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十九)桃花源記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

習題庫 閱讀(2.79W)

問題詳情:

 (十九)桃花源記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

 (十九)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尋向所志/尋病終

B.悉如外人/悉以諮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 

D.尋向所志/處處志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便扶向路/尋向所志

B.武陵人以捕魚爲業/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

C.便舍船/屋舍儼然

D.漁人甚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悉如外人(    )

(2)便要還家(    )

(3)具答之(    )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人們嘆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虛構桃花源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源人熱情好客的風尚。

B.村人要求漁人不要對“外人”說起這裏的情況,是因爲他們不願意讓“外人”來打破桃源中寧靜*的生活。

C.村人“嘆惋”是爲漁人費了這麼多的周折才找到他們而嘆惋,爲自己住在這裏與世隔絕而嘆惋。

D.村人發現漁人後非常吃驚,是因爲在此以前從來沒有“外人”來過。

【回答】

 (十九)桃花源記

1.B 解析:A項,第一個“尋”是動詞,“尋找”;第二個“尋”是副詞,“不久”。B項,兩個“悉”是副詞,“都”。C項,第一個“屬”是名詞,“類”;第二個“屬”通“囑”,“叮囑”。 D項,第一個“志”是名詞,“記號”;第二個“志”是動詞,“作記號”。

2.A 解析:A項,兩個“向”都是副詞,“先前”。B項,第一個“爲”是動詞,“作爲”;第二個“爲”是介詞,“替”。C項,第一個“舍”是動詞,“捨棄”;第二個“舍”是名詞,“房屋”。D項,第一個“之”是代詞,“它”,指“這種景象”;第二個“之”是助詞,“的”。

3.(1)完全 (2)通“邀”,邀請 (3)詳細

4.(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2)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3)(漁人)就沿着原先走過的路回去,處處都做好標記。

5.爲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嘆惋。爲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6.①太守遣人“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②劉子驥規往“未果,尋病終”。

7.描繪無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8.C 解析:村人“嘆惋”的是桃花源以外的人過的那種暗無天日的生活。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