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論文學》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2.94W)

經典語錄

青年人忘情於詩句文字,內容平平也能夠讀出味道。隨着年歲的增長,這一[43]傾向就逐步減弱了。到了老年,人們轉而偏向於散文了。因爲這種文學傾向的緣故,青年人對現實的感覺、意識很容易就會受到削弱。這是因爲文學有別於現實:在文學裏,生活饒有趣味而又沒有痛苦;但在現實中,生活要是沒有痛苦的話,那就是乏味、不過癮的,而一旦生活變得有趣、過癮,那就不會沒有痛苦。

《論文學》經典語錄

時至今日,這一類藝術的真正意義上的崇拜者會爲了古老知名大師的一幅畫作而不惜犧牲偌大一處物業——他們首要是因爲這一類的傑作相當稀有,擁有這些傑作會滿足人的驕傲心;其次還因爲要欣賞這些作品只需花費很少的時間和精力,隨時看上一眼就可以欣賞這些作品,但欣賞文學、音樂卻受到麻煩得多的條件制約。

雖然古希臘人並不曾在他們的悲劇裏面把無慾無求、意欲背棄生存作爲這些人物的心境表現出來,但悲劇所特有的傾向和效果始終是激發起觀衆和讀者上述的悲劇精神、引出上述死心斷念和無慾無求的心境——哪怕這隻維持短暫的瞬間。舞臺上駭人、可怕的事情把生活的苦難以及毫無價值,亦即所有奮鬥、爭取的虛無本質,清楚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悲劇給予我們的快感並不屬於我們對優美的感覺,而應該屬於感受崇高、壯美時的愉悅。悲劇帶來的這種愉悅的確就是最高一級的崇高感、壯美感,因爲,一如我們面對大自然的壯美景*時,會不再全神貫注於意欲的利益,而轉持直觀的態度,同樣,面對悲劇中的苦難時,我們也會不再專注於生存意欲。也就是說,在悲劇裏,生活可怕的一面擺在了我們的眼前:人類的痛苦和不幸,主宰這生活的偶然和錯誤,正直者所遭受的失敗,而卑劣者的節節勝利……。

作者對人生世事的瞭解到底是深刻抑或膚淺,決定了他們的文學作品的好壞。所以,正如對事物的瞭解有着無數的深刻度和清晰度,同樣,文學家也有着無數等級。

文學之於哲學就猶如生活歷練之於從實踐經驗中摸索出來的科學。也就是說,生活歷練讓我們瞭解到個體的現象,並且是以實例的方式,但科學則涵括整體的現象,採用的是普遍的概念。這樣,文學就透過個別的情形、透過例子讓我們瞭解到人的柏拉圖式的理念,而哲學則教導我們在普遍和總體上認識透過個別顯現出來的事物的內在本質。

有用的,不過就是有用的,美的,不過就是美的,有用而又美,這就是崇高了。

一個人具有偉大、豐富的精神思想,而又對此一無所覺——這一荒謬的想法也只有無*可救的無能之輩纔可以說服自己接受。這樣,他們就可以把自己的自卑感一併視爲謙虛了。

那些熱切、堅決要求別人表現謙虛的人的確就是草包無賴,亦即自身沒有價值、不曾作出任何貢獻但又眼紅別人成就的人;是大自然的批發生產品,也是芸芸衆生中的平凡一員。

到底這兩者何者爲主?是人的本質,即人的*格,還是人的存在,即行動、事件和命運?此外,這兩者是那樣緊密地糾纏在一起,我們只能在概念上,而不是在具體描述和表現中把兩者分別開來,因爲只有事件、形勢、命運才促使劇中的人物(*格)外現其本質;同時,行動只能出自人物(*格),而行動則組成了連串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