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當前,放眼各新聞網站、微博、App...

習題庫 閱讀(2W)

問題詳情:

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當前,放眼各新聞網站、微博、App...

四、寫作(6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當前,放眼各新聞網站、微博、App及公衆號等平臺,“痛感新聞”撲面而來。31歲的富士康員工在結束iPhone裝配線的夜班工作後跳樓自殺;32歲的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英語教師劉伶利因患癌症被學校開除後不治身亡;18歲的南京郵電大學女生徐玉玉,接到詐騙電話被騙走9900元學費後心臟驟停離世……有人說,這些新聞,會讓我們失去對社會的信任,無益於正能量的傳播;也有人說,正是這些新聞,讓我們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有人說,社會本身就是包羅萬象的,應該淡定面對纔是。

面對“痛感新聞”,你怎麼看?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回答】

四、寫作(60分)

               面對痛感新聞,該如何安放我們的心靈

     這個星期以來,心緒不寧,放眼各新聞網站、微博、App及公衆號等平臺,隨着奧運會的結束,積攢了四年的狂熱逐漸隱退,後奧運時代紛紛恢復了日常節奏,負面新聞撲面而來,令人躲閃不及,顧此失彼。這就是所謂新聞文字讀者情緒失控。

     31歲的富士康員工在結束iPhone裝配線的夜班工作後跳樓自殺;32歲的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英語教師劉伶利因患癌症被學校開除後不治身亡;18歲的南京郵電大學女生接到詐騙電話被騙走9900元學費後心臟驟停離世。……不知道讀者諸君怎麼看待這些自帶痛感的新聞,是麻木不仁、一眼掃過,還是將不合理的工廠制度、絕情絕義的高校機關、無孔不入的詐騙分子都痛斥一番?無論如何,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懷疑,適當關注世界和他人,學會批判*思考,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仍是一名普通新聞讀者的基本素養。而我們周遭林林總總的故事,善惡交織亦交鋒,悲喜相融亦相對,是非混雜亦分明,面對痛感新聞,將我們的心安放在客觀的立場上,有所痛惜,有所*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動,量力而爲。

       青春不止是夢幻與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潛抑着危險、殘酷和罪惡。當年那個17歲的少年求愛不成,把汽油潑向16歲的少女,在她周身點燃了地獄之火。5年後的今天,當這樁轟動一時的毀容案漸漸被人淡忘,新的談資佔滿各個媒體和社交網絡,受害的少女周巖在微博上發佈了一組個人寫真,照片中的她遍體鱗傷,卻長髮披肩、臉含微笑。這鮮明*的反差讓人內心發緊生疼。這疼痛是一種*戒,向我們昭示生命的意義正在於它的不可摧毀*,也告訴每個人我們得爲減輕和避免這種不可預知的傷害再做點什麼,不要讓關於生命的希望繼續埋葬在傷疤裏。

      與這段被損害的青春相比,更加難以言說的是另一段被剝奪的青春。2002年,17歲的保姆錢仁鳳被控向幼兒園女童投毒,被判處無期徒刑。2015年12月,在被關押、服刑13年又10個月後,錢仁鳳被宣佈無罪釋放。此後,她在微信中寫道:“我要十多年的青春年華,我要媽媽,我要我應該有的歡聲笑語,我要十七歲至三十一歲的愛情,家庭,事業……”並對其蒙冤入獄的13年10個月,向雲南省高院申請國家賠償共計955萬餘元。我們不去糾結冤案究竟經歷了一個怎樣盤根錯節、撥亂反正的過程,單就結果來看,雲南高院的172萬元賠償金和公開賠禮道歉,也換不回錢仁鳳丟失的14年青春時光,換不回她原本平凡無虞的快樂人生。事實本身的慘痛,讓我無法因爲這樁冤案的*而產生髮自內心的歡欣鼓舞。也許它象徵着社會正義的最終勝利,推動了所謂體制改革的進步,但對已經經歷這場噩夢的錢仁鳳以及沒準哪天也將經歷這一切的其他每個個人而言,冤案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無法逆轉的。它像黑洞一樣,吞噬自由、鮮活的生命,無所顧忌。但我們不能墮落於恐懼和悲觀,仍要與之抗衡,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斷託舉巨石走向山頂的努力,抗爭本身就是意義,至少仍可抱着希望像錢仁鳳一樣在命運的歧路上扳回一程。

      近6年來,富士康被曝出至少14起員工自殺事件,死因均爲墜樓,開除患病教師並不是個案,女大學生遭遇同樣的詐騙電話被騙光學費的事也屢見不鮮。循環報道的負面新聞,描述的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它不但不會遮蔽世界良善的一面,還應有賴於讀者們的感悟和努力,激發和促進更多的美好和善意。在新聞閱讀的痛感裏,且保持住這份*惕*。

痛悟

在孤寂的夜裏結束自己生命的富士康員工;在受歧視的痛苦中不治身亡的患癌女教師;被騙走學費,在絕望中離世的的女學生……他們的不幸與痛苦,透過一條條“痛感新聞”傳遞給了大衆,觸動了我們每個人。而我認爲,正是有這些報導負面的“痛感新聞”,才令我們得以痛悟。

痛悟,即是在感受了痛感新聞的痛後,在反思中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和認識。在我看來,痛感新聞帶給我們的是更深刻的認識,而不是對社會的不信任和漠視。

“痛感新聞“不會寒了整個社會。或許有人會稱播報負面的痛感新聞會讓人們失去對社會的信任,而無益於傳播正能量。但我認爲,社會大衆不會因這些新聞就失去了心的熱度。廣西那位扶起因心臟病倒地老人的青年事後接受採訪時曾說:”聽過新聞說扶老人遭訛詐,但看到倒地的老太太時,第一反應仍是衝過去把她扶起來。“痛感新聞或許會令我們一時感到心寒,但我們不會放棄信任社會,放棄對美好的嚮往和積極的態度。我們仍能看到面對社會對食品安全的質疑,那位山東老農選擇了給雞蛋蓋章方便顧客追尋投訴;我們仍能看見,在大家對一些圖書館對進入館中的流浪漢有歧視而憤怒時,仍有南京圖書館向流浪漢敞開知識的大門。或許我們會因痛感新聞而陷入一時的心寒憤怒,但我們仍能看到它並沒有使整個社會陷入不信任的危機,且亦能看到那些美好仍在傳播。

痛感新聞,是社會大衆的醒神*。正是因爲痛感新聞,我們才得以更爲深刻地認識這個社會。普利策獎的新聞得主,新聞記者菲恩曾說過:“人們看到的新聞不該只是對美好的歌頌”。藉由痛感新聞帶給我們的痛,我們開始反思。當我們聽聞女大學生徐玉玉受騙後死去的新聞時,我們心痛憤怒,同時開始反思對詐騙的整治;當我們得知安徽一考生無*行爲卻被收去眼睛影響考試成績時,我們嘆息同情,卻也反思監考制度的弊漏;當我們看到受網癮戒除所毒害的青年含淚控訴時,我們憤慨痛惜,並且反思這類現象的源頭。痛感新聞令我們痛而反思,而覺醒,而深刻認識社會。社會不只需要美好新聞,也需要痛感新聞來給大衆一個對社會清醒而深刻的認知。

痛悟,感受了痛感新聞的痛,我們纔看到了社會的全貌,清醒地意識到了社會仍存在的弊端,才令我們更堅定地爲使社會更美好而不斷努力,才使這個社會,越來越美好。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