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如何成爲一個有趣的人》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14W)

經典語錄

當我們說“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時,其實包含兩層意思: 1.有趣=interesting,即如何“讓人覺得有趣,讓別人對我產生興趣”; 2.有趣=interested,即如何“讓我認爲活着挺有趣,讓我對生活感興趣”。 所以,“如何成爲有趣的人”下有就有兩個議題: 1.如何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有趣的人? 2.如何讓自己覺得活着挺有趣的?

《如何成爲一個有趣的人》經典語錄

法國人類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他的著作《區隔: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中提出:一個人的審美意向描繪了這個人的地位,並讓他與更低層的羣體產生距離。一個人的社會出身比經濟資本更能影響其審美偏好。擁有文化霸權的人用“審美”區隔不同階級——換言之,年幼時所處的階級限制一個人的審美。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癖”這種東西,能見人情深之處,擁有一個或多個“癖”,可以讓你有更多機會超越對方的期待,有更多驚喜,從而顯得更有趣。

“遠方”是肚子已經填飽的時候,精神家園的寄託。

如何細膩地感知他人?方法在於“觀察”。如果自己不會觀察,就去看別人怎麼觀察。可以去閱讀名著小說,看完小說,再去看行家點評,優秀的書評功力不亞於小說,比如金聖嘆的71回本《水滸傳》評本單看評語部分,不亞於《水滸》原文;或是追燒腦劇的時候開*幕,會發現很多故事裏你沒看出來的東西。

人類幸福的兩大死敵:痛苦和無聊。痛苦與無聊之間的關係是雙重的對立關係。一重是外在的,屬於客體;另一重則是內在的,屬於主體。外在的一重對立關係其實也就是生活的艱*和匱乏產生出了痛苦,而豐裕和安定就產生無聊。因此,我們看見勞動階層與匱乏,亦即痛苦,進行着永恆的鬥爭,而有錢的上流社會卻曠日持久地與無聊進行一場堪稱絕望的搏鬥。

爲什麼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三觀?哲學家William James說過一句話:“很多人覺得他們在思考,其實他們只是在重整他們的偏見。”一個穩定的三觀才能給人以思考的能力,而不是重整偏見的能力;給人以理*認知世界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隨風倒的能力。這種能力會讓人在每一次*思考後逐漸形成*的與衆不同的精神世界,從而成爲一個“獨特”的人。

但事實上,人似乎天生迴避選擇。因爲當人可以自主選擇的時候,往往意味着要自己爲選擇的後果承擔責任。

人與人的交流是一場探險。它是兩個人兩個世界觀的碰撞,碰撞的結果可能是毀滅,也有可能是交融。發現一個有趣的人,就是發現一個新世界——是對舊世界的突破,對新世界的探索。而一個人是否有趣在於他分享給你的新世界有多大。

“有趣”則是各種能力在人格魅力上的外顯,是知識儲備能力、資訊管理能力、感知力、鑑賞力、想象創新能力等組合作用下的產物。

愛好和特長雖然簡歷上總是在一個框裏填寫,但本質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愛好代表一個人的興趣所在,特長則代表一個人的能力所在。能力和興趣可以完全是兩碼事。如果你想讓自己覺得這個生活挺有趣的,那麼去找樂子發展愛好;如果你想讓別人覺得你挺有趣的,那麼去培養能力發展特長。娛人還是娛己,需要分清。

爲了和大衆差別化,上流階層便會發展出一套新的審美標準,讓大衆夠不到。上流階層可以界定什麼是美,大衆只能跟隨——此爲審美的話語權。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