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龔遂字少卿,以明經爲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爲人忠厚,剛毅有大節...

習題庫 閱讀(2.4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龔遂字少卿,以明經爲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爲人忠厚,剛毅有大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龔遂字少卿,以明經爲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爲人忠厚,剛毅有大節,內諫爭於王,外責傅相。面刺王過,王至*變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賀嗣立,官屬皆徵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爲城旦。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爲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餘,召見,謂遂曰:“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遐遠,不沾聖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   

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爲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爲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於是悉平,民安土樂業。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

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果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蓄積,吏民皆富實。

數年,上遣使者徵遂,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爲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苑,爲宗廟取牲,官職親近,上甚重之。以官壽卒。

(選自《漢書·循吏傳》有刪改)

35.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

B.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

C.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

D.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

36.下列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明經,通曉經學之義,是漢代察舉制中的重要科目,隋唐科舉制度中也有明經科。

B.“髡”指髡刑,將人頭髮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罰,漢前與笞、杖、徒、流構成五刑。

C.御史,我國古代官名,主要行使監察職責,西漢時由御史中丞領導監察*劾工作。

D.“末技”,文中指工商業,在*封建歷史中,與“末技”相對的“本”指農業。

37.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龔遂忠厚剛毅,敢於進諫。在內能向行爲舉止不合正道的昌邑王劉賀進諫,在外敢於指責太傅與相,後來龔遂因曾多次向劉賀正言直諫得以免於一死。

B.龔遂能力出衆,頗受賞識。宣帝在丞相和御史推薦下召見了龔遂,龔遂分析盜賊四起的原因,並出謀劃策,很受漢宣帝讚許,因此被任命爲渤海太守。

C.龔遂頗有謀略,平賊有方。赴任渤海太守後,沒有采取武力*,而是撤除捕盜官吏,認定手持鋤鐮等農具的人是善良的百姓,最終平息了轄區內的盜賊。

D.龔遂鼓勵農桑,很有政績。在平亂之後,親自施行節儉以作表率,鼓勵百姓致力於農桑,督促百姓到田野耕作,催促百姓收割,官吏和百姓都逐漸殷實富足。

38.翻譯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

(1)面刺王過,王至*變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2)水衡典上林苑,爲宗廟取牲,官職親近,上甚重之。

【回答】

35.C

36.B

37.B

38.(1)(龔遂)當面指責國王的過錯,以至昌邑王臉*大變起身離開,說“郎中令太會羞辱人了”。

(2)水衡都尉主管上林苑,爲宗廟捕取祭祀用的牲口,官職與皇帝親密接近,漢宣帝特別器重他。

【分析】

35.此題考覈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句中C項,“甚說”“答曰”兩個事件,應該斷開;“亂繩”是“治”的賓語,不可斷開, 故選C。

36.此題考覈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覈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B項,“漢前與笞、杖、徒、流構成五刑”錯誤,漢以前的五刑爲墨、劓、剕(刖)、宮、闢,之後的五刑爲笞、杖、徒、流、死。故選B。

37.此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定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爲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找到細微的差別。題中B項,“因此被任命爲渤海太守”錯誤,原文“上以爲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餘,召見”,是先任命後召見。故選B。

38.此題考覈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重點詞語,第(1)句,面:名詞作狀語,當面;刺:指責;愧:使慚愧(意譯爲羞辱)。第(2)句,典:主管;“官職親近”省略“與皇上”;重:器重,倚重。

【點睛】

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覈,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參考譯文:

龔遂字少卿,憑藉明經做官,官至昌邑國王的郎中令,侍奉國王劉賀。劉賀行爲舉止大多不合正道,龔遂爲人忠厚,剛毅有節*,在內向國王進諫規勸,在外指責昌邑王的太傅與相。(龔遂)當面指責國王的過錯,以至昌邑王臉*大變起身離開,說“郎中令太會羞辱人了”。

後來昭帝駕崩,因爲沒有子嗣,昌邑王劉賀承嗣即位,他原先的官屬都徵召入京。昌王邑即位二十七天,最終因淫亂而被廢黜。原昌邑羣臣因犯讓大王陷於惡行不道之罪,都被處死,被殺掉的有二百餘人,只有龔遂與中尉王陽因多次正言直諫而得以免去死刑,但被剃去頭髮判處城旦之刑。(城旦:秦漢時的一種刑罰名,夜裏築長城,白天站崗防敵寇)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附近郡縣鬧災荒,盜賊四起,而郡守卻不能將他們捉拿制服。漢宣帝選拔力能治理者,丞相、御史推薦龔遂可受任用,漢宣帝於是讓龔遂擔任渤海太守。那時龔遂已經七十多歲了,宣帝召見他問他說:“你打算用什麼辦法來平息那裏的盜賊,來滿足我的心願?”龔遂回答說:“海濱遙遠,未蒙聖上教化,那裏的百姓爲飢寒所困擾而當地官吏不憫恤。所以使得您的海濱百姓盜了皇上的兵器在水塘中戲耍罷了。現在您打算讓我以武力制服他們呢,還是讓我用德化安撫他們呢?”漢宣帝聽到龔遂的問話,非常高興,回答說:“選用有德行的人,本來是打算用德化安撫他們。”龔遂說:“我聽說治理叛亂的百姓就好像整理沒有條理的繩子,不能心急,只有一步一步地,然後纔可以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暫時不要用法令條文來限制我,讓我完全能見機行事。” 皇上答應了他。

龔遂到達渤海地界,郡中官吏聽說新太守到來,派兵迎接,龔遂將護送迎接的人全都派遣回去,移送文書命令屬縣全部撤回追捕盜賊的官吏,凡是拿鋤頭鐮*等農具的全部是善良的百姓,官吏不得過問,只有手執兵器的人才是盜賊。龔遂然後不帶隨從,單獨一人到達郡府,郡中安定,盜賊於是完全平息,百姓安居樂業。龔遂於是開啟糧倉救濟貧民,選拔起用有德行的官吏,在那裏安撫管理百姓。

龔遂眼看渤海地方風俗崇尚奢侈,喜歡工商業,輕視農耕,於是親自帶頭厲行節儉,鼓勵百姓務農種桑,春夏兩季規勸百姓到田野耕作,秋冬督促他們收割,還讓家家戶戶多積蓄果實、菱角、芡實之類。由於龔遂的巡視勸勉,郡中都有積蓄,官吏和百姓都殷實富足。

過了幾年,宣帝派使者召回龔遂,宣帝因爲龔遂年事已高,不能擔當公卿重任,就任命他水衡都尉。水衡都尉主管上林苑,爲宗廟捕取祭祀用的牲口,官職與皇帝親密接近,漢宣帝特別器重他。龔遂最終老死在官位上。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