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鄭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職方主事。日披故牘,盡知天...

習題庫 閱讀(2.6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鄭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職方主事。日披故牘,盡知天...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鄭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職方主事。日披故牘,盡知天下厄塞、士馬虛實、強弱之數。尚書金獻民屬撰《九邊圖志》,人爭傳寫之。張孚敬柄政,器之,欲改置翰林及言路,曉皆不應。父憂,歸,久之不起。

許讃爲吏部尚書,調之吏部。歷考功郎中。夏言罷相,帝惡言官不糾劾,詔考察去留。大學士嚴嵩因欲去所不悅者,而曉去喬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嵩大憾曉,調文選。嵩欲用趙文華爲考功曉言於讃曰昔黃禎爲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避位而已讃以謝嵩。貶曉和州同知。稍遷太僕丞,歷南京太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

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大*南北皆中倭,漕艘幾阻。曉請發帑金數十萬,造戰舸,築城堡,練兵將,積芻糗。詔從之。*奸民利倭賄,多與通。通州人顧表者尤桀黠,爲倭導。以故營寨皆據要害,盡知官兵虛實。曉懸重賞捕戮之。募鹽徒驍悍者爲兵,增設泰州海防副使,築瓜洲城,廟灣、麻洋、雲梯諸海口皆增兵設堠。遂破倭於通州,連敗之如皋、海門,襲其*呂泗,圍之狼山,前後斬首九百餘。賊潰去。錄功,再增秩,三賚銀*。

尋召爲吏部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帝以曉知兵,改右都御史協理戎政。尋拜刑部尚書。俺答圍大同右衛急,帝命兵部尚書楊博往督大師,乃以曉攝兵部。曉言:“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徵京*三萬五千人,乃令執役赴工,何以備戰守?乞歸之營伍。”帝立從之。

曉通經術,習國家典故,時望蔚然。爲權貴所扼,志不盡行。既歸,角巾布衣與鄉里父老遊處,見者不知其貴人也。既卒,子履淳等訟曉御倭功於朝,詔復職。隆慶初,贈太子少保,諡端簡。

(節選自《明史·鄭曉傳》)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嵩欲用趙文華/爲考功曉言/於讃曰/昔黃禎爲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避位而已/

B. 嵩欲用趙文華/爲考功曉言/於讃曰/昔黃禎爲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避位而已/

C. 嵩欲用趙文華爲考功/曉言於讃曰/昔黃禎爲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避位而已/

D. 嵩欲用趙文華爲考功/曉言於讃曰/昔黃禎爲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避位而已/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鄉試爲我國古代乘興考試之一。明、清兩代定爲每三年一鎰,在各省省城舉行,考中者稱爲“進士”。

B. 父憂爲父喪的婉辭。古代重視孝道,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果父母去世,則必須辭官回鄉爲父母守喪。

C. 尚書是我國古代官職名。最初指掌管文書奏章的小官,後地位逐漸重要,權力逐漸擴大,成爲朝廷重臣。

D. 諡端簡即鄭曉死後的諡號爲“端簡”。諡號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被給予的一個帶有褒貶*質的稱號。

10.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鄭曉常識淵博,熟悉國家典章制度。他熟知天下關塞與兵馬的虛實強弱,所撰寫的《九邊圖志》廣爲傳抄。

B. 鄭曉正道直行,不懼冒犯權貴。任考功郎中時多次觸怒權臣嚴嵩,因此被貶;雖聲望很高,但受權貴壓制。

C. 鄭曉懂得*事,善於統兵作戰。面對猖獗的倭寇,他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應對措施,打得倭寇狼狽而逃。

D. 鄭曉穿着簡樸,爲人低調。罷官回鄉後,他頭戴方巾身穿布衣與家鄉父老交往,以至人們不知他曾經顯貴。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學士嚴嵩因欲去所不悅者,而曉去喬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

(2)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徵京*三萬五千人,乃令執役赴工,何以備戰守?

【回答】

8.C

9.A

10.B

11.(1)大學士嚴嵩趁機想排除自己不喜歡的人,可是鄭曉卻革除喬佑等十三個人,大多是嚴嵩所看重的。

(2)現今戰事正緊急,可是所挑選出來聽候調遣的三萬五千京*,竟然命令他們服役做工,用什麼來準備作戰防守呢?

【解析】

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斷句類試題,考生要注意結合對文句的理解,同時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標誌*的詞語,本題中標誌*的詞語有“曉”“昔”“調”“皆”。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覈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9.試題分析:A. 鄉試爲我國古代乘興考試之一。明、清兩代定爲每三年一鎰,在各省省城舉行,考中者稱爲“進士”。中式稱爲“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爲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爲經魁,第六名稱爲亞魁;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凡中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10.試題分析:B. 鄭曉正道直行,不懼冒犯權貴。任考功郎中時多次觸怒權臣嚴嵩,因此被貶;雖聲望很高,但受權貴壓制。“任考功郎中時多次觸怒權臣嚴嵩”理解有誤。

11.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1)關鍵詞“因”“悅”“厚”。(2)關鍵詞“棘”“簡”“乃”。

參考譯文:

鄭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1522)考中鄉試第一名,第二年考中進士,授予職方主事。他每天翻閱過去的公文,全部瞭解天下險要關塞,兵馬虛實、強弱的情況。尚書金獻民囑託他撰寫《九邊圖志》,人們爭相傳抄。張孚敬執掌朝政,器重他,想改任他爲翰林和諫官,鄭曉都不答應。父親去世,他回家守喪,很久沒被起用。

許讃擔任禮部尚書,把他調入吏部,任考功郎中。夏言被罷相後,世宗恨言官們沒檢舉*劾他,下詔考察他們決定去留。大學士嚴嵩趁機想排除自己不喜歡的人,可是鄭曉卻革除喬佑等十三個人,大多是嚴嵩所看重的。嚴嵩非常恨鄭曉,調他爲文選郎中。嚴嵩想任用趙文華爲考功郎中,鄭曉對許讃說:“過去黃禎任文選郎中,調李開先爲考功郎中,他們都是山東人,皇上下詔不同意。現在調文華來,我只好讓位了。”許讃爲此拒絕了嚴嵩。嚴嵩更加生氣了,貶鄭曉爲和州同知。逐漸升遷爲太僕丞,歷任南京太常卿。召入朝廷任刑部右侍郎。

不久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大*南北都受倭寇侵擾,漕船差不多都受阻。鄭曉請求撥發庫銀數十萬兩,建造戰船,修築城堡,*練兵將,囤積糧草。皇帝下詔聽從了他。*的奸詐百姓因倭寇的賄賂得利,多與他們勾結,通州人顧表尤其殘忍狡黠,替倭寇做嚮導。因此倭寇的營寨都佔據要害,完全掌握官兵的虛實。鄭曉懸重賞捕殺了顧表。招募勇猛強悍的鹽客當兵,增設泰州海防副使,修築瓜洲城,在廟灣、麻洋、雲梯等出海口都增派兵力設立瞭望臺。於是在通州打敗倭寇,連續在如皋、海門打敗他們,在呂泗襲擊倭寇的*隊,把他們圍困在狼山,前後斬殺九百多人,倭寇敗逃而去。敘錄功勞,鄭曉兩次增加俸祿,三次被賞賜銀兩絲綢。

不久被召爲吏部左侍郎,升爲南京吏部尚書。皇帝因爲鄭曉懂得*事,改任他爲右都御史協助辦理*事。不久任命他爲刑部尚書。俺答圍困大同,形勢緊急,皇帝命令兵部尚書楊博前去督率大*,於是用鄭曉代理兵部尚書。鄭曉上書說:“現今戰事正緊急,可是所挑選出來聽候調遣的三萬五千京*,竟然命令他們服役做工,用什麼來準備作戰防守呢?請讓他們回到*營。”皇帝立即聽從了他的意見。

鄭曉精通經學,熟悉國家典章制度,當時聲望很高。但是被權貴壓制,抱負不能完全施展。回鄉後,他戴方巾穿布衣和家鄉父老交遊相處,見到他的人不知道他是顯貴之人。死後,兒子鄭履淳等向朝廷申訴他抗擊倭寇的功勞,皇帝下詔恢復了他的官職。隆慶初年,追贈太子少保,諡號端簡。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