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13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蘇軾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

習題庫 閱讀(2.22W)

問題詳情: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13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蘇軾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13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蘇 軾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注】①爲哲宗年間,因遭蔡京之流*,蘇軾被遠放儋州等地,前後七年。此詩爲哲宗病死、詩人遇赦自海南島渡海返回時所作。

下列對詩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    首句“參橫”句寫夏夜星空,“參”和“鬥”都屬於天宮二*宿,“參”的分野爲蜀地。

B、    久雨成災謂“苦雨”,整日颳風爲“終風”,這句寫了雨霽雲收的景象,“也解晴”透露了喜悅之請。

C、    前兩聯運用了雙關手法,既寫出了海天澄明的景象,也暗示積年所遭受的**結束了。

D、    “魯叟乘桴”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表明自己經歷了這一番*遭遇後洞察了聖人之心,不再存有*抱負。“軒轅奏樂”代指中原文化。

E、    尾聯“南荒”指僻遠荒涼的地方,是用環境的艱險來反襯遇赦北歸時的喜悅心情。

有人說這首詩的尾聯倘若寫於南行之初而不是北歸之時,更能表現蘇軾的豁達胸襟,你認同嗎?請簡述理由。(6分)

【回答】

DE(D是說自己不用學孔子退出*舞臺,政局轉爲平和了。表明自己對實現*抱負並未完全喪失信心。E並非是用環境的艱險來反襯遇赦北歸時的喜悅心情)

不認同。(1分)如果這首詩作於南行之初,寫他面對生死未卜的南荒之貶,竟能作出遊看待,確實曠達,但“九死”“奇絕”的感受不深切。(2分)寫於返歸途中,詩人反思此次南行,無辜被貶於九死之地,且長達七年,經歷艱難痛苦後不僅“不恨”,而且看作是冠平生的奇絕之遊,這就不是常人能有的豁達胸懷。(3分)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