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甘羅列傳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帝使...

習題庫 閱讀(2.0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甘羅列傳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帝使...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甘羅列傳

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於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於秦。秦使張唐往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謂文信侯曰:“臣嘗爲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經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羅曰:“大項橐生七歲爲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

於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之用於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裏而立死於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曰:“請因孺子行。”令裝治行。

行有日,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爲張唐先報趙。”文信侯乃入言之於始皇曰:“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唐欲稱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願先報趙,請許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於趙。趙襄王郊迎甘羅。甘羅說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秦歟?”曰:“聞之。”曰:“聞張唐相燕歟?”曰:“聞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矣。燕、秦不相欺,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齎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間。秦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爲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注:節選自《史記》卷七十一《樗裏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B.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C.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D.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10.下列對文中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B.乘,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爲以乘。

C.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時,周朝及諸侯國都有卿,是進階長官;戰國時一般授予勞苦功高的大臣或貴族,地位相當於丞相(宰相)。

D.《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甘羅侍奉呂不韋的時候,雖然年紀只有十二歲,但是卻幫呂不韋完成了遊說張唐去趙國任相的任務。

B.甘羅遊說張唐運用了作比較的遊說技巧,將張唐和武安君比,應侯和文信侯呂不韋比,借武安君被賜死*示張唐,達到遊說目的。

C.張唐出行是甘羅遊說的第一步,接着甘羅借張唐出行遊說趙王,讓趙王主動割了五座城給秦王。

D.秦國把燕太子送回去後,趙國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讓秦國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處。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秦使張唐往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

②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裏而立死於杜郵。

【回答】

9.B

10.A

11.A

12.①秦國派張唐去燕國擔任相國,打算跟燕國一起進攻趙國來擴張河間一帶的領地(關鍵詞:使、相、以、廣)

②應該打算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讓他爲難,結果武安君剛離開咸陽七裏地就死在杜郵。(關鍵詞:欲、難、去)

【解析】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這句話是說“太史公說:甘羅年紀很輕,然而獻出一條妙計,名垂後世。雖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戰國時代名副其實的謀士。須知,當着秦國強盛起來的時候,天下特別時行權變謀詐之術呢”;然後抓關鍵詞“曰”“然”“雖”“然”“也”等。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0.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A項,“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有誤;太子專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A項,“遊說張唐去趙國任相”錯,張唐去的是燕國。文章第二段的原句是“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從第二段的兩人對話中也可以看出來。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A來源於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從文章里人物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應是“相燕”。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使,派遣;相,名詞作動詞,做相;以,表目的,來;廣,形容詞使動,使……廣,擴大。第二句中,欲,打算;難,形容詞使動,使……爲難;去,離開。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甘茂死去的時候,甘羅才十二歲,侍奉秦國丞相文信侯呂不韋。

秦始皇派剛成君蔡澤到燕國,三年後燕國國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國作*。秦國準備派張唐去輔助燕國,打算跟燕國一起進攻趙國來擴張河間一帶的領地。張唐對文信侯說:“我曾經爲昭王進攻過趙國,因此趙國怨恨我,曾稱言說:‘能夠逮住張唐的人,就賞給他方圓百里的土地。’現在去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前往。”文信侯聽了怏怏不樂,可是沒有什麼辦法勉強他去。

甘羅說:“君侯您爲什麼悶悶不樂得這麼厲害?”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奉事燕國三年,燕太子丹已經來秦國作*了,我親自告訴張卿去燕國任相,可是他不願意去。”甘羅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文信侯呵叱說:“快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願意,你怎麼能讓他去?”甘羅說:“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滿十二歲了,您還是讓我試一試。何必這麼急着呵叱我呢?”於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羅去拜見張卿說:“您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大?”張卿說:“武安君在南面挫敗強大的楚國,在北面施威震懾燕、趙兩國,戰而能勝,攻而必克,奪城取邑,不計其數,我的功勞可比不上他。”甘羅又說:“應侯範睢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卿說:“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甘羅進而說:“您確實明瞭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嗎?”張卿說:“確實明瞭這一點。”甘羅接着說:“應侯打算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讓他爲難,結果武安君剛離開咸陽七裏地就死在杜郵。如今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而您執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麼地方了。”張唐說:“那就依着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於是讓人整治行裝,準備上路。行期已經確定,甘羅便對文信侯說:“借給我五輛馬車,請允許我爲張唐赴燕先到趙國打個招呼。”

文信侯就進宮把甘羅的請求報告給秦始皇說:“過去的甘茂有個孫子甘羅,年紀很輕,然而是著名門第的子孫,所以諸侯們都有所聞。最近,張唐想要推託有病不願意去燕國,甘羅說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現在甘羅願意先到趙國把張唐的事通報一聲,請答應派他去。”

秦始皇召見了甘羅,就派他去趙國。

趙襄王到郊外遠迎甘羅。甘羅勸說趙王,問道:“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作*嗎?”趙王回答說:“聽說這件事了。”甘羅又問道:“聽說張唐要到燕國任相嗎?”趙王回答說:“聽說了。”甘羅接着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來,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張唐到燕國任相,表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燕、秦兩國互不相欺,顯然是要共同攻打趙國,趙國就危險了。燕、秦兩國互不相欺,沒有別的緣故,就是要攻打趙國來擴大自己在河間一帶的領地。大王不如先送給我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我請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

趙王立即親自劃出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秦國送回燕太子,趙國有恃無恐便進攻燕國,結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讓秦國佔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羅回來後把情況報告了秦王,秦王於是封賞甘羅讓他做了上卿,又把原來甘茂的田地房宅賜給了甘羅。

太史公說:甘羅年紀很輕,然而獻出一條妙計,名垂後世。雖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戰國時代名副其實的謀士。須知,當着秦國強盛起來的時候,天下特別時行權變謀詐之術呢!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