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誰是敘述者?根據一般的常識,敘述者就是那個講故事的人。基於這一點,過去人們常常...

習題庫 閱讀(2.0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誰是敘述者?根據一般的常識,敘述者就是那個講故事的人。基於這一點,過去人們常常...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

誰是敘述者?根據一般的常識,敘述者就是那個講故事的人。基於這一點,過去人們常常把一篇小說的敘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來。例如,人們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我”看作是魯迅本人。其實,敘述者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作者並不是一個人。有時,在一個敘事文字中,我們可以同時發現幾個敘述者,這幾個敘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要確定哪一個是作者幾乎是不可能的。如英國作家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敘述者。倒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採用第一人稱敘述,但敘述者卻完全不同。即使敘述者的價值觀念、情感傾向與我們瞭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們也不應當貿然把二者等同起來。正如M•比爾茲利所說:“文學作品中的說話者不能與作者劃等號,說話者的*格和狀況只能由作品的內在*據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實在的背景或公開發表聲明,將自己與敘述者聯繫在一起。”但即令如此,說話人也不是作者,而是“準作者”或最好稱之爲“作者——敘述者”。

敘述者也不是“隱含作者”。在敘述中,隱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說介於敘述者和真實的作者之間,如果說現實中的作者是具體的,那麼所謂隱含作者就是虛擬的,它的形象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根據文字建立起來的,它是文字中作者的形象,它沒有任何與讀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透過作品的整體構思,透過各種敘事策略,透過文字的意識形態和價值標準來顯示自己的存在。隱含作者與真實作者的區別在於,同一個作者可以寫作兩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個隱含作者。例如菲爾丁便在幾部作品中分別創造了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各不相同的幾個隱含作者。另外,在現實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幾個作者共同創作,但一個文字的隱合作者卻永遠只有一個。

最確切的顯示隱含作者存在的是對“不可靠的敘述者”的辯識,我們如何來確定文字中的某些敘述是不可靠的呢?判斷的依據就是看它是否與隱含作者的價值觀念發生衝突,如果發生衝突,敘述者的態度就是值得懷疑的。《紅樓夢》三十四回,王夫人在午睡時發現金釧兒與寶玉調笑,於是抽了金釧兒一耳光,同時不顧金釧兒的苦苦哀求,將她逐出大觀園,一場風波過後,敘述者評論道:“王夫人固然是個寬仁慈厚的人,從來不曾打過丫頭們一下子,今忽見金釧兒行此無恥之事,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氣忿不過,打了一下子,罵了幾句,雖是金釧兒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喚了金釧兒的母親白老媳婦兒領出去了。”這段話讀起來幾乎是在爲王夫人辯解,她的天*是寬厚仁慈的,她打了丫頭並將其攆走,是因爲金釧兒與她兒子調情,觸犯了她“平生最恨之事”,但我們透過敘述分明看到,此事原本是寶玉先帶頭的,而王夫人當時只是在假寐,她完全聽到了金釧兒與寶玉之間的全部對話,完全瞭解事情的真相,但她仍然不發慈悲,因此儘管敘述者爲王夫人辯護,我們依舊感到王夫人是不公正的,敘述者對王夫人的讚譽也是不可靠的,不足信的。那麼是誰有意識地做出這種敘述安排,是誰引起我們對敘述者態度的懷疑呢?這個人就是小說的隱含作者。

(摘編自羅鋼《敘事學導論》)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的敘述者是文學作品中的說話者,是講故事的人,它可以以“我”的名義出現,但並非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的作者。

B.《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若干個面目各異的敘述者。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只有喬叟一個,敘述者和作者是不能等同的。

C.《棋王》和《孩子王》雖然都是“我”的敘述,但作品的內在*據顯示,這兩個“我”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D.即便從文學作品中讀出的那個敘述者恰如我們所瞭解的作者,也不能認爲敘述者就是作者,除非作者自己公開聲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作者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而隱含作者是讀者從作品中讀出來的“作者”,實際上也是作者透過作品創造的一個虛擬的形象。

B.隱含作者顯示自己存在的一種方式,就是透過作品的敘述者同隱含作者“鬧矛盾”,來暗示出某些敘述的不可靠。

C.敘述者可以透過與讀者直接交流的“敘述”行爲較爲明顯地顯示自己的存在,而隱含作者顯示自己存在的方式則要隱晦得多。

D.正如在一部敘事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甚至多個敘述者一樣,在一部敘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個或多個隱含作者。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們可以說羅貫中寫了一部《三國演義》,講了一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故事,卻不能因此說羅貫中就是《三國演義》的敘述者。

B.敘述者不是作者,因此敘述者的立場未必就是作者的立場,而隱含的作者也不是作者,但隱含作者的立場卻一般是小說文字的真實意圖。

C.小說中敘述者和隱含作者的形象只能由小說文字的內在*據提供,因此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時代背景對於理解《紅樓夢》並無意義。

D.從驅逐金釧兒事件可見,敘述者和隱含作者的衝突,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紅樓夢》豐富的意義層次,同時也予以這部名著相當的閱讀難度。

【回答】

1.D.  【解析】 D項“除非作者自己公開聲稱”錯誤,由原文“但即令如此,說話人也不是作者,而是‘準作者’或最好稱之爲‘作者-敘述者’”可知. 2.D.  【解析】 B項“在一部敘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個或多個隱含作者”表述錯誤.根據原文第二段“但一個文字的隱含作者卻永遠只有一個”可知,一部敘事作品只能有一個隱含作者. 3. C 【解析】 C項“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時代背景對於理解《紅樓夢》並無意義”錯誤,只能推出曹雪芹  的身世和時代背景對確定敘述者和隱含作者的形象並無顯著意義這一結論.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