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習題庫 閱讀(2.5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本文是作者          (朝代)著名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人名)。( 1分)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中的意思。(2分)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還家(    )               

③無論魏晉(    )     ④便扶向路(    )

最旖旎的風光總在幽僻處,本文開篇交代了發現這美麗桃花源的經過,其中特別細緻地描繪了桃花林的景*。如何理解這處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2分)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幾百年過去了,李白在《桃源》中對“處處志之”“不復得路”的結果仍然無法釋懷。這樣的結果難免令人遺憾,作者爲什麼要構思這樣的結局?(2分)

桃花源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註定了它將成爲許多文人墨客心靈的家園。一千多年來關於桃花源的詩文近三十萬字,可見文人們對它的鐘情。桃花源究竟寄託了怎樣的社會理想,而令人心馳神往?你如何評價這種理想?(3分)

【回答】

9.東晉陶淵明(共1 分,每空0.5 分)

10.①交錯相通②通“邀”,邀請③更不用說④沿、順着(共2分,每小題0.5 分)

11.這段景物描寫帶有神祕**,突出桃花林景*之美,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爲漁人

進入桃花源渲染了氣氛,爲下文寫桃花源美好做了鋪墊。(共2 分)

12.作者有意採用虛實相生的手法,給全文增添一層神祕的**。同時,表明桃花源

是作者虛構的,是作者的一種*理想,暗示現實中它是不存在的。(共2 分)

13.①桃花源景*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沒有剝削*,沒有戰亂紛爭,

人人平等,*安寧。這是作者乃至封建社會廣大*共同嚮往的社會。②這種

理想社會帶有強烈的復古傾向,在當時的階級社會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

是一種空想。(共3 分)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