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晏斯盛,字虞際,*西新喻人。康熙五十九年,舉鄉試第一。六十年,成進士,改庶吉士...

習題庫 閱讀(1.4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晏斯盛,字虞際,*西新喻人。康熙五十九年,舉鄉試第一。六十年,成進士,改庶吉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晏斯盛,字虞際,*西新喻人。康熙五十九年,舉鄉試第一。六十年,成進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授檢討。五年,考選山西道御史。疏言:“各州縣立社倉;原以通濟豐歉。貧民借谷,石收息十升。如遇歉,當不取其息。”從之。乾隆元年,擢安徽布政使。四年,奏言:“*北向多遊食之人,每遇歉歲,輕去其鄉。惟寓賑於工,人必爭趨。鳳陽,潁州以睢水爲經,廬州以巢湖爲緯,六安,滁,泗舊有堤堰,請援淮、揚水利例,動幫修浚。”皆從之。

七年,擢山東巡撫。山東有老瓜賊,巡撫朱定元令汛兵巡大道,斯盛疏言:“賊情狡獪,關道巡嚴,必潛移僻路;或假僧道技流,伏匿村落。應令州縣督佐雜分地巡察’”又奏:“*惑民,莫如創立教會,陽修善事。此倡彼和日傳日廣大爲風教之害盡法深求株連蔓延恐生事端請將創教授徒爲首者如法捕治被誘者薄懲出首者免究。”上從其請。尋以萊州被水,請暫禁米出海。上諭口:“此不過屬吏爲一郡一邑之說,汝等封疆大吏,不可存遏糶之心。若無米可販,百姓自不運,何待汝等禁乎?”又言究、沂等府州被水,而*南饑民復至,疏請無災州縣留養限五百人,有災州縣限二三百人,上命實力料理。八年,調湖北巡撫。九年,遷戶部侍郎。

京師錢貴,上令廷臣議平市值,下各督撫仿行。斯盛疏請視京師例,禁民間銅鋪毀錢;又令州縣每歲秋以平糶錢市谷。時設局令商民以銀平易,又疏請捕私錢,並禁民私剪錢緣,兼限民間用銀二三兩以上、糶米二三石以上,皆不得以錢準銀,下廷臣議行。尋以母老請終養回籍。十七年,卒。

(選自《清史稿·晏斯盛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此倡彼和/日傳日廣大/爲風教之害/盡法深求/株連蔓延/恐生事端/請將創教授徒/爲首者如法捕治/被誘者薄懲/出首者免究

B.此倡彼和/日傳日廣大/爲風教之害/盡法深求/株連蔓延/恐生事端/請將創教授徒爲首者如法捕治/被誘者薄懲/出首者免究

C.此倡彼和/日傳日廣/大爲風教之害/盡法深求/株連蔓延/恐生事端/請將創教授徒/爲首者如法捕治/被誘者薄懲/出首者免究

D.此倡彼和/日傳日廣/大爲風教之害/盡法深求/株連蔓延/恐生事端/請將創教授徒爲首者如法捕治/被誘者薄懲/出首者免究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庶吉士,*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負責起草詔書,爲皇帝講解經籍等。

B.社倉,由南宋朱熹首創,是一種以賑災自助爲目的的儲糧制度。

C.乾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古時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D.封疆大吏,指*明,清時期總攬一省或數省*政大權的官員。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晏斯盛體恤百姓。晏斯盛提出,如遇災年,貧民向社倉借取糧食,不應收取利息,又建議皇帝動用府庫的錢疏通河道,皇帝都聽取了他的建議。

B.晏斯盛平賊有方。山東有賊患,晏斯盛建議巡撫命各州縣督促幫助交錯地區進行巡察。*迷惑民衆,晏斯盛提出懲治辦法,得到皇帝的許可。

C.晏斯盛明於救災。萊州,兗,沂等府州先後遭受水災,而*南饑民又來到這裏,晏斯盛提出無災和有災的州縣分情況留養饑民的措施。

D.晏斯盛爲君分憂。京師錢貴,晏斯盛提出禁止民間銅鋪毀錢,禁止百姓私剪錢緣等一系列措施,並由皇帝下達廷臣商議執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北向多遊食之人;每遇歉歲,輕去其鄉。惟寓賑於工,人必爭趨。

(2)賊情狡獪,大道巡嚴,必潛移僻路;或假僧道技流,伏匿村落。

【回答】

1.D

2.C

3.C

4.(1)長*以北向來有很多四處謀食的人,每當遇到收成不好之年,就輕易地背井離鄉。(如果)將救濟寄託於勞動,必定人人爭相前往。

(2)(老瓜)賊狡詐奸猾,在大路嚴密巡查,賊寇必定祕密地移到偏僻路段;或是假借僧人,道士,工匠的身份,隱藏在村落中。

【解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

“這邊倡導那邊應和,一天天地越傳越廣,大肆做對風俗教化有害的事。(如果)依照法律深究抓捕,必然會牽連很多(人),恐怕會生事端。請將創立教會收授徒弟的首領依法逮捕治罪,薄懲被引誘人教的教徒,交出教會首領的人免除罪責”,句中“大”意思是“大肆”,修飾謂語“爲”,做“爲”的狀語,故應與“爲”放在一起,排除AB兩項;

“創教授徒爲首者”意思是“創立教會收授徒弟的首領”,“創教授徒”都是“爲首者”的定語,故不能斷開,排除C項。

故正確的斷句應爲:此倡彼和,日傳日廣,大爲風教之害。盡法深求,株連蔓延,恐生事端。請將創教授徒爲首者如法捕治,被誘者薄懲,出首者免究。

故選D。

2.此題考覈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覈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

C項,“古時用年號來稱呼皇帝……”錯誤,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有的皇帝有多個年號,只有在皇帝僅有一個年號的情況下才可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因此該項錯誤。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C項,萊州遭遇水災,晏斯盛請求暫時禁米出海,皇帝沒有同意。後兗、沂等府州先後遭受水災,而*南饑民又來到這裏,晏斯盛提出無災和有災的州縣分情況留養饑民的措施。這是兩件事情,該項把這兩件事情混在一起,錯誤。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1)中,“向”,向來;“遊食”,四處謀食;“歉歲”,收成不好之年;“去”,離開;“寓”,寄託;“賑”,賑濟,救濟;“趨”,前往。(2)中,“狡獪”,狡猾奸詐;“潛”,祕密地;“或”,或者;“假”,假借;“伏匿村落”省略句,省略介詞“於”。

【點睛】

文言文斷句方法

①根據文意斷句。

②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對話常以“曰”“雲”“言”爲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

③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④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

年號:是指皇帝用於紀年的名稱。

①改元

一個皇帝在位時,也可以進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或兩次以上,一個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後梁的乾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明朝以後,基本上都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皇帝。

②年號的使用

*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複雜。同一時期並存的*,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的年號。例如後晉的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爲開運元年。3年後,後漢劉知遠稱帝,不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號在不同時期重複使用。例如建元年號。還有因爲避諱或者其他原因,一個年號有不同寫法,例如唐殤帝的唐隆年號,又寫作唐元、唐安、唐興。

參考譯文:

晏斯盛,字虞際,*西新喻人。康熙五十九年,考取鄉試第一名。六十年,考取進士,改任庶吉士。雍正元年,授職檢討。五年,考選爲山西道御史。上疏說:“各州縣設立社倉,原本是用來融通調節豐年和災年的。貧民借取糧食,一石收取利息十升。如果遇到災年,應當不收取利息。”皇帝聽取了他的建議。乾隆元年,擢任安徽布政使。四年,上奏說:“長*以北向來有很多四處謀食的人,每當遇到收成不好之年,就輕易地背井離鄉。(如果)將救濟寄託於勞動,必定人人爭相前往。鳳陽、潁州以睢水爲經,廬州以巢湖爲緯,六安、滁、泗原有的堤堰,請援引淮,揚水利的前例,動用府庫的錢財疏通河道。”皇帝都聽取了他的建議。

七年,(晏斯盛)擢任山東巡撫。山東有老瓜賊,巡撫朱定元命令汛兵巡查大道。晏斯盛上疏說:“(老瓜)賊狡詐奸猾,在大路嚴密巡查,賊寇必定祕密地移到偏僻路段;或是假借僧人、道士、工匠的身份,隱藏在村落中。應當命令各州縣督促幫助交錯地區進行巡察。”又上奏說:“*迷惑民衆,沒有哪個像創立教會這樣,假裝修善事。這邊倡導那邊應和,一天天地越傳越廣,大肆做對風俗教化有害的事。(如果)依照法律深究抓捕,必然會牽連很多(人),恐怕會生事端。請將創立教會收授徒弟的首領依法逮捕治罪,薄懲被引誘入教的教徒,交出教會首領的人免除罪責。”皇上聽取了他的請求。不久因爲萊州遭遇水災,(晏斯盛)請求暫時禁米出海。皇上下詔書說:“這不過是一郡一邑屬吏的說辭,你們這些封疆大吏,不可存有遏止賣出糧食的想法。如果沒有米可以販賣,百姓自然不會運送桌賣,怎麼還需要等待你們禁止呢?”又上奏說兗、沂等府州遭受水災,而*南的饑民又來到這裏,請求無災的州縣留養五百災民,有災的州縣留養二三百災民,皇上命令按照實際能力辦理。八年,調任湖北巡撫。九年,遷戶部侍郎。

京師的銅錢價格高,皇上命令廷臣商議均衡市值,下達各督撫依照執行。晏斯盛上疏請求按照京師之例,禁止民間銅鋪毀壞銅錢;又令州縣每年秋季用平桌的錢買糧食。當時(還)設立了專門的部門來讓商人和百姓用銀子平價兌換錢*,又上疏請求追查私人所鑄錢*,並禁止百姓私剪錢緣,同時限制民間用二三兩以上的銀兩,某二三石以上的稻米,都不能用銅錢來折價銀兩,下達廷臣商議執行。不久(晏斯盛)因爲母親年老請求回鄉。十七年,去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