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潘耒,字次耕,吳*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

習題庫 閱讀(1.5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潘耒,字次耕,吳*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潘耒,字次耕,吳*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不通貫。康熙時,以布衣試鴻博,授檢討,纂修《明史》。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採博而考*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訂定。尋充日講起居注官,修《實錄》、《聖訓》。嘗應詔陳言,謂:“建言古無專責,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陳東以太學生攻六賊,楊繼盛以部曹劾嚴嵩。本朝舊制,京官並許條陳。自康熙十年憲臣奏請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爲越職。夫人主明目達聰,宜導之使言。今乃禁之,豈盛世事?臣請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獻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於此輩甚不便,於國家甚便也。其在外監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許其條奏。水旱災荒,州縣官得上聞。如此,*間疾苦無不周知矣。”更請許臺諫官得風聞言事,有能奮擊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氣。二十三年,分校禮闈,稱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進,齒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頗衆。議起,坐浮躁降調,遂歸。

耒有至*,初被徵,辭以母老,不獲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獨子請終養,卒格於議不果歸。逮居喪,哀毀骨立。少受學同郡徐枋、顧炎武。枋歿,睭恤其孤孫,而刻炎武所著書,師門之誼甚篤焉。四十二年,聖祖南巡,復原官。大學士陳廷敬欲薦起之,力辭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賦詠,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學五書》爲《類音》八卷。炎武復古,耒則務窮後世之變雲。當時詞科以史才稱者,汪琬、吳任臣及耒爲最著。

(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採博而考*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

B.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採博而考*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

C.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採博而考*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

D.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採博而考*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鴻博”,意爲學問淵博,後來清代科舉設博學鴻詞科,亦稱鴻博。

B.“部曹”,漢代尚書分曹治事,魏晉以後,漸改吏曹爲吏部,明清時代,部曹就成爲各部司官之稱。

C.“超擢”指超越一級或更多等級而晉升官員,相當於現在的破格提拔,是不合法度的。

D.“詞科”是科舉名目之一,主要選拔學問淵博、文辭清麗、能草擬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潘耒很有才幹。他天生聰慧,讀書一目十行,從經史、音韻、算數到佛教知識,沒有不精通的,後來參與朝廷《明史》的編輯修訂。

B.潘耒敢於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進言被視爲逾越職權的做法是錯誤的,請求放鬆禁令,讓羣臣能夠進言勸諫。

C.潘耒事母至孝。當初被徵召時,他以母親年老推辭;被授予官職後,三次上書吏部請求歸鄉奉養老母;母親去世,他因過分悲傷而異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師長。他年少時求學于徐枋、顧炎武,徐枋去世後,潘耒周到地撫卹徐枋的孤孫,刻印了顧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師承顧炎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請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獻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進,齒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頗衆。

【回答】

1.C

2.C

3.D

4.(1)臣請求放鬆禁令,讓大小臣子們都能夠進言勸諫,或許那些欺君罔上專爲私利的人,就會有所顧忌而不敢肆意妄爲。( “弛”“俾”“罔”)

(2)潘耒憑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齡最小,又輕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以”“齒”“傲睨”)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本題,可以採用語法分析法,排除錯誤選項,找出*。各選項第一處斷句,或在“總裁”後,或在“言”後。“上書總裁”句意完整,“言”當爲“要義八端”的謂語,因此只能在“總裁”後斷開,不可在“言”後斷開。排除B、D。“總裁善其說”,“善”是意動用法,認爲……善,“其說”是“善”的賓語,因此必須在“其說”後斷開,不可在“善”後斷開。故選C。

點睛: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對文言文斷句,最基本的在於對通篇文章的領會。所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切忌一邊看一邊點,這很可能產生誤讀、曲解。此外,斷句時,還應注意文章體裁、語言風格等。方法引導:一、讀文段,通文意——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二、標名(代)詞,定主賓。在閱讀中,要隨時標出文段中的名詞和代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因爲名詞一般爲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名詞(代詞)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在它們的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三、看虛詞,找位置——常用虛詞是標誌,更有規律供參看。四、明語法,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詞*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另外,文言文語序和現代文語序基本相同,即主語在前,謂語、賓語在後,修飾語—般在中心詞前。如掌握了文言語序規律,就會爲準確標點文言文奠定基礎。可見,語法分析能夠幫助準確斷句。

2.C項中“不合法度”錯。超擢:意思是指升遷;越級提升。是合法度的。

點睛:文言文中的文學常識注重平常的積累,在高中階段要注意下列六個方面的知識積累:一、與政事相關的常用詞;二、官職人物常用詞語;三、值得重視的特殊單音詞;四、值得了解的相關複音詞;五、相對穩定的通假字;六、表示時間的詞。

3.D項中“思想上師承顧炎武”分析不當。顧炎武主張復古,潘耒卻主張變革。

點睛: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與大綱說明對此考點的要求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這兩點均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它要求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並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論述道理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評價。這種考查應用*、綜合*強。考查時,一般涉及以下幾點:(1)事件細節的表述; (2)整個事件的概括; (3)某件事發生的原因,發展所導致的結果; (4)某個人物的思想*格;(5)某個論點的依據;(6)對人物或事件的評述或爭議等等。“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指對文中資訊進行提煉和綜合,對所述事件及其細節進行歸納,對主人公的品質進行推斷,或對所說的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與推理,要求考生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等等。這種考查經常採用多角度提問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較爲全面的內容歸納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指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讀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容。文章中,作者的觀點、看法、態度有時表現得直露而顯明,有時卻表現得含蓄而曲折,因而這類題的難度也往往較大。它要求考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並進而進行較爲準確的分析或概括。

4.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本題在翻譯是要注意下列字詞:“弛”“俾”“罔”“以”“齒”“傲睨”。

點睛: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2、補:補出省略成分。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4、換: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如該題翻譯兩句,第一句涉及三種句式,第二句有詞類活用。

參考譯文:

潘耒,字次耕,是吳*人。天生異常聰慧,讀書一目十行,從經史、音韻、算數到佛教知識,沒有不精通的。康熙時,以平民身份參加鴻博考試,被授予檢討的官職,編輯修訂《明史》。他曾給總裁上書,提出編纂史書的八個重要原則:“應當廣泛蒐羅採集,考*精當;分工明確而主旨、體例統一;書寫歷史不隱瞞、不誇大,真實地反映情況,發表議論要公正;所記時間要長,文字要簡短。”總裁認爲他的觀點很好,讓他撰寫《食貨志》,兼及其他紀傳體史書,從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編定稿的。不久擔任皇帝身邊的日講起居注官,修訂《實錄》、《聖訓》。潘耒曾應皇帝的詔命進言,說:“向皇帝進言自古就沒有專門的職責,梅福憑南昌尉的身份進言外戚,柳伉憑太常博士的身份進言程元振,陳東憑太學生的身份攻訐六賊,楊繼盛憑部屬的身份*劾嚴嵩。我朝有舊規定,京官允許向皇帝進言。從康熙十年憲臣上奏請求停止後,凡不是言官卻向皇帝進言的都視爲逾越職權。皇帝您目明耳聰,應當引導羣臣讓他們敢於進言。現在竟然下令禁止,難道這是安定興盛的朝代所應該做的事嗎?臣請求放鬆禁令,讓大小臣子們都能夠進言勸諫,或許那些欺君罔上專爲私利的人,就會有所顧忌而不敢肆意妄爲。這樣做對於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對於國家卻非常有利。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與弊病,允許他們上奏。水旱災荒,州縣官要向上報告。像這樣,那麼民間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請求允許臺諫官可以根據傳言進諫,有能夠奮力抗擊奸惡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規定越級提拔,來振作敢於進諫的風氣。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禮部考試,被稱譽爲善於得士,名聲更加顯籌。潘耒憑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齡最小,又輕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議的聲音漸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職外調,於是歸鄉。

潘耒*情誠摯純厚,當初被徵召,他以母親年老推辭,沒有被批准,於是赴任。被授予官職之後,三次上書吏部以自己是獨子請求歸鄉奉養母親,最終沒有被批准而無法歸鄉。等到母親去世守喪時,因爲過分悲傷而異常消瘦。年少時求學於同郡的徐枋、顧炎武。徐枋去世後,周到地撫卹徐枋的孤孫,刻印了顧炎武所著的書籍,對老師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三年,皇帝南巡,潘來恢復原來的官職。大學士陳廷敬想推薦起用他,潘耒極力推辭而作罷。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賦詩吟詠,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襲顧炎武《音學五書》而寫了《類音》八卷。顧炎武主張復古,潘耒卻主張變革。當時博學宏詞科以史才被稱道的,汪琬、吳任辰及潘耒最爲出名。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