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人在世上一遭,你曉得好比什麼?就好比一個人獨身走夜路...

習題庫 閱讀(2.11W)

問題詳情:

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人在世上一遭,你曉得好比什麼?就好比一個人獨身走夜路...

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人在世上一遭,你曉得好比什麼?就好比一個人獨身走夜路。

路,並不是好好的一條到底,而是有許多岔口,走錯一個岔口,就會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走了一夜,天亮了,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清楚楚:走的是哪一條路,走到什麼地方,在哪裏上了岔口,如果不是上這個岔口,而是上那個岔口,路就好得多了,目的地也光明得多,可是已經晚了,不可以回頭了。上錯一條岔口,就會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

那麼,有沒有什麼竅門呢?竅門沒有,倒是有兩條經驗可以交代給你:一是順其自然,二是當機立斷。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回答】

隨心

人生這個話題永遠耐人尋味。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仁人志士發出對人生的感慨,令人嗟嘆不已?人生就好比是一條不歸的路,於是當人們嘔心瀝血一生,步入垂暮之年時,追憶往昔,心中泛起種種遐想——如果當時……然而此夢已成空。時下的我們需面對的是四季輪迴、花開葉落的真實的世界,那麼又該如何去走這一條人生之路呢?

這有一個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法——跟着自己的心走下去,即隨心。所謂“隨心”,重在其“隨”字,而“隨”,就是“順”的意思。總而言之,隨心,就是順其自然,因爲心之所思所想,乃人之本意。且人生之路沒有絕對的對錯,因此只要跟隨自己的本心走下去,至少在自己看來是對的,人生便無悔了。

最具有代表*的是東漢末年的曹*。當時,大漢已歷經四百年,氣數已盡,且朝廷*無能,奸臣當道。於是,天下豪傑紛紛以中興漢室的名義舉兵,實則割據一方,意欲佔得地盤,進而攻取天下。曹*在這亂世中憑藉自己的雄才大略以及他身邊的文臣武將,“挾天子以令諸侯”,殺呂布,滅袁紹,統一北方,後自封魏王。且在三國中,魏的實力遠遠大於蜀和吳。當然,在亂世中,也有像劉皇叔這樣忠心匡扶漢室的,並且在後來的《三國演義》中,明顯看出對劉備的評價遠高於曹*。但其實不然,也有很多人評價曹*爲亂世梟雄。梟雄,有着英雄本*。爲何他會有這麼高的評價,我個人認爲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的人生觀。曹*自“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位極人臣,皇帝猶如虛設,但他自始至終沒有取而代之。有人說他是不敢,我覺得與其說不敢,不如說不願。曹*最初的想法是什麼,是在這亂世中成就一番功名大業,而帝王之位則是他沒有考慮的。漢要亡了,那就順其自然讓它亡吧。曹*一生留下很多著名的詩篇,從這些詩篇中都能感受到一個英雄的氣概與胸襟,其中也看出了曹*對於他的人生毫無後悔之意,這都源自於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的心之所想。所以想戎馬一生,只嘆“人生幾何”,方能如此蕩氣迴腸!

時間的一去不返隨時都在*示着我們,人生只有一次,人生路上沒有回頭路可走。那麼,就讓我們帶上一顆心出發,在遇到選擇猶豫不決時聽聽心的聲音。一切隨心,便能無悔;既然無悔,何計對錯?

也許在多少年後,我們回顧過往,想象着走在另一條路上的自己會怎麼樣,之後感嘆不已。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帶着愧疚面對自己的人生,因爲我們一路隨心走來。

一切隨心,路就在腳下;一切隨心,路就在心中。

【解析】

試題分析:要想寫好材料作文,就必須認真審視材料,設法找出材料中有關立意的點滴“標識”,反覆揣摩命題人既定的寫作“走向”,儘量做到“順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則作文材料中,岔口實際上意味着生命中人生面臨的種種選擇。你選擇走哪條路,便會收穫哪種結果。至於該如何選擇,作者在最後告訴了我們:一是順其自然,二是當機立斷。那麼在作文中,除了這兩種大的立意外,我們還可以從中推敲出許多具體的立意。“順其自然”可以延展出“勇敢做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從容”、“走錯路也能遇到美的風景”等立意;“當機立斷”則可以從反面推敲,比如選錯了路口遭遇失敗可得出人生要“把握正確的方向”,比如猶猶豫豫就會錯失良機可得出“抓住機遇”,比如兩個岔口方向只能選其一則意味着要學會放下、貴在專一,以及“人生沒有後悔*”等話題都可以入文。

【考點定位】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爲表達運用E。

【技巧點撥】材料作文的審題: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謂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傾向和感情傾向)。第二步,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材料立意即可。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散思維多向立意。一般說來,一則材料至少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審視:“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個事件,針對其背景、寫作目的的不同,就產生了幾個不同的審視角度。比如本則作文,考生首先應理解“岔路”的寓意,然後抓住最後兩句話“順其自然”和“當機立斷”進行立意。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