊”“超越了一般的社會學範疇”;“因而”的原因,原文是“深厚的文化根底”。C“依然是一個少年*”是潘光旦“心中有着”的。E連結材料中“寂寞”是指學術方面,選項是指生活方面。故選DA。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引用及段首在文字中的作用,解答此題,應結合着引用名人話語在傳記文學中的一般*作用,然後從內容和結構等角度分析作答。讀後可知,第一段在內容上寫梁啓超的批語,從批語內容即能得出潘光旦的人物精神;從下文有關對潘光旦的事蹟的描述來看,此處也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資訊並整合概括的能力。分析時,應先從文字中找到與潘光旦提出“優生優育”“強國優種”這一觀點的背景相關的答題區間,然後根據語段的內容提示篩選出關鍵語句歸納概括出來。讀後可知,答題區間在第4.第5.第6段,可根據這些段落內容提煉概括即可。例如,第4段,“他認爲*民族在根本上有大危險,*不缺人,缺的是心理健全、身體健康、資質聰穎的社會分子”。以此類推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應先理解“學行合一”的意思,然後再結合着文字中潘光旦在學術成就和言行舉止等方面的一致*篩選出關鍵語句,再提煉概括,例如,第①②兩點文段中有直接對應語句,第③點結合第9.10兩段歸納,第④點結合倒數第2段和連結材料歸納。答題提示:本題緊扣顯*要求“學行合一”和隱*要求“一代鴻儒”“他不僅讀書和做學問,而且還要使自己的學問和行動能夠直接有益於國家、有益於民族、有益於社會”。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字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爲探究F。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