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舊山河》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3.02W)
《舊山河》經典語錄

《舊山河》是*爾登的歷史文化隨筆集。《舊山河》以另類的視角和犀利的筆觸,重寫歷史中的各*人物和軼事,見人之所未見,引領讀者去思考*幾千年的文明給*歷史、給國人,乃至對當下帶來的影響。《舊山河》作者*爾登的文風從容、收放有度,不鋪張,見好就收,常被誤以爲是深刻,其實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來,順康年間,除了頭頂上多根辮子,生活和從前,也沒很大的不同,風俗依舊,人倫依舊,豆腐也還是原來的味道”。

“土財主派兒子去念書做官,白胖胖的一個孩子出去,回來已變成儒士”。

“家裏有鬼,山上有神,哪個也得罪不起,所以進廟燒香,入觀求籤,還有幾百個雜神,都得磕頭,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傷也。”

劉瑜在給《舊山河》寫的序中說:“這是難得的不含三聚**的*歷史。豈止無毒無害,裏面還加了大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在學歷史的人中,*爾登是少有的學進去又學出來的人。*爾登能鑽進浩渺的史料,又從裏面鑽出來,用反思的眼光去看待歷史的波濤洶涌。所謂反思的眼光,就是重新詮釋*歷史中被顛倒的國家與社會的關係、集體與個體的關係、道德與制度的關係。”

思享家系列叢書:

鄉關何處:故鄉•故人•故事

半生爲人

問道者

價值的理由

海報:


經典語錄

自居爲弱者的人,墮落最快。起初只是忿激不平,下一步就允許自己做各樣的壞事,因爲他覺得,反正自己是受了委屈的一方, 做什麼都有情可原。 他自己縱容自己,便以爲別人也 同情他,而不知外界的輿論,和他那個小天 地中的並不一樣。

多數時候,人並不是按照事實改變自己的看法,而是相反,按照看法選擇事實。

人的一般立場,或容易被知識改變,最核心的那部分,卻很難觸動...價值觀越到核心,越不被事實撼動

古代的集權制*,亡於亂,也興於亂。這不僅讓人讚歎國家這樣一種組織,彷彿有人格,有智慧,它將自己的失敗化爲社會失敗,將自己的死亡化爲天下大亂,然後藉此重生——它死亡時,將整個社會拖入極端的混亂,使*歡迎任何一種秩序,哪怕是過度的秩序,然後,正如我們看到的,帝國又在*感恩戴德的歡呼聲中鳳凰涅盤了。

暴民自然是很壞的。但暴民從何而來?*像籠子,關進去的是良民,放出來的是野獸。有責任心的計劃者會想,我們在籠子裏完成教化吧,那固然好,但如果這時野獸把籠子咬壞,這有責任心的計劃者,要不要幫助把籠子修好呢?瞧,用心高遠,有時也會令人小則尷尬,大則忘記本意,做出奇怪的事。

不只是平民。權力腐蝕社會,掌權者首當其衝。古代社會的平衡,靠着多種社會關係;每一朝代,早期的官員,尚在文化或宗法上有自信,幾代之後,只好越來越依賴強力,有暴君而有暴臣,有暴臣而有暴民,最後打個遍地瓦礫,剩下些得了失記症的倖存者,白手起家,恨不得從石器時*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曾有人恭維這種循環爲超穩定呢。如將千年擠爲一瞬,看到漢唐和宋明也沒什麼大區別,確實是超穩定,中間死於非命的千百萬人,儘可忽略。

一種制度惡化,總要激發出人*的惡來,是前者借後者洗清自己,還是後者埋葬前者,抑或兩者互濟,涉及到太多的因素,誰也沒辦法預先分析吧。有道德感的人,面對明末的痛史,往往爲難,便是想象自己爲當時的人,而上知三千年,下知三百年,怕也想不出什麼辦法來。

人*的弱點,是屈服於強者,投靠於強者。而強者的強,並不總是在智力和勢力的意義上,多數時候,還是*格決定命運。

自居爲弱者的人,墮落最快。起初只是憤激不平,下一步就允許自己做各樣的壞事,因爲他覺得,反正自己是收了委屈的一方,做什麼都情有可原。

個人的自由,必得向社會中尋,正如社會的成功,必得着落到個人身上...自由來自於缺乏壓倒*的權力集中

如果一個明代人帶着全部知識,回到漢唐,他是什麼也做不了的。假如一個當代人回到明末,面對那墮落和混亂,是否能做什麼呢?在那種亂局中,他可以大聲疾呼,以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可以冷笑不語,以對得起自己的智力。不論哪樣,那結果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或許,這個當代人能夠又向前旅行一百年,遊說正德、嘉靖時代的士大夫,攜帶着真正外部的知識,他能否來得及改變些什麼呢。那就是我們不知道的了。

自由來自於缺乏壓倒*的權力集中。