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材料一: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習題庫 閱讀(1.03W)

問題詳情: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材料一: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材料一: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材料二: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董仲舒)

材料三:“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妊,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後便,計之長利也。”(《韓非子·六反》)

23.根據材料一、材料二說明董仲舒與孔子觀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分)【原創】

                                                                                   

24.閱讀以上材料,對儒法兩家觀點做簡要評述。(3分)

【回答】

第23題

(3分)   相同之處:兩者都重視、追求義。

不同之處:董仲舒的義利觀把義與利對立起來,抑制自身的私慾,使個體私利完全服從於社會道德和社會整體利益,可能造成價值觀上的嚴重偏頗;孔子不完全排斥利,他認爲追求正當的利是可以的,但反對見利忘義。

第24題

(2分)   儒家重義輕利,反對見利忘義;法家則認爲,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是一種利害關係,人間的一切社會關係,歸根到底都是一種利害關係。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能把義利統一起來,符合人們理想的追求;而法家完全否定義,是功利主義的表現,這種觀點將給社會帶來危害,不可取。

知識點:先秦諸子百家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