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身不屈與王公名不耗於終始——高士文化與高士圖王亞*高士,蓋指博學多才、品行高尚、...

習題庫 閱讀(2.6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身不屈與王公名不耗於終始——高士文化與高士圖王亞*高士,蓋指博學多才、品行高尚、...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身不屈與王公名不耗於終始

——高士文化與高士圖

王亞*

高士,蓋指博學多才、品行高尚、超脫世俗之人,多指隱居山野田園的雅士。在讀書求仕的時代,高士的歸隱與逸緻,開拓了*山林文化、田園文化,對*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高士文化,是*士文化的重要標誌,亦爲歷代文人墨客追求的至高境界。早在先秦時期,儒、道兩家就提出兩種隱逸觀:儒家以積極入世的人生觀爲根本思想,主張“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道家以“無爲”爲宗旨,尊重生命,崇尚自然,主張高度自由、自主的精神狀態,追求“達生無累”的生命境界。這兩種隱逸觀,對傳統文人在人格構建、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爲規範等方面均產生重大影響。   至魏晉時期,士族階層興起,或爲*權貴,或爲經濟大族,或爲文化大族,所謂的“魏晉風度”“高士文化”就是名士貴族的精神產物。面對社會*,士族階層感嘆人生無常,企求解脫人生苦難,尋求逍遙境界。於是玄學盛行,學派衆多。魏晉形成的人生觀,雖然角度各異,但皆“意欲探求玄遠之世界,脫離塵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奧祕”。高士文化的逐漸成熟,爲後期高士繪畫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不同的時代,高士繪畫追求不同的人文精神。概而言之,宋之前遵循儒家“教化天下”的思想理念,追求修身,這種情懷在五代衛賢的《高士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它描繪的是漢代隱士梁鴻和其妻孟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故事。畫家衛賢把梁鴻夫婦的居所佈於山環水繞的自然美景之中,以襯托高士志在山野的志趣。這種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使高士完美的人格得到進一步昇華,是儒家“君子比德”說的典型代表。

宋以後,藝術審美向哲思*轉變,藝術家更加重視對心靈自由的追求與人文思想的表達,藝術教化進一步寓於審美功能之中,文人畫大發展。這時的高士圖,體現的是對人的生命與尊嚴、意義與價值的理解,故文人畫家常藉助於詩、畫,或表現自然情趣,或隱喻世情冷暖,以反映社會現實。這從宋代馬麟的《靜聽松風圖》中可窺一斑——一位高士悠然坐臥於虯龍般屈曲蜿蜒的古鬆之下,聽風冥想。

在強調神似的同時,注重人物*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是*傳統高士圖的首要特徵。如南宋李唐的《采薇圖》,爲傳達出殷貴族伯夷、叔齊不食周天子之飯的骨氣,刻意將二者刻畫得面容清癯、身體瘦弱,但行爲舉止傳達出他們不屈的精神。強調意境營造,亦是高士圖的特徵。再看《采薇圖》,畫家近景畫一鬆、一楓相對而立,正是以楓樹的耐寒與蒼松的不凋,對應兩位高士堅定不屈的高貴品格。李唐意在透過描繪這個歷史故事“借古諷今”,即褒獎南宋與金國對峙之時的愛國守節之士,譴責投降變節之人,體現出畫家滿腔的愛國熱情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高士繪畫所以綿延不衰,在於其飽含的高士精神。高士精神之於各時代的文人畫家而言,不再是簡單的尋古趣、擬古意,而是寄託情懷、批判社會的重要途徑。今天,傳統高士圖的意義在於,鼓勵藝術家始終保持高品格的追求,不爲名利所囿,不忘繪畫對於人文精神和社會現實的深入思考與表達。

(選自2017年2月12日《*日報》,有刪改)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 “高士”是博學多才、志趣高雅、品行高尚的隱士,他們開拓了山林文化、田園文化,推動了*畫的發展。

B. 高士文化形成於先秦時期,發展成熟於魏晉時期,爲後期高士繪畫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C. 宋之後的“高士圖”摒棄了以往“教化天下”的傳統,更注重表現心靈自由和人文思想,使文人畫得以大發展。

D. *傳統高士圖的首要特徵是強調神似,注重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和*格特徵,其次是強調意境的營造。

5.下列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從高士寫起,引出高士文化,進而說明高士文化對高士圖的產生和發展有着重要作用。

B. 文章以宋朝爲界限,論述了高士繪畫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審美特點。

C. 文章以《靜聽松風圖》和《采薇圖》爲例,來*高士圖與一般繪畫不同的藝術追求。

D. 文章對高士圖進行歷史審視,指出當代藝術家應對人文精神和社會現實進行深入思考和表達。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先秦時期,儒家的隱逸觀具有積極入世的**,而道家倡導自由、無爲,追求生命通達、不爲世事所累的生命境界。

B. 魏晉時期的社會名士多出自世家大族,魏晉風度雖是名士貴族所追求的精神風範,但其形成卻跟經濟與文化地位不無關係。

C. 五代衛賢的《高士圖》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頌揚了“相敬如賓”的愛情主題,體現了儒家“君子比德”的思想。

D. 《采薇圖》取材於歷史故事,作者巧用襯托手法表現兩位高士的品格,並借古諷今,褒獎南宋愛國守節之士,譴責投降變節之人。

【回答】

4.D

5.C

6.C

【解析】

4.試題分析:A項,對應的原文“多指隱居山野田園的雅士。在讀書求仕的時代,高士的歸隱與逸緻,開拓了*山林文化、田園文化”,選項“在讀書求仕的時代”。B項,“高士文化形成於先秦時期”文中沒有依據。C項,原文“藝術教化進一步寓於審美功能之中”,選項“摒棄了以往‘教化天下’的傳統”曲解文意。

5.試題分析: 目的是闡明高士圖的特徵是“藝術家更加重視對心靈自由的追求與人文思想的表達”“注重人物*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不是比較。

6.試題分析:“頌揚了‘相敬如賓’的愛情主題”錯誤,目的是“以襯托高士志在山野的志趣”。

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覈,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範圍、強拉因果等。考覈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此題C項曲解文意。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