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貨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

習題庫 閱讀(5.29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貨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貨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欲免歸。中郎將愛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於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漢所以興者。文帝稱善,拜釋之爲謁者僕*。從行,上登虎圈,問上林尉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薄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亡窮者。文帝曰:“吏不當如此邪?尉亡賴!”詔釋之拜嗇夫爲上林令。釋之曰:“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爭口辯,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嗇夫。項之,太子與樑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釋之追止太子、樑王毋入殿門。遂核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薄太后使使承詔赦太子、樑王,然後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爲中大夫。拜釋之爲廷尉。其後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盜宗廟服御物者爲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爲基。今盜宗廟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樑相山都侯王恬啓見釋之持議平,乃結爲親友。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

(選自《漢書·張釋之傳》)

7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與兄仲同居/以貨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B.與兄仲同居/以貨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日/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C.與兄仲同居/以貨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日/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D.與兄仲同居/以貨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日/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7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種關係的稱呼。

B.免冠:脫去帽子,我國古時可以表示敬意,也可以表示謝罪。

C.廷尉:官名,掌*事。秦漢至北齊時期主管*事的最*吏。

D.棄市:古時死刑之一,是在人羣聚集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

7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釋之素有賢能,才華出衆。張釋之要辭官回鄉,中郎將愛盎知道他賢能,奏請補授張釋之謁者的職位;張釋之在朝廷上分析秦漢之間的事,受到漢文帝的稱讚。

B.張釋之理*睿智,眼光長遠。漢文帝因嗇夫熟知禽獸簿,對答如流,要授予嗇夫上林令,張釋之以擔心上行下效,誤導天下人崇尚浮誇,不講求實際來勸止皇帝。

C.張釋之不懼權貴,剛毅嚴正。張釋之阻止過司馬門不下車的太子、樑王進人殿門,並*核他們的不敬之罪,薄太后批評漢文帝教子不嚴,又傳令赦免太子、樑王。

D.張釋之執法公正,得到認可。漢文帝要將盜取高祖廟內玉環的人誅滅全族,張釋之據理力爭,要求按照法律規定判處死刑;張釋之議論公正,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7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察也。

(2)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回答】

74.D

75.C

76.C

77.(1)況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子隨形和迴響的應聲還要快,陛下任用與罷黜不能不謹慎啊。

(2)假設愚民偷挖了長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將又怎樣施加給他刑罰呢?

【解析】

7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原文標點:與兄仲同居,以貲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其中“事”是“侍奉”的意思,其賓語是“文帝”,故此處不能斷開,排除AB項;“之”在此處是“的”的意思,不放在句末,排除C項。故選D。

75.此題考覈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覈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C項,本題設錯點在官職上,檢測考生是否掌握古代各官職的職責。“廷尉”掌刑罰,不是主管*事。故選C。

76.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瞭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資訊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C項,“教子不嚴”是漢文帝自責之語,並非薄太后的批評之語,原文是“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故選C。

77.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下、上,名詞作動詞,上面、下面;化,仿效;景,通“影”,影子;響,動詞做名詞,回聲;疾於景響,狀語後置句;舉錯,任用與罷黜;察,明察、謹慎。(2)一抔土,一捧土;且,將;何以,賓語前置,以何,拿什麼;加,施加。

【點睛】

高中文言文斷句口訣: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閒。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繫全文前後看,先易後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雲”“言”,對話最易被發現。常用虛詞是標誌,更有規律供參看。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詞*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排比對偶與反覆,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參考譯文: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和哥哥張仲一起生活,他用家財買了個騎郎之職,侍奉文帝,十年來未能升遷,沒有名氣。張釋之說:“長久做郎官耗減哥哥的家產,於心不安。”想自動請求免職回家。中郎將爰盎知道他賢能,捨不得他離去,於是奏請調遷張釋之補謁者之職。張釋之朝見完畢,趁機上前陳述便國宜民的事。文帝說:“淺顯一些,不要說一些過高難行的意見,要講當前能夠實行的。”於是張釋之就談論起秦、漢之間的事,講起秦朝之所以滅亡,漢朝之所以興起的原因。文帝稱好,便提升張釋之爲謁者僕*。張釋之跟隨皇上出行,皇上參觀虎圈,詢問上林尉禽獸冊子的情況,提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來。看管虎圈的嗇夫在旁邊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問的禽獸冊子,很詳細,想以此來顯示自己對答如流猶如迴響應聲一樣無窮。文帝說:“官吏不應該像這樣嗎?上林尉不行!”於是命張釋之授予嗇夫爲上林令。張釋之說:“如今陛下因嗇夫口齒伶俐就越級提拔他,我擔心天下人會跟隨附和這種風氣,爭相施展口舌,而不講求實際。況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子隨形和迴響的應聲還要快,陛下任用與罷黜不能不謹慎啊。”文帝說:“好。”於是不再提拔嗇夫。不久,太子與樑王同乘一輛車入朝,經過司馬門沒有下車,當時張釋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樑王,不讓他們進入殿門。並*劾他們在司馬門不下車爲不敬罪,彙報上去。薄太后知道了這事,文帝摘下帽子賠罪道:“怪我教導兒子不嚴。”薄太后這纔派使者傳令赦免太子、樑王,然後他們才得以進宮。文帝因此認爲張釋之與衆不同,授予他爲中大夫。升張釋之爲廷尉。後來有人偷了高祖廟內座前的玉環,被捕,文帝大怒,交給廷尉治罪,張釋之依照法律中偷盜宗廟服飾器物的條文上奏,判處斬首。皇上勃然大怒道:“那人胡作非爲,居然偷盜先帝宗廟中的器物!我交付給廷尉你審理,是想滅他全族,而你卻按照通常的法律條文奏請,這不是我用來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張釋之脫帽叩頭謝罪說:“按照法令這樣判處已經足夠了。況且斬首與滅族同是死罪,但以逆順輕重的程度爲根據。今日偷盜宗廟的器物便誅滅他的全族,假設愚民偷挖了長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將又怎樣施加給他刑罰呢?”文帝和薄太后談論了這件事,才批准了廷尉的判決。當時,中尉條侯周亞夫和樑相山都侯王恬啓看到張釋之議論公正,就同他結爲親密的朋友。張釋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稱頌。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