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長於直覺的辯*思維,後期墨家與名家(主要代表人物爲惠施...

習題庫 閱讀(1.5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長於直覺的辯*思維,後期墨家與名家(主要代表人物爲惠施...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長於直覺的辯*思維,後期墨家與名家(主要代表人物爲惠施、公孫龍)則特別發展了理*的邏輯思維,提出了一系列富於思辨精神的邏輯命題。但兩漢魏晉以來,儒、道、釋三家互補成爲影響*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張直覺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覺、道家的藝術直覺、佛家的宗教直覺,都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峯體驗推到極致,認爲對於宇宙本體,不能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的認知方法去認識,只能靠直覺、頓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文化重直覺思維、輕邏輯思維的特點,一般缺乏嚴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論探索,更欣賞和滿足於在模糊籠統的全局*的整體思維和直觀把握中,去追求和獲得某種真理和領悟。

如錢穆所說:“東方人好向內看,而西方人則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於邏輯的思想與理論,在*不甚發展,*人常愛在活的直接的親身經驗中去領悟。”*文化重直覺感悟、輕邏輯思維的傳統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其長處是對世界、對事物容易進行整體、系統的把握,具有較長遠的歷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經驗,好歷史,民族心態總的講比較冷靜、沉穩,能夠比較從容地應付歷史的大災大變,使民族文化不斷延續、發展。其短處則在於由於輕邏輯思維,不善於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絲不苟的精確*,不容易形成科學的觀念,不容易建立起對世界、對事物的有理有據的科學認知。

(摘編自《論*傳統文化的四大特*》)

材料二:

儒家在許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無需客體認可。所以,儒家從學理依據周禮之外,其餘的內容不是客體社會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規定,後存在的。

儒家的學理錯誤是自命無*。這會導致錯誤的學風,只要主觀意志,而無需客觀實踐。重言輕行,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學風也與現代*格格不入。現代*的認知是創造*推動的,現代*的實踐是積極協作,恰恰是動手動口的結合。主觀的東西必須被客觀*實,自命無效,*實才能有效。這樣從古典時期的權威獨霸脫離羣衆,演變成大衆認*、客體認*、*認*,說明自命都是無效的。現代*在學理上是客體認*大於主體自命。凸顯客觀*認*,把認知變成客體化的,這是現代*的特點。

本質而言,主體*必須經過客體認*,才能檢測主體*是不是適合現實。儒家的心學實際是自命無*的。這正是佛教指責的,“想入非非”,捨棄客體,無法正心誠意。朱熹格物致知說基本導向客體認*。對知識進行客體認*,會使知識成爲真實的知識。傳統思想走的是權威主義之路,聖人之言無需客體認*。現代*恰恰與此相反,科學知識就是被客體認*的知識,這種知識是確定*的,才能使人信服。

傳統文化歷經三個階段:第一是遠古時代,文字初創,人文初建的時期,以原始人文意識、宗教爲特點;第二是秦始皇之後的封建社會,文明開啓,文字統一,歷史演義家天下大一統;第三是元宋明清時期,晚清時期,客觀*認識不斷增加,自我認識開啓,對域外文明的接納。從古典時期的自命無*,到晚清時期追求知識的客觀化標準,接納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現代*更是把客觀化的標準作爲知識的尺度,思想的依據,認識的來源。所以現代*的自命無*被淡化爲客觀認*。現代*必須經過客觀認*才能反思知識作爲自身的合理*,從實踐認識知識的可行*。最終以事實作爲知識的結果,以客觀化作爲自我意志的標準(可行*)。現代*雖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謂的誠信,但是總體上建立了個人認知的可信度。這種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現代年輕人“未老先衰”,他們沒有古人少年時期的疏狂,但是整個傳統文化因爲自命無*而變成整體*的謊言。古人的言辭散漫正是自命無*造成的,因爲擁有無須客觀化的認知,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這就會造成言辭與現實的背離,而古典時期一直不顧這種背離。這是認識論的歷史——不斷增強的客觀化,不斷使思想回到現實,工具理*和客觀化的理*不斷完善。

(摘編自《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材料三:

道與器的相互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一個“道”字和一個“器”字,對宇宙萬物的生髮及其關係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現了中華文化卓越的思維魅力。

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學範疇,是宇宙的總根源,或一切事物運動的總體規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宇宙觀。另一方面,與無形的道相對的是有形的器。在道與器的關係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是以道馭器、重道輕器,由此形成傳統文化特別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則等重大問題的特點,但也具有忽視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問題不在於道,而在我們未能擺正道與器的關係,只看到道高於器、統御器的一面,沒有充分重視道生於器、寓於器、依賴於器的一面。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以道御器、道器並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滿競爭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道文化的優勢,駕取器物之用,引導人類役物而非役於物;道器並重就是道與器協力,使傳統文化道的優勢和現代化器的優勢,形成互補互進的良*狀態,促進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科技創新等更好更快發展。

(摘編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協力共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化重直覺思維,強調對世界、對事物進行整體、系統的把握,而不是窮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態總是冷靜沉穩。

B.材料二可以從學理上解釋材料一中的現象,並指出現代*的特點是主觀的東西必須被客觀*實才能有效,客體認*大於主體自命。

C.在現代*體系下的年輕人“未老先衰”,沒有古人少年時的疏狂,也沒有古人的誠信,但總體上建立了個人認知的可信度。

D.材料三認爲應發揮道文化的優勢來駕馭器物之用,這裏的“道”與材料一中“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內涵上一致。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道釋主張直覺地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峯體驗推到極致,否定用語言、概念、邏輯推理的認知方法。

B.墨家與名家雖發展了理*的邏輯思維,但缺乏嚴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論探索,因此沒有成爲*文化的主流。

C.籠統的全局*的整體思維和直觀把握的方法,是被*主流文化肯定和推崇的追求和獲得真理的重要因素。

D.古人擁有無須客觀化的認知,這往往會形成他們言辭散漫甚至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荒謬結果。

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爲論據來支撐材料一中“*文化特點”的一項是(  )

A.《周易》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道執行,剛強勁健,君子觀此卦象,從而以天爲法,堅強振作,不斷努力。

B.《周易》中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意思是大人的德*,要與天地的功德、日月的光明相契合。

C.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即便不合口味,也要吃下去,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

D.*醫學理論將人體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認爲人體內部各個部分及各個組成要素之間既是相互聯繫的,又是相互制約的。

4.結合對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請簡述材料二的論*思路。

5.如何看待用“工具理*和客觀化的理*”來評判傳統文化?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回答】

1.B (A 項,“總是冷靜沉穩”表述不準確,原文是“總體而言比較冷靜、沉穩”。C項,“也沒有古人的誠信”表述不準確,原文是“現代*雖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謂誠信”。D項,“這裏的‘道’與材料一中‘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內涵上一致”錯,材料三中的“道”屬於哲學範疇,面材料一中的“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屬於現代科學的範疇。)

2. B(“缺乏嚴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論探索,因此……”屬於強加因果,材料中並沒有指出墨家、名家沒有成爲*文化的主流的原因。)

3.C (C項是典型的西方理*的邏輯思維,與*文化重直覺思維的特點不符。)

4.先指出儒家學理是錯誤的,與現代*不符;然後論述現代*認識的特點;接着從本質和認識論的歷史兩方面論*現代*認知的正確*和合理*。(4分)

5.①這種評判方式有其合理*,傳統文化確實不注重工具理*和客觀化理*,更注重整體思維與直覺思維。(2分)

②這種評判方式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如此評判會否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憑藉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和卓越的思維魅力對宇宙萬物的生髮及其關係進行的高度概括;其次,如此評判會無視傳統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巨大作用,即發揮道文化的優勢,駕馭器物之用,使傳統文化“道”的優勢和現代化“器”的優勢形成互補互進。(4分)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