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三)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3題倦夜杜甫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

習題庫 閱讀(2.75W)

問題詳情:

 (三)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3題倦夜杜甫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

 (三)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3題

倦夜

杜甫

竹涼侵臥內, 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 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裏, 空悲清夜徂!

1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十個字,勾畫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況。“竹”、“野”二字,不僅暗示出詩人宅旁有竹林,門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氣。

B、三、四兩句緊緊相承,又有所變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來越涼,露水越來越重,在竹葉上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不時地滴滴答答地滾落下來;此時月照中天,映襯得小星星黯然失*,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睜,忽而閉。這已經是深夜了。

C、五、六兩句又轉換了另外一番景*:“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這是也是深夜的景*:螢火蟲提着小燈籠,閃着星星點點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棲宿的鳥兒,它們互相呼喚着,準備結伴起飛。

D、前六句展現了詩人孤棲“臥內”,輾轉反側,不能成眠,聽窗外竹葉蕭蕭,露珠滴答;一會兒對着灑滿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會兒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遙空,環視曠野,心事浩茫的形象。

12.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文寫自然景*,單純寫“夜”,沒有一字寫“倦”;但我們從這幅“秋夜圖”中,還是看到這些景物的目擊者──詩人自己。由詩人的不能酣眠,我們能夠看到他的疲倦。

B、詩的最後兩句詩人直吐胸臆:“萬事干戈裏,空悲清夜徂!”他是爲自己的身世遭際而憂心。這一夜他思考着千樁萬樁事,“萬事”不順,難免清夜難眠。

C、詩的結語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嘆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發了詩人無限感慨與憂憤。

D、詩人對那如淚珠滾動般的“重露成涓滴”之聲特別敏感;那光華萬里的“野月”,使人會聯想到詩人思緒的廣闊和遙遠;那乍隱乍現、有氣無力的“稀星”,也可以看出詩人對當時政局動盪不定的擔心;至於那暗飛自照的流螢,相呼結伴的水鳥,則更明鮮地襯托出詩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贈王侍御四十韻》)的孤寂心情。

13.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中由於詩人以“情眼”觀景、攝景,融情於景,故詩的字面雖不露聲*,只寫“夜”,不言“倦”,只寫“耀乎外”的景,不寫“融乎內”的情,但詩人的羈孤老倦之態,憂國憂時之情,已從這特定的“情中之景”裏鮮明地流露出來。

B、這首詩的構思佈局精巧玲瓏。全詩起承轉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寫景,由遠及近,由粗轉細,用空間的變換暗示時間的推移,畫面變幻多姿,情采步步誘人。

C、詩的首聯“竹涼侵臥內,明月滿庭隅”,統領下兩聯所寫之景。因爲無“竹”,“重露”就無處“成涓滴”;無“野”,飛螢之火、水鳥之聲的出現,就不知從何而來。由“竹”、“野”二字,可見詩人煉字之精,構思佈局之細。

D、此詩結尾由寫景轉入抒情,驟看殊覺突然,細看似斷實聯,外斷內聯,總結了全篇所寫之景,點明瞭題意,使全詩在結處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煥發出異樣的光*。

【回答】

參考*:B、由“水宿鳥相呼”一句可見那竹林外小溪旁棲宿的鳥兒,已經睡醒,它們互相呼喚着,準備結伴起飛,這是秋夜破曉前的景*。

參考*:B、“萬事干戈裏”,這一夜他思考着千樁萬樁事,哪一樁都與戰事有關!此句詩人是深切地關注着國家和*的命運。

參考*:B、寫景之句,由近及遠。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