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韶,字元伯,學涉有器量,與弟彥、虔、蕤併爲孝文賜名焉。韶又爲季父衝所知重。延興中...

習題庫 閱讀(2.0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韶,字元伯,學涉有器量,與弟彥、虔、蕤併爲孝文賜名焉。韶又爲季父衝所知重。延興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李韶,字元伯,學涉有器量,與弟彥、虔、蕤併爲孝文賜名焉。韶又爲季父衝所知重。延興中,補中書學生,襲爵姑臧侯,除儀曹令。時修改車服及羽儀制度,皆令韶典焉。遷給事黃門侍郎。後依例降侯爲伯,兼大鴻臚卿,黃門如故。孝文將創遷都之計,詔引侍臣,訪以古事。韶對曰:“洛陽九鼎舊所,七百攸基,地則土中,實均朝貢,惟王建國,莫尚於此。”帝稱善。遷太子右詹事,尋罷左右,仍爲詹事、肆州大中正。出爲安東將*、兗州刺史。帝自鄴還洛,韶朝於路,帝言及庶人恂事曰:“卿若不出東宮,或未至此也。”

宣武初,徵拜侍中,領七兵尚書,除撫*將*、幷州刺史。以從弟伯尚同咸陽王禧之逆,免除官爵。久之,兼將作大匠,敕參定朝儀律令。及呂苟兒反於秦州,除撫*將*、西道都督,行秦州事,與右衛將*元麗,率衆討之。事平,即真,璽書勞勉,復其先爵。時隴右新經師旅,百姓多不安業,韶善撫納,甚得夷夏之心。

孝明初,自相州刺史入爲殿中尚書,行雍州事。後除中*大將*、吏部尚書,加散騎常侍.後出爲冀州刺史,清簡愛人,甚收名譽,政績之美,聲冠當時。明帝嘉之,就加散騎常侍,遷車騎將*,賜劍珮、貂蟬各一具,驊騮馬一匹,並衣服寢具。韶以年及懸車,抗表遜位,優旨不許。轉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連接百姓素聞其德州內大安。正光五年,卒於官,年七十二。詔贈帛七百匹,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司空公、雍州刺史,諡曰文恭。既葬之後,有冀州兵千餘人,戍於荊州,還經韶墓,相率培冢,數日方還,其遺愛如此。永安中,以克定秦、隴功,追封安城縣開國伯,邑四百戶。

(節選自《北史•李韶傳》)

【注】即真:謂官吏由代理而轉爲正式職務懸車:致仕,辭官居家 抗表:呈上奏章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連接/百姓素聞其德/州內大安/

B.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連接/百姓素聞其德/州內大安/

C.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連接百姓/素聞其德/州內大安/

D.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連接百姓/素聞其德/州內大安/

1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給事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

B.遷,意思是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晉升。

C.從弟指同曾祖父或祖父,不同父親,年幼於己者的同輩男*,即堂弟。

D.諡號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在他們生前根據其功績或德行獲得的稱號。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孝文帝想遷都,召集衆位侍臣商議。李韶認爲洛陽是皇權聚集地,幾百年基業,且地處中土,方便四方朝貢,建都最好不過了。

B.呂苟兒在秦州反叛,李韶跟元麗一起帶兵*並平息叛亂,恢復了爵位。隴西剛剛經過戰亂,李韶善加撫卹並安頓,得到了少數民族百姓的擁戴。

C.李韶歷任地方官職,都能做到清正廉明愛護百姓,政績突出,在當時頗有盛名。

D.明帝嘉獎李韶,封賞甚厚。但李韶推辭將要告老還鄉,請求不要加封,明帝仍然頒旨加以優待。並升任李韶爲定州刺史,擔任跟過去一樣的常侍職位。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2)既葬之後,有冀州兵千餘人,戍於荊州,還經韶墓,相率培冢,數日方還,其遺愛如此。

【回答】

11.B

12.D

13.B

14.(1)君子所犯的過錯,就好比日蝕月蝕:犯錯的時候,人們都看得見了;改正的時候錯誤,人們都仰望着他。(2)下葬之後,有一千多名冀州士兵,到荊州戍守,回來經過李韶的墳墓,爭相爲墳墓添土祭奠,幾天後纔回去,李韶去世後還受愛戴到這般地步。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連接百姓素聞其德州內大安”,這句話的大意是:他前往中山上任,冀州老百姓都來送他出了西境,聚在一起哭泣,二州地域相連,老百姓早聽聞他有德,到任後,定州州內十分安定。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中山”“冀州父老”“西境”“二州境”“百姓”“州內”。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中山”“冀州父老”“西境”“二州境”“百姓”“州內”。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學常識的能力。A項中的“給事黃門侍郎”在官員傳記中並不少見。B項中的“遷”是個多義項的常用詞,有“升遷、貶謫”等幾個義項,根據上下文語境,可以推斷此處是“升遷”的意思。C項中的“從弟”在中學課本中出現過,不難判斷。D項“諡號” 也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指死後才追贈的稱號。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名師點睛】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爲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A項突出李韶的才能,關於遷都事宜,頗有*見地。C項概括分析李韶爲官清正,富有盛名。D項突出李韶頗受明帝賞識。B項突出李韶處事能力,平息叛亂,戰後撫卹百姓,都完成得很出*。但按照原文“甚得夷夏之心”的表述,李韶除了“得到少數民族百姓擁戴”外,顯然同樣得到漢族百姓擁戴。所以,B項所述不完整,與原文有些出入,應該是正確選項。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14.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過”, 過錯、錯誤;“食”通“蝕”;“更”,更正、改正。第二句中,“戍”,戍守;“還”,回來;“相率” 爭相,。同時要關注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君子”“日月”“冀州兵千餘人”“荊州”“韶墓”“數日”。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李韶,字元伯,博學有器量,和弟弟李彥、李虔、李蕤都是由孝文帝賞賜名字。李韶深受叔父李衝器重。延興年間,增補爲中書學生,承襲姑臧侯爵位,被任命爲儀曹令。當時修改車服和羽儀制度,朝廷都命令李韶主持。後升任給事黃門侍郎。再後來依據舊例降侯爵爲伯爵,兼任大鴻臚卿,仍然擔任黃門侍郎。孝文帝將要制定遷都計劃,下令推薦侍臣,訪求舊例。李韶應對說:“洛陽是九州舊都,七百年基址,地處中原腹地,方便四方國家朝貢,皇上要建都,沒有比這更好的地方。”皇帝認爲他講得對。升任他做太子右詹事,不久取消“左、右”職銜,李韶仍然擔任詹事、肆州大中正。後出任安東將*、兗州刺史。皇帝自鄴城回洛陽,李韶在路上迎接,皇帝說到庶人元恂的事時,說:“如果你沒有離開東宮,或許不至於此。”

宣武初年,李韶被徵召授予侍中,擔任七兵尚書,任撫*將*、幷州刺史。因爲堂弟李伯尚跟咸陽王元禧謀逆受牽連,被免除官爵。很長一段時間後,又兼任將作大匠,奉皇帝詔令參與制定朝儀律令。呂苟兒在秦州反叛,被授予撫*將*、西道都督,兼管秦州事務,和右衛將*元麗一起率領*隊*他。事情平定,轉爲正式職務,皇帝下詔加以慰勞和勸勉,恢復他原先的爵位。當時隴右地區剛剛經歷過戰爭,百姓大多還沒有安於本業,李韶認真安慰,很受少數民族及漢族百姓喜歡。

孝明初年,由相州刺史入朝任殿中尚書,兼管雍州事務。後來任中*大將*、吏部尚書,加封散騎常侍。後出任冀州刺史。清正廉明愛護百姓,名譽很好,政績突出,名盛一時。明帝嘉獎他,加封散騎常侍,升任車騎將*,賜給劍珮、貂蟬各一封,驊騮馬一匹,以及衣服寢具。李韶以年邁爲由,上書推辭官爵,皇上表彰但不同意他的請求。改任定州刺史,但仍然擔任常侍。他前往中山上任,冀州老百姓都來送他出了西境,聚在一起哭泣,二州地域相連,老百姓早聽聞他有德,到任後,定州州內十分安定。正光五年,在任上去世,時年七十二歲。皇上下詔贈帛七百匹,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司空公、雍州刺史,諡號爲“文恭”。下葬之後,有一千多名冀州士兵,到荊州戍守,回來經過李韶的墳墓,爭相爲墳墓添土祭奠,幾天後纔回去,李韶去世後還受愛戴到這般地步。永定年間,因爲平定秦、隴州的功績,追封安城縣開國伯,賜予食邑四百戶。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