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奇零草》自序張煌言①餘自舞象②,輒好爲詩歌。先大夫慮廢經史,屢以爲戒,遂輟筆...

習題庫 閱讀(2.8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奇零草》自序張煌言①餘自舞象②,輒好爲詩歌。先大夫慮廢經史,屢以爲戒,遂輟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奇零草》自序

張煌言①

餘自舞象②,輒好爲詩歌。先大夫慮廢經史,屢以爲戒,遂輟筆不談,然猶時時竊爲之。及登第後,與四方賢豪交益廣,往來贈答,歲久盈篋。會國難頻仍,餘倡大義於*東,凡從前雕蟲之技,散亡幾盡矣。於是出籌*旅,入典制誥,尚得於餘閒吟詠*情。及胡馬渡*,而長篇短什,與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誠筆墨之不幸也。

餘於*戌始浮海,經今十有七年矣。其間憂國思家,悲窮憫亂,無時無事不足以響動心脾。或提師北伐,慷慨長歌,或避虜南征,寂寥短唱。即當風雨飄搖,波濤震盪,愈能令孤臣戀主,遊子懷親,豈曰亡國之音,庶幾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於*,而*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節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復入於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卯昌國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遺。何筆墨之不幸,一至於此哉!

嗣是綴輯新舊篇章,稍稍成帙。*申,昌國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於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

年來嘆天步之未夷,慮河清之難俟,思借聲詩以代年譜。遂索友朋所錄,賓從所抄,次第之。而餘*頗強記,又憶其可憶者,載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過如全鼎一臠耳。

嗟乎!國破家亡,餘謬膺節鉞,既不能討賊復仇,豈欲以有韻之詞,求知於後世哉!但少陵當天寶之亂,流離蜀道,不廢風騷,後世至今,名爲詩史。陶靖節躬丁晉亂,解組歸來,著書必題義熙③。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誠可念也已。然則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猶兵家握奇之餘,亦云餘行間之作也。時在永曆十六年,歲在壬寅端陽後五日,張煌言自識。

注:①張煌言(1620-1664),南明將領,詩人,民族英雄。②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歲以上。③義熙:晉安帝年號。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誠筆墨之不幸也         誠:實在         B.而*戌所作亡矣           亡:逃亡

C.年來嘆天步之未夷         夷:太平         D.求知於後世哉             知:瞭解

7.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尚得於餘閒吟詠*情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B.又憶其可憶者,載諸楮端 實迷途其未遠

C.思借聲詩以代年譜   處涸轍以猶歡            D.豈欲以有韻之詞      悅親戚之情話

8.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現張煌言“好爲詩歌”的一組是(3分)

① 然猶時時竊爲之                      ② 往來贈答,歲久盈篋

③ 尚得於餘閒吟詠*情                  ④ 無時無事不足以響動心脾

⑤ 嗣是綴輯新舊篇章,稍稍成帙          ⑥ 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十七年中寫詩編集遇到多次厄運,接連不斷的“亡詩”記錄,是詩的不幸,也是詩人的不幸,國家的不幸。

B.作者靠“索”“憶”只得了所有詩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編成詩集,這是因爲作者青少年時期酷愛寫詩,但詩稿很多都在戰火中散失了。

C.作者筆下的杜甫、陶潛等歷史人物,都經歷了激劇動盪的年代,遭受過厄運的打擊,他們的志向和情*使作者深受感動。

D.詩集之所以命名爲“奇零草”,是因爲詩篇散落,已非全貌;還因爲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戰鬥歲月的間隙中寫成的。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但少陵當天寶之亂,流離蜀道,不廢風騷,後世至今,名爲詩史。(4分)

                                                                                             

(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陳情表》)(3分)

                                                                                             

(3)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滕王*序》)(3分)

                                                                                             

【回答】

【*】

6.B  7.D   8.B  9.B

10.(4分)然而,杜甫身逢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在入蜀途中顛沛流離,也不曾荒廢寫詩,直到今日,人稱“詩史”(或“他的詩歌被稱爲《詩史》”)。(“當”、“廢”、“風騷”、“名”,各1分)(2)(3分)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辦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沒有辦法度過她的餘生。(“無以”1分,“終餘年”1分,句子通順1分。)(3)(3分)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麼羞慚呢?(賓語前置1分,“既”1分,句子通順1分。)

【解析】

6.

試題分析:亡:丟失。回到語境中“*戌所作”“丁亥所作”“戊子、己丑所作”中的“作”字應是“創作”的意思,因此“亡”應爲“丟失”的意思。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7.

試題分析:D項均爲結構助詞,的。A介詞、在;介詞、比 B代詞、那些;助詞、無義 C介詞、用;連詞、不譯。對於材料中的虛詞,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對於高考重點考的18個虛詞,特別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視積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8.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時,要善於運用排除法。回到語境中,④句前面是“其間憂國思家,悲窮憫亂”,因此與“好爲詩歌”無關,據④可排除AD;⑥句“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是對文稿多次丟失的感嘆,也也“好爲詩歌”無關,至此可確定*爲B。

考點: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C。

9.

試題分析:是想借聲詩以代年譜,以詩集的完成作爲自己生平的總結。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緻,一定要沉得住氣,整體理解文意,就會判斷出對作者編輯詩輯原因的理解是錯誤的。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10.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當”解釋爲“遭逢”,“廢”解釋爲“荒廢”,“風騷”理解爲“詩”,“名”解釋爲“稱爲”;第二句中“無以”是固定結構,解釋爲“沒有辦法”,“終”解釋爲“度過”;第三句中“以何”是賓語前置,翻譯時要調整,“既”解釋爲“既然”。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參考譯文:

我從十五六歲起,就愛好寫作詩歌,先父擔心我荒廢經史,一再勸戒,只得擱筆不再做詩,但有時還悄悄寫上幾首。中舉之後,與各方名流廣泛結交,詩文贈答,日積月累,詩稿盈箱。適逢國家多難,我在*東首倡抗清大業,以往詩稿,喪失殆盡。從此,運籌帷幄在*旅之中,起草詔告於廟堂之上,空暇之際,仍不忘吟詠*情,付之筆墨。清兵渡*之後,長短詩篇,一概在戰亂中喪失,實在是詩篇的不幸啊。ks5u

我從*戌年浮海南下,算起來,已經歷了十七個春秋。這期間,憂國思家,感時傷亂,無時不令人感慨萬千,無事不叫我觸目驚心。率*北伐時,壯懷激烈,長歌抒懷,避虜南行間,孤寂淒涼,短詩寄情。每當風雨飄搖之際,身處驚濤駭浪之巔,更加觸發孤臣對大明君主的依戀,撥動遊子思念親人的心絃。這些詩篇哪裏是亡國的絕望之音,分明表達了忠臣迴天無術的哀嘆之心!

丁亥年春,隨着傾覆的戰船,*戌年寫的詩歌也沉入長*。戊子秋日,駐*平岡山,又散失了丁亥年的詩稿。庚寅夏天,率兵再次入海,戊子、己丑兩年之詩又遭厄運。到了*卯年,舟山失守,書箱中殘存詩稿無一倖免。爲什麼我寫的詩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

此後,搜尋新詩舊作,漸漸彙集成冊。可是,*申歲,舟山二度失陷,散失了三分之一,戊戌年,戰艦在羊山傾覆,再散失十分之七,我這才相信,詩文翰墨也有在劫難逃的厄運呀。

近年以來,慨嘆國運艱難不安定,等待天下太平遙遙無期,我想憑藉詩篇代替年譜,於是,要回平日親朋好友收錄和賓客隨從抄記的詩歌,一一加以編次。而且我記*很好,又把能夠回憶起來的舊作,重新謄清,共得若干首。在我的全部詩歌中,這隻能算很小一部分。

嗟呼!在國破家亡之際,我謬掌兵權,既然不能討滅賊子以雪國仇,又怎敢憑藉聲詩來傳名後世呢!然而,杜甫身逢天寶末年安史之亂,顛沛流離,入蜀途中,也不曾荒廢寫詩,直到今日,人稱“詩史”。陶潛生於晉亡之際,辭官歸隱,寫詩必以晉安帝年號“義熙”記年。他們的志向令人同情,他們的情*發人深省。那麼,這本詩集爲何取名《奇零草》?一來詩篇散落,已非全貌,猶如古兵書《握奇經》至宋復出,而非足本,二來表明集中所收,均系作於行伍之間。南明桂王永曆十六年,歲次壬寅,端陽節後五日,張煌言自敘。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