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後的各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

習題庫 閱讀(7.95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後的各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後的各題。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乙】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箸箅①,飯落釜②中。太丘問:“炊何不餾③?”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簞,飯今成糜④。”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志⑤之。”二子俱說,更相易奪⑥,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註釋:①箅:蒸鍋中的竹屜。②釜:鍋③餾:蒸飯。 ④糜:粥。  ⑤志:記住。   ⑥更相易奪:互相修整缺漏。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1)其文理(       )            (2) 賢於材人遠矣(       )

(3)爾頗有所識不(           )  (4)泯然衆人矣(       )

2.下列詞語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     )

A.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不使學B.於:賢於材人     受於人者

C.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彷彿志之  D.而:俱委而竊聽   學而不思則罔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    )

A.《傷仲永》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後天自身努力對成才的重要*。

B.方仲永的父親唯利是圖,目光短淺;陳太丘卻教子有方。他在元方兄弟做錯事時,以提問的方式來考驗他們,對待他們的過錯,爲孩子勤奮好學而欣慰,不再追究他們蒸飯成粥的責任。

C.《傷仲永》語言平實、精當,敘述故事冷靜客觀,不帶任何私人感情。本文略寫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詳寫了他後來的變化和結局。

D.*文結尾議論部分先分析方仲永的悲劇,再總結一般人,由一般到特殊。乙文選自南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小說集《世說新語》。

4.翻譯下列句子

(1)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5.同樣是天資聰穎的孩子,仲永長大後“泯然衆人矣”,元方兄弟長大後以博學多才而天下聞名,請結合兩文探究造成不同結果的原因。

【回答】

1(1)文采和道理(2)勝過(3)通“否”,句末語氣詞(4)消失

2.A

3.B

4.(1)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2)太丘說:“能夠這樣,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飯了!”

5.方仲永的父親只是知道讓自己的孩子去賺錢,“不使學”(不讓他接受後天的教育),因而“泯然衆人”;而陳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錯事時,沒有指責,而是以提問所聽談話的內容的方式來考驗他們,對待他們的過錯,用寬容來原諒。這種教育方法,讓他們最終成爲博學多才的人。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